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七步走 (人教版七年级)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初中文言文教学七步走 【摘要】文言文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版块,一方面它是对古文化的一种积累和传承,另一方面也使得我们得以重游古人笔下的世界,丰富我们的视野,愉悦我们的精神。并且,中考对古文阅读部分的重视度在逐年加大,而的文言文教学却很尴尬,首先是极其低效,其次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淡薄,甚至于反感,根本谈不上用欣赏的眼光来传承我们的古文化了。针对当此种现状,提出文言文教学七步走的模式,从而使学生轻松学习文言文,获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进而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 学习 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独立理解文本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主要通过对重点词语、关键语段的理解来实现。由于语文考试中最容易把握的便是文言文,在考试的压力下,老师和学生在文言文上面花费了很多的功夫。 这种功夫主要花在识记和背诵上。文言文的课堂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词语解释,句子翻译,问题理解。而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更多的是老师个人的努力下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然后同学们就使劲儿的背,背到一定程度了老师就开始检查,主要形式就是提问、默写、练习和测验。课堂上老师讲的辛苦,学生背的辛苦,甚至看到文言文就害怕,而最后的测验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正如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所讲“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 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由于长期以来文言文考试也主要考词义和翻译,‘八字真经’更被语文教师奉为圭臬 ,以致使人误以为教文言文就该这样教,考文言文就该这样考,舍此别无他途。” 当然,此类的教学方式遭到了批判,原因很简单,它把一篇完整的文章肢解为若干个词语和句子的片段,一篇优美的文章竟然变成了词语的堆积。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没有享受到乐趣,反而把它看做一种负担。 因此,我一直在思考,文言文究竟该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考。经过初步的尝试,渐渐摸索出一点点东西来,最起码现在我的学生对文言文不再害怕,甚至有学生主动地找一些课外的文言文来看。这点小小的进步让我小小的心为之欣喜,也让我对以后的尝试更有信心。 具体来讲。 一篇文言文,首先是一篇完整的文章,那么第一步就是初步感知,要求学生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不必想着去解释怎样的生字词,或者翻译哪些句子。这样,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的理解和感悟,便于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在学习《狼》这篇文言文的时候,经过这一步工作,学生已经基本明白了故事的梗概,了解了屠户的聪明以及狼的狡诈。 第二步工作就是品读质疑。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愿意对细节性的问题有更深入一点的了解。对于自己在初读过程中不能理解的词句就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并借助课文后面的注释,再次感知文章。依然不看其他的任何资料,也不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只是自己去猜想。如在《孙权劝学》中,学生对“肃遂拜蒙母”这句话中的“遂”理解不了,但课文中又没有注释,只能自己猜。根据上下文,不难猜出“于是”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文章的语言细细咀嚼。长期此类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反复琢磨的过程中对文章细细的品味、欣赏。经过这样一步之后,同学们基本上会对文章表现出比较大的兴趣,因为他明白一点又不明白一点,这样的状况让他(她)心里痒痒的。于是很自然地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工作就是合作讨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合作,又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适当加入小组的讨论,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去了解学生们存在的疑难,还可以了解学生在理解文章方面有哪些误差。这个环节,学生可以享受到合作的快乐,还可以享受到解决难题的成就感。 第四步工作是答疑点拨。各小组提出讨论后仍未能解决的问题,由资料书或者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帮忙解答。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注意,老师只是负责点拨,只是在学生没办法运用自己的积累以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出手,尽量做到少说话。不过,假设学生一直都没能注意某些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那老师就只有亲自出马了。 通过前面四步工作,学生对文章有了较为细致的理解,那就可以进行第五步,诵读品味。需要补充的是,前面四步一直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诵读,尤其是初步感知、质疑合作等环节,都需要学生细细的读,细细的品。而在第四步这个环节中,可以开展多种朗读竞赛,有生生之间、小组之间的比赛,还可以进行老师和学生的比赛。通过反复的诵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的感受文言文语言的凝练与优美,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个也目的可以通过读达到。就应试而言,通过读还能加强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一般来说,比较短小的文章,像《孙权劝学》、《童趣》、《爱莲说》等都可以当堂熟练背诵,篇幅较长、难度稍大的也可以熟读。有了这些基础,学生便会从中享受到成就感,原来那么难的文言文也可以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变得那么简单。因此,便可以进行第六步工作了。 第六步就是文章分析,主要是由学生来完成。由学生分析哪些词语比较精炼需要和大家分享,还可以找出优美的句子来赏析,更可以就文章设置一些问题来提问其他同学。在这个的环节中,学生不仅可以加强理解,还可以在设计问题的同时不自觉的掌握了这篇文章。如《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学习,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提出分析共工的性格,很自然的从文中的“怒而触”中看出他非常的冲动、易怒。这一步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经过自己认真深入的思考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第七步趁热打铁,要进行相应的练习。口头说的再好还是要落实到笔头上。练习的设计比较简单,第一个就是通译全文,第二个就是课外文言文训练。一般来讲,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到这一步都会比较轻松。当然,并不能保证通译就会译得非常准确,毕竟文言文还是要识记的,更需要花时间去复习的,但最起码学生对练习不再排斥不再害怕,也愿意在出现差错的地方加强记忆。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改变。 附加的一小步就是鼓励学生课外去阅读《古文观止》、《成语故事》等书籍,培养语感,也可以让自己的文言资料库更丰富。 这样的七步走过之后,让我高兴地是,做基础训练题的时候,不少同学先从课外文言文开始做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不能保证学生通过这样的七步就能对文言文有相当准确的理解,但是只要他愿意去读愿意去学,我相信,我们的文言文这一瑰宝肯定能够保存并传承下来。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001年7月第1版 2、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杨志玲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