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校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若干方法 (人教版高一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摘要: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标准的人才需求和低素质的职校生源,使职校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也异常紧迫。训练职校生口才不仅要遵循职校生的实际,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打破烦恼圈、人人讲普通话、婉语曲说、写—背—讲”。这几个门道有些实用,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文明水准。 关键词:职校生 语言表达能力 普通话 婉语曲说 职校生源差,其语文水平也较低。尤其是近年来招生难,学生的整体素质比以往更有滑坡,很大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思想丧失、个性缺位、语言贫乏,且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心理。在课堂上或答非所问或不知所云或干脆三缄其口;在课堂外看似“高谈阔论”,其实语言干巴,像个瘪三。有的浮于表面,言之无物;有的强词夺理,装腔作势;有的甚至口头禅不断,粗话连篇。如果不注重职校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那么,他们两到三年后走上社会纵有精湛的技能,也会因为不懂得恰当交流,使自身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需求。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标准的人才需求和低素质的职校生源,使职校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作为一个职校教师,急学生之所急应是责无旁贷;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怎样提高职校生语言表达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觉得以下几个训练门道有些实用,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一、打破烦恼圈 有的同学来到职校,觉得低人一等,认为没有前途。好像会被家长,原来的同学及社会看不起,于是情绪忧郁、沮丧、沉默寡言,从而陷入烦恼圈,甚至自暴自弃。我们针对这一现实,以训练学生热情的言谈为渠道,关心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打破烦恼圈。 1、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办学成果展,听取往届毕业生典型报告,让职校生感知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振兴经济中的重大作用。 2、进行“现代人才观”专题教育,列举大量实例阐明“职业无贱贵,行行出状元”,“学校无优劣,关键在师生”的道理,让学生坚信就读职高前途光明。 3、进行“心理学知识”专题讲座,要求每个学生畅谈自己,评价自己,由心理讲座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带普遍性的心理问题,集中评讲,进行开导。在克服学生消极心理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智力不差,差在少勤奋,少毅力,少自主等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得到改变的。 日久,这些学生会发觉读职高同样有地位,同样有前途,由此树立信心,从而突破狭窄的烦恼圈,变得乐观善言。 二、人人讲普通话 在当今时代,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普通话是不可替代的交流工具。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不仅能使工作变得快捷、顺利,还可以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而缺少这一工具,则会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很多的麻烦。职校生,大多来自农村,普通话基本功不扎实,平时说话方言重、乡音浓,给交流带来了莫大的障碍。为了突破这一重大障碍,我们采取以下做法。 1、课内进行潜移默化训练,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回答问题,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力求咬字准确,清楚。 2、配合学校开展“人人都讲普通话”活动。把这一活动的成绩作为操行评定的准则,并相应记分。使一些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有一个心理压力。以此来解决动力问题。 3、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早自修规定一律朗读课本或诗词,并有意识指导速读,以训练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读报课指导同学相互学习,分小组一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然后帮其找毛病,这样有目的地进行纠正,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再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用录音机把自己的普通话及速读情况录下来,先自己感觉,找不足,再找老师帮忙,加以改进。 4、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者赤。即使学生方言重乡音浓。逐渐逐渐也会受到感染。 5、勤听普通话广播,晚上七点钟。我们安排学生看中央一套新闻联播,一方面了解国家大事。一方面通过经常性收看节目来提高普通话的效果。 三、婉言曲说 职校生素质低,但性子却浮躁,说话常常不假思考,莽撞开口,脏活粗话连篇,火药味重,结果矛盾激化,甚至“武装斗争’’起来。俗话说,一句话可以把人说笑,一句话可以把人说跳。同样一句话之所以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除了自身修养外,还有个说话技巧问题。说话有技巧就中听,说话无章法就刺耳。人与人之间需要和谐,因此我们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说话技巧的训练。 1、顺着说,不要逆着说。出示话题(如:“当你不守纪律被老师或同学批评时”,“当你骑车与人相撞并受到指责时”等等),如果你顶着说,逆着说,显然是硬碰硬,对方不但不会让步,相反会产生更大的反弹力,形成针尖对麦芒的态势,一场恶斗就不可避免。如果懂得顺着说,有错就承认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骑车相撞,该道歉就尽快道歉,该赔的就爽快说赔。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想着说,不要抢着说。出示话题(如:“当你正在钻研题目,你面前的同学因感冒咳嗽个不停,影响你的思考,你实在忍不住时”,“当你看到别人在你面前插队买菜时”等)想着说与抢着说效果是不同的,“想着说”就是在说话前保持头脑冷静,多加思考,想一想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该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说。而“抢着说”呢,就是说话不假思考,莽撞开口,不讲方式,不计后果。“想着说”往往用语准确,方法得当。因此能够说得恰到好处,令人心悦诚服;而“抢着说”往往是急不择言,冲动冒昧,因此易造成不良后果。如第一个话题,抢着说的话就可能披头盖脑地责问过去:“你太过分了!成天这么大声咳嗽。简直跟我过不去!”其不良后果可想而知,一场争吵避免不了。如果能想着说,就会心平气和地说“你感冒不轻了,到医院看看吧,我们都是朋友,如果没钱我借你,我陪你去好吗?”人家听了感到温暖,同学关系就和谐了。 3、绕着说,不要直着说。出示话题(如:“说说我的优点”,“向一位有点吝啬的人借照相机”等)。例:《说说我的优点》“我这个人有些稀里糊涂,连自己有什么优点也弄不清,这可算是个缺点。不过我听人家说我待人热情,有舍己为人的长处。其实这个说法有点言过其实。我只不过喜欢帮助人家做点小事,看到人遭偷,我就把平时节省的几十元都给了她。这也配得上那么高的评价吗?”绕着说,其实就是走曲线,迂回前进,而不是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这是批评、劝告、提醒他人及自我介绍时常用的有效方法。 四、“写-背-讲”强化训练 为了纠正口头禅,重复语,罗嗦语,我要求学生把要讲的内容全部写下来,先进行修改,将不必要的字,词,句删去,写的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之严密化,然后背下来,再口头复述,用书面语来改造学生不规范的口头语。 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语言表达训练法,写—背—讲三步为一轮,反复训练。有很多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苦练一段时间,获得了令人羡慕的进步。 当然训练职校生口才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上述几个提高职校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门道,应该说比较实用,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才,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养,实现了培养口才与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双丰收,一举二得。只要我们按职校生实际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训练,就可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既能动手、又能动脑、且有口才的适应现代社会和职业需求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纪芝信 《职业技术教育学》[M].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年出版 张先亮 《语文教研论从》[C];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0年出版 檀明山 《学会说理学会雄辩》[M];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4年出版 探究学生心理 寻觅激趣良方 【内容提要】 职中生学习动力明显不足,他们基本上是中考考场的失败者,来职校读书是迫于无奈。由于基础差,对文化课的学习深感畏难,尤其是语文,许多学生缺乏兴趣。如何来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兴趣,是摆在职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根据职校生特点,结合心理学理论,我从以下5个方面做了些探索:其一,在教学内容上,力求适应学生要求;其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其三,融洽师生关系,亲密师生感情;其四,孕育学习欲望;其五,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职中生 激发 语文 兴趣 心理学 众所周知我们职中生既不同于普高生,也不同于初中生。他具有:职业性、社会性、非优秀性之特点。所谓职业性,就是他们进职高读书的目的,在于学一门技术,而不在乎文化课知识的学习。所谓社会性,就是对社会有哪些岗位适合自己,哪些岗位热门他们最关注;对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向最敏感;对择业、就业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他们才感兴趣。所谓非优秀性,就是学业成绩差,他们是经过初中、重点高中、一般高中层层筛选后剩余的人才,他们不仅学习基础差,道德品质、思想修养也相对差。这就是我们职中生的特殊性。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作为职中语文教师就要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笔者根据职中生特点及相关教育心理学理论,作了如下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适应学生实际需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需要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兴趣,从而才会产生一种精神动力”。职中生对学语文无兴趣,一方面基础差,无信心;另一方面他们想的是多学点技术,辛辛苦苦学语文,懒意。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职中生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对所学内容本身的兴趣。而目前的职中语文教材就缺乏适合实际的先进性,同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蓬勃发展的现实社会需要不相适应;同新意识新思潮熏陶下的职中生实际需求欲不相吻合。所以死守语文教材,做教科书的奴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论如何也激发不起来。作为职中语文教师,思想要开拓,要有大胆创新的意识,要善于利用教材为我所用。我在处理教材方面,根据“面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实际、面向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对教材进行大胆调整和删减,把分散的知识点集中起来有系统讲。比如,说明文单元,人教版分成三册来学,把知识点割裂开,学生往往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知识系统不起来。我变散为集中,根据实际需要,课文有选择分析。同时加强习作训练,务必让学生学有所得。一方面,征求学生意见,发动学生“根据本专业特点,你认为语文应该学些什么?”的大讨论。吸收学生有价值意见,列入教学内容。如文秘旅游专业就补充了,公文、事务文书、合同、诉状、导游词、写作及黑板报、简报编写与设计等内容,通过调整、增删以后的内容,基本上适应了专业特点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学生学起来不仅轻松,也符合学生的口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激发出来了。 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有赖于得到某些方面的成功”。不论在回答问题或读书写文章,凡教者能对学生的长处优点经常加以肯定,即给学生“成功感”的体验,那么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就会兴致勃勃,反之就不会有多大兴趣。由于职中生语文基础相对差,如果老师恨铁不成钢,急于用语文教学大纲的目标来要求他们,则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职中生的具体实际,适当降低难度,多给他们鼓励,让他们多多体会成功的喜悦,如写作文,对一些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把句子写通顺,把一件事写清楚,尽量避免写错别字就行了。就给他们一个比较高的分数。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于是畏难情绪就解除,写作热情就会大大激发。 出卷也要考虑学生实际,适当降低难度,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满意的分数,从而使他们对自己有个全新的认识,达到鼓舞士气,增强信心的目的。 三、融洽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产生于对你的好感”。教师登上三尺讲台,学生反应大不一样,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上课铃响了,教室里秩序井然,学生高高兴兴地等待老师来上课;学生不满意的老师进教室,教室里乱哄哄的,静不下来,谈话的会照样谈话,做小动作的照样做小动作,无意听课。究其原因,就看学生对你是否有好感。 学生好感的建立,首先在于教师渊博的知识和负责的精神。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杂家,知识面应该广博些,天文地理都要懂,对自然社会、乡土人情、名言典故、社会思潮、美术动态、政治经济、国内外大事都应该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课讲生动,才能让学生有好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好感的建立要注意从头开始,即先入为主,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学生后来形成的总的印象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许多老师很注重第一堂课的亮相,如:一位老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在黑板上写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然后解释说:“孔子的意思是,通过写文章来结识朋友,凭借朋友的帮助实行仁政。”接着说:“我希望我们也能做个朋友,坦诚相待,友好相处,共同进步。就像韩愈说的那样: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个开头情动于衷,学生感到亲切,师生的距离一下就缩短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加上平时乐于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长期亲密交往,以友善的态度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公正而心平气和评价学生。使学生觉得和蔼可亲,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建立起来。“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效果自然提高。 四、培养远大的理想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还来自对实现远大理想的强烈欲望”。凡是真正有着远大理想的学生,他们就会自觉地将目前的学习与实现理想的大事联系起来,从而在学习上产生出无比的兴趣和无穷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青年人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点燃它。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那么如何去“点燃”学生心理“存放”的“火药”呢,方法自然是多种多样。我以为讲故事不失为一剂有效的良方。以故事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受到启示。我班有一位女生期末考试语文成绩倒数第一,她深感羞愧,想弃学。我找到她,以牛顿的故事来教育劝告她。该女生听了牛顿的故事,内心进行了类比:牛顿成绩本来也差,通过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奋发图强,还能成为大科学家,这无疑使她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她心想:我若努力的话也会不错,从此她树立了理想,不断地奋发学习,终于使成绩得到根本的改变。 五、讲究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鲜活的教学语言,能唤起学生视觉、听觉和心理美感,能给学生带来情感的波澜,心理的愉悦,能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让学生“如坐春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呆板、机械、单调的教学方法、干巴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学习兴趣被压抑。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方法应该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效果会更好,学生学习兴趣会更浓。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教师指出学习方向、方法,内容和原则,路学生自己去走,比如我在教学中把第二课堂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来安排,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课内指导学生“导游词写作”课外就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导游。课内指导新闻写作,办手抄报,课外就叫学生到实习单位采访,让学生去实践怎样写新闻,怎样排版,怎样设计报头,怎样布置花边图案等。结果,不少学生导游做得非常出色,手抄报搞得也挺好,文章形式多种,版面各有千秋,字体安排大小得体,花边图案美观大方。还开展文学社团,举行普通话朗诵、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有机会还组织参观访问,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这样开放的教学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才干,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然,精心设计一些教学导语,利用电化教学营造一些教学情景,皆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力求打破那种沉闷、单调、呆板的空气,要面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实际、面向科技发展,大胆开拓、创新,营造一种生动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刘涌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