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布置预习:侧重基础知识 课堂探究: 一、预习检查:字词及文学常识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写作背景:见课本 2、由题目切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包含的意思是什么?(是中国没有失掉自信力)是不是当时中国人都这样认为呢?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3、文中对“中国人是否失掉了自信力”有几种观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的观点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是鲁迅的观点 整体感知: 1-2段 摆出对方的论据论点 3-5段 批驳对方的观点 6-9段 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理解探究 (一)默读1-5段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对方的论据是什么?(信地 信物 信国联 求神拜佛) 3、从他们的论据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是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 4、一个论据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这种方法叫做驳_(论证) 5、第一段中反复强调是事实,有何作用?(因为这些事实确实存在部分中国人身上,先确认对方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驳斥了对方论点的荒谬,增加了讽刺效果。) 6、加点的字,国民党为什么删掉?(这些话像匕首一样,直指求神拜佛的国民党上层,让国民党难以忍受。) 国民党反动派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先生又是怎样认为的呢? (二)阅读6-9段 1、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其依据有哪些?(自古以来就有这种人;现在也不少) 3、理解这些人:埋头苦干的人: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人。如李时珍,左思 拼命硬干的人:不怕牺牲,忠于祖国的人。如文天祥,岳飞 为民请命的人: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的人。如屈原 舍身求法的人: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人。如谭嗣同 4、如何理解中国的脊梁?(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 5、“现在也很长少呢?”是什么意思?(现在不少)30年代他们的表现是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的战斗,那时有哪些这样的人?(抗日军民) 6、现在看来,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是真的错了。作者论证我们有这样的人,也是反驳,是间接反驳。对于论敌的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鲁迅先生是怎样评价这句话的?(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则可,倘若加以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7、状元宰相”指的是哪些人? 是国民党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又指的是谁? 当时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7、理解文中的“中国人”见课后习题二。 四,布置作业 王泗建 |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