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写作困惑及兴趣培养 (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永乐中学 朱胜江

摘要:中学生写作困惑,首先,教师自我因素;其次,学生生活单调,缺少生活阅历与生活激情;再次、家庭和社会影响也不可忽略。学生写作兴趣培养有三方面看法:一、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二、作文课中,教师适当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产生写作欲望;三、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观察、感受、思考,为作文素材建立信息库。此外,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放飞学生心灵,让他们思想像马一样在原野上驰骋,呵护真情、让情感像自由之舟在大海上飘荡,还要激活学生文思,让他们思潮如泉水在笔下喷涌。

关键词:中学生  写作   困惑    兴趣培养

如今的中学生,十之八九畏惧写作。若要他们写一篇作文,犹如要他们上天揽月,入海抓鱼,难上加难。那种把写作当乐趣,会妙笔生花,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的同学简直是凤毛麟角。纵观本人从教中学语文教学20个春秋的经历归纳学生作文的总体情况有如下几点:一、爱好写作的学生占班级总数20%;二、写作较好占班级总数5%;三、作文中出现互相抄袭5%;四、作文马虎应付上交占30%;还有40%属于一般化。在作文课堂中很少有人在四十五分钟完成一篇较好的作文。而造成学生在作文中出现困惑的主要因素在哪些地方呢?归纳如下:

首先,教师自我因素。

一般教师在语文的课中往往是单元完成即作文,作文紧扣单元内容。作文课中往往是出题、要求、范文,几十年的教学一律的模式,教法老式化、不新颖,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批改认真、细致,一个班的作文通常批改一个星期,把整个精力都放在作文批改上。甚致有些教师在学生作文上出现“红”版本,学生作文改得面目全非,非把学生和作文意旨符合自己的思想。这哪里有学生发挥自由的空间呢?相反只能导致学生不会写作的因素。此外学生不会写作文还有如下几点:

1、思想被禁锢。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写作课上老师的苦口婆心,教他们在作文上思想要健康、立意明确等等烦锁的要求上,把他们的思想紧紧地禁锢起来。

2、真情被压抑,学生处于童年和少年时期又是情感最丰富的时期:渴望理解的期盼;被人误解的惆怅;恶作剧后的得意;遭人作弄的愤懑;心灵的冲撞;矛盾的纠缠等等。可以说,他们每一分钟都有情感波澜在起伏,每一分钟都有感情浪花在飞溅。如果教师在作文课中处理得好、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触动他们心灵的火花,也许学生能发挥出应有的作文水平。

3、文思被扼制、写作其实就象散步,散步时可以无拘无束,踱着方步、迈着碎步、蹦着往前移,或往后退等。散步若有人教,第一步怎么走,该出左脚还是右脚、步子多少尺寸,那么这人绝对感到厌烦,就连走路都不会走了。写作文也如此。写作文本来是我手写我心,就是随心所欲的事,却有人偏偏告诉你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等,那么多的“怎样”,学生哪里记得那么多呢?既然是写作就让学生自由去写,才出现好文章。就如曹雪芹完成的长篇巨著《红楼梦》有人教他这样写的吗?还有鲁迅的小说《呐喊》等,这都是发自他们内心的心灵感应来完成的。

其次,学生生活单调,缺少生活阅历与生活激情。

    毫无疑问,写作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要有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一个生活安逸、经历平平的人;一个麻木冷漠,没有激情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遗憾的是,当今的中学生,他们的生活大都单调而乏味:父母犹如一把万能的大伞,随时为孩子遮去一切“风吹日晒”,使孩子们的头顶上永远是晴空万里。试想,不经历风雨的洗礼,哪能知道狂风的劲厉与猛烈;不经历炎热夏季哪能体会太阳的毒辣与酷热!好不容易稍稍离开了父母的“精心呵护”开始了独立的住校生活,殊不知在校每一天又都是宿舍-——教室—— 食堂的。就我们学校而言:白天安排七节正课(上午四节,下午三节)此外,还有早读一节,晚自习两节。学校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又实行封闭式管理,把学生完全限定在校园内。这样的生活,叫他们去哪里寻找写作的丰富的素材,又如何获得写作的激情呢?因此,写作文时,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写出的文章内容枯燥,千人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种疲劳战的猛烈进攻下,除了个别对生活特别富有观察力且特别多愁善感的学生外,其余的大都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他们不但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意思”,而且用冷眼看世界,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写作源于生活,这样的生活,如何能更好的积累写作素材,又如何能写出好文章?

再次、家庭和社会影响也不可忽视。

由于当今是经济时代,在众多家长的头脑中“有钱就可使鬼推磨”。有部分农村家长重视孩子的数理化成绩,语文成绩从不过问,子女能识字就达到要求;有的家长在家庭中开起了麻将桌,学生哪里还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呢?有的家长忙于生意上的事,从早到晚,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没有和孩子很好地沟通。学生只知上学完成父母的责任就行。课外阅读更谈不上了。社会也存在一定因素,应该说生活好了,学生就应该在学习上占优越条件,恰恰相反,生活越好,学生越会享受,甚至去学会社会中的流行风气,染发、学公子哥们、上网聊天、看黄色网络影视等等,给学生的思想腐蚀严重。这应引起我们家长、教师、社会的关注。我们教师应从学生的这些坏不良习气中引导为文学创作服务。有时可以起到双收效的作用。

在作文课中,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演得好坏,关键导演的导术。学生对作文感兴趣与否,写作成功与否,就看教师如何去激发,如何去挖揭学生的心灵。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一个较长的培养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以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才能取得成功。几年来本人有如下的几点看法。

一、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江苏的张友慈老师给我们一个启示:他听了一节小学二年级的看图作文课,课中执教者出示两张图,一幅是小猪在笑,另一幅是小猪在哭,然后提出:小猪为什么由笑到哭,课堂上的小朋友积极地发言,发挥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想象,在想象中学生顺利完成了各自不同的想象作文。虽然他们的作文不算什么作文,但能各自发挥想象力也是属于创作。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认识生活,用自己的感情感触事物,用自己的体会选择语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情,按自己的思路去叙述故事。学生把自己对形象的感受过程的体验,情感的抒发,语言的理解,对事物认识,无可顾忌地表达出来。文章则出现毫无做作和矫饰。这样学生能自由、自主、自觉地去经受,去体验、感受、倾诉,教学效果较好,同时学生也乐于接受,作文则顺利进行。

二、作文课中,教师适当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产生写作欲望。

有位语文教师上课向来十分准时,可是今天上课却没有按时来,学生不安起来。教室后边坐着从外地专程赶来的教师,他们也不安,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1分钟,3分钟过去了,老师还没有来。学生们谈论着、猜测着、此时课代表冲出了教室……正在这时,老师突然出现在讲台前,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题目《当老师迟到的时候》,转过身来,笑容可掬地说:“刚才大家都经历了,‘老师迟到的时候’,这堂作文课就写下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吧”!学生作文兴致盎然,运笔沙沙。这堂作文课学生有材料可写,有话可说,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显得轻松而自然,进行十分顺利。其实,近年来的中、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大都是供材料作文,这也在暗示考生作文情景,就看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朝这方面训练。教师如果在平时训练中创造某种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把观察结果写出来。这结果是由于学生内心受到触动,以及创造的需要而引起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只有学生内部的动机需要表达的时候才能写出好文章。教师善于去抓这一点,学生在考场上作文不会出现较大问题的。

三、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观察、感受、思考,为作文素材建立信息库。

观察不仅要全方位,而且要有敏锐性,只有对周围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把握事物的特点,既要对事物进行上下左右前后像扫描一样的视觉感知,还要充分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去感知,如味觉、嗅觉、触觉,再加上联想和想象,意境会更广阔,则物亦生情。因此,细心的观察只是感受的基础,景—物—情,是一个互动链条。朱自清笔下的《春》为什么感人,正是因为作者把平常的事物充分浸润了自已的情感,看到红的太阳、嫩绿的小草、缤纷的桃花、遍地的野花(视觉),各种花的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嗅觉),青草的味儿(味觉),像母亲的手抚摸(触觉),可谓感受细腻而深刻。我们提倡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很有必要,因为学生也是在自然的一员;提倡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了解人情风俗,丰富情感,因为学生迟早要融入社会,成为其中的一员。当学生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写好观察日记,作好记载,建立自己的信息库,以供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取有关信息。这为将后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有了材料,只是具备了文章的“血肉”,只有围绕文章的“灵魂”即主题,合理架构,血肉与骨骼才能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写作误区,需要教师予以斧正。即在处理中心的问题上,学生作文往往横生枝节,没有围绕一个中心写作,常常中途岔开话题,使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如写景时突然转入写事,或写事时突然转入写景,致使文章条理不清,逻辑混乱,中心不突出,给人的感觉是层次紊乱。在处理材料上,缺乏主次,平均使用力量,主要的没有浓墨重彩,次要的反而喧宾夺主,头重脚轻,缺乏整体感。对于这样的文章,应当告诉学生相同的内容放在一起来写,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可以适当的议论或抒情,这样文章才有整体感。另外,还要注意过渡和前后照应,主要是不会用过渡性的句子,造成文章前后脱节,结构不紧。另外要注意语言的整齐美和形象美,考虑写作时不同的目的和对象,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真挚的感情渲泻,有创意的表达。

此外,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放飞学生心灵,让他们思想像马一样在原野上驰骋,呵护真情、让情感像自由之舟在大海上飘荡,还要激活学生文思,让他们思潮如泉水在笔下喷涌。

当然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方法各异,比如采用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也起到良好效果。本人谨以此“抛砖引玉”,以便“投石问路”罢了.

 

主要参考文献:

①《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江少川主编。

②《文学理论基础》上海文艺出版社,十四院校《文学理论基础》编写组。

 

朱胜江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