信息教育不是把黑板搬上屏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     2001-08-15     刘万永 

 

     专家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诊:有路没车、有车没货、有货没司机。这是对中小学有了计算机后,缺乏教育平台、教育资源、教育人才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形象比喻——— 

     “在很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是黑板搬家、教科书搬家,教学方式从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机灌’。信息技术教育改变师生学习质量的目的远未达到。”8月14日,在“第二届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与交流展示会”上,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顾问组成员桑新民教授指出了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为推动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据统计,我国约有68万所中小学,有实力建设校园网的有两万所左右,其中已经建成校园网的仅3000多所。为此,教育部中央电教馆拟定了“朝阳行动计划”,分期分批推进“校校通”工程。参与这一工程的北京腾图文教电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策划部经理闫妍介绍说,一期“朝阳计划”覆盖了山东、陕西、广西等14个省区。二期工程已经展开,重点加强应用平台的建设和资源建设。 

     硬件建设是必需的,但有了先进的设备还要有配套设施。参加研讨会的一些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网校”的办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搬普通中小学的办学模式,从办学目标、课程设置,到教学组织形式、教育评价和管理等,都缺少现代远程教育的特色。他们呼吁,教育信息化不能成为游离于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投资行为和硬件、设施建设,更不能用新技术把教科书和黑板搬到屏幕和网络上,强化灌输知识和标准化考试的现行教学模式。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本中认为,传统教育的讲、练、考的模式已经跟不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都需要改变,最关键的是提高青少年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能力。 

     桑新民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师生的学习质量,推动基础教育进入信息时代,而不应是单纯的学习技术。” 

     针对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重理论轻操作、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桑新民建议,当前迫切需要制订出可操作、可检测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与评价体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实现教育目标体系、教育决策管理、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教育教学资源、学习与课程、教学模式、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管理、师资培养及培训,以及教研科研的信息化。以上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工作目标和基本任务。 

     “教育网络的灵魂在于教育,在于应用,”王本中说。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