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课文鉴赏)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语篇结构分析】 本文共十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通过和北国冬景的对比,侧面描写江南冬景的可爱。第二部分(5—9自然段)正面描写江南的冬景,构成了四幅图画。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回到眼前,收束全文。 【语篇脉络梳理】 总写江南和北国冬景的不同之处,突出江南冬景的可爱。 寒郊散步———特异的恩惠 江南冬霖———悠闲迷人 江南的冬景 具体描写江南的冬景 江南雪景———美丽 江南旱冬(无雨无雪)———快活逍遥最受欢迎 ì í î 亲身感受江南的冬景 语篇品读 一、重点语段品读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通过和北国冬景的对比,侧面描写江南冬景的可爱。 [品味]作者在文中写道:“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由此可见,这里的“江南”,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长江以南”,闽粤及其以南地区是不包括在内的。作者是浙江富阳人,“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这里所写的应当是长江以南江浙一带的冬天。因江浙在江南,文章又是和北国(江北)的冬天对比来写,所以便把故乡浙江一带的冬天当成“江南的冬天”来写。 “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文章用北方夏夜的情调来作比江南冬天的这种“ 明朗的情调”,这不禁使人想到北方夏夜人们三五成群出户纳凉的情景。这不正是上文所写到的“ 到得灰云扫尽,……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那份悠闲,那份惬意吗?这样的冬天不像闽浙一带的冬天,“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让人模糊而感觉不到,又不像北国的冬天那样只能让人“ 躲在屋里过活”三个月,可以郊外散步,可以小聚赏雪,所写“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这样的冬天是明朗的特殊的。 [体会]文章题为“江南的冬景”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而且把北国“ 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写成“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人、小孩“ 个个在怀恋”,这里,作者并没用因为对江南的冬天“铭刻特深”而否定北方的冬天没有情调的意思。“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一个“也”字充分表明作者对北国冬景的肯定和喜爱。写北国的冬天是为了写江南的冬天,写北国的冬天的蛰居生活是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明朗”和“特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爱一方水土,这“ 一方水土”也应该包括这一方水土的气候。正是这样,郁达夫才对江南的冬天如此地熟识,爱得如此深沉。 第二部分(5—9自然段)正面描写江南的冬景,构成了四幅图画。 【品味】 第6段开头所说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具体是指上一段所说的“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这部分分别从气温、寒郊散步、冬日微雨和江南雪景等几个方面落笔写了江南的冬景。第八段写雪的诗句按诗句所表现的雪景的时间:日暮雪景———冬宵雪景———雪夜更深———雪晨村景排列。 【体会】 虽然北方的三个月的冬天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人孩子都特别地怀恋,可生长在江南的作者对江南的冬天感受更深,也多了一份偏爱。作者在把江南的冬天和北国的冬天做了一番比较之后便沉浸于江南冬景的美好回忆中去。寒郊散步、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江南雪景和江南的旱冬四幅画面全面而深刻地体现了江南冬天的特色,充满了诗情画意,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又怎能使江南才子无动于衷?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回到眼前,收束全文。 【品味】 《江南的冬景》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作者说它是“一种无聊的杂文”。在这里所谓的“无聊”并不是说作者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无病呻吟才会写这种文章,本文正是作者对故乡江南多年感情的厚积薄发,窗外诱人的冬景使得脱离实地欣赏的一切的活动都显得那样的无聊。 【体会】最后一段作者由对江南冬景的深情回忆,回到现实,因为再美的回忆都不如眼前窗外诱人的冬景更有吸引力。所以作者便索性“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步。 二、疑难问题探究 大自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郁达夫用清新舒缓的语言引导我们走进了江南冬天的优美意境。文中的这些意境有哪些特征呢?请仔细揣摩、体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文中出现的意境有“曝背谈天”“ 午后冬郊”“ 冬日农村”“ 江南雪景”“ 冬日散步”等。 这些意境的主要特征是优美、闲适、温润、和煦。(不必要求有统一的答案,可以用同义词、近义词或意思相近的语句替代。) 语篇鉴赏 一、语篇整体赏析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散文集《闲书》。 《江南的冬景》里,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 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 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第五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江南丰腴润泽的土地上,芦花、红叶、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写江南,不能不写到江南的河港湖泊。第七段,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技巧,也能够较好把握情绪的节奏,因而写景时,他善于运用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意,绘出的,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八、九两段写到了江南的雨雪,承接上文说到的雨,又说到雪。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结果,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 接下来又写到了江南旱冬的晴和,并将话题再一次引到“ 散步”上来。文中的雨雪天气以及晴和的日子变换频繁,但读来没有生硬凑合的感觉,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主要原因是作者高超的构思已经将读者引导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润和煦之中。这是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情绪的散步。文章最后一段语言平实而又活泼,照应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无羁的荡开。至此,作者的情绪已经带领读者完全融入到江南冬景的优美意境中去了。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画家刘海粟对此深有感触:“ 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二、写作特点赏析 1、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江南美好的冬景之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作者将江南的冬景与个人情思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四幅江南冬景的画面,情和景达到了自然、和谐的完美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写景抒情的艺术才华。 2、抓住特点,突出特征。 北国的冬天是一种蛰居生活,江南的冬景却有着“明朗的情调”,作者紧紧抓住江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来写,选择典型事物从不同侧面加以渲染、刻画,并对所写景物都有独特的装点和解说。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如:写江南冬至过后,树叶不至于脱尽,清晨老翁小孩仍要在屋外隙地曝背谈天,突出江南冬天的和暖。中心明确、情趣鲜明,感情真切、自然,没有虚饰。典型景物:冬草、冬雨、冬雪,突出了江南之冬和暖、恬静的特征。 3、语言清新、简洁清丽。 课文不用生僻的词汇,不用拗口的句式,精心锤炼,认真琢磨,在细腻、清新的叙写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琅琅上口。如“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段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又像叮咚作响的山泉。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