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避雨》——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2、学会整体阅读,理解本文记叙的线索。 课前预习 一、走近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二、熟悉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面生字注音 寂寥(liáo ) 嘈杂( cáo )( zá ) 冗长(rǒng) 弄堂( lòng) 陶冶( táo )( yě ) 乐以教和( yuè )( hé ) 2、写出多音字的全部读音,并组词。 乐 和 3、解释下列词语,并任选两个词语各写一句条理清楚的话。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指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逢。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课堂练习 1、什么是线索?记叙文的六要素又是哪些? 明确: 线索就是记叙的头绪条理,即把材料贯串起来的脉络。 六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2本文有两条线索,两线并行,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条理分明,结构非常严谨。 事情线索:山中遇雨——各人反映——作者借琴——作者拉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 感情线索:作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得趣)——欣然惜别。 两女孩:怨天尤人己救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分难舍 课后拓展 请根据这两条线索,并结合本文六要素,用100字左右写一个故事梗概。 明确:前天,我(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发生)。两女孩怨天尤人,而我却觉雨中山景更有趣,并兴趣盎然地拉起了胡琴,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女孩,而且引来了村里许多人,尤其是引得那些青年们都一起唱起了歌,一时,歌声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拉近了(发展高潮),所以,当我们离开山村时,竟那么依依不舍了(结果)。 山中避雨——导学案 七年级____班 姓名__________ (朋友,字如人生,请认真书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乐以教和”,深入理解课文。 2、体味本文自然恬淡的语言美、朴素蕴藉的情趣美,理解比较的方法。 3、培养高尚的意趣 课前预习 找出两个女孩感情和心理变化的词语,并看看三家村前后的气氛有怎样的不同,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键性的词语作答。 明确:女孩:怨天尤人,苦闷万状——很喜欢——和歌来唱(欢乐) ——依依惜别 三家村:雨越落越大,寂寥深沉——引得人都来,青年们齐唱——闹得温暖——依依惜别 变化的原因:“胡琴的因缘”和“乐以教和” 课堂练习 1、文中第二节有哪几次提到“趣味”?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2节四次,第一、二次写作者感到的雨中之趣,山野境界之趣;第三次写女孩感不到“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趣味,第四次写作者也不愿强人所难地使她们有这种趣味。这些叙述,不仅为下文说明胡琴(音乐)的作用作铺垫,而且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童心的尊重和自己的一种平和的心态。 2、“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这是为什么? 一把胡琴,一首乐曲,不仅让两个女孩转忧为喜,纵情歌唱,而且让村里的人都来了,村里的青年也都齐声歌唱,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可见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在这种感染力的驱动下,人们真挚纯然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得以抒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得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和谐和睦,这真正让作者感到了纯真和谐的人情美,感到了音乐的巨大作用。所以,他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3、为什么把胡琴与其他乐器反复对比?“这种乐器很有意思”,指的是什么? 明确:突出其“有意思”。“有意思”一词,不仅通俗易懂,自然亲切,而且照应了前文的“趣味”,使文章意脉一贯而下。 “有意思”包括三方面内容:胡琴价廉,可演寻常小曲,发音还可听,更重要的是在民间流行。这里叙述的语言,如数家珍,款款道来,亲切平和。 课后拓展 你有非常让你难忘的歌曲吗?为什么会难忘呢?跟大家说说你的音乐故事吧!(100字左右) 镇南中学“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与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研究”课题小组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乐以教和”,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主旨。 3、净化灵魂,美化情感 课前预习 1、 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 (1)趋之如归 (2)怨天尤人 (3)望洋兴叹 (4)依依不舍 (5)萍水相逢 (6)乐以教和 (1)小步疾走 (2)责怪 (3)仰望的样子 (4)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5)浮萍(6)和谐 2、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应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反问) B.古语云:“乐以教和。”(引用) C.钢琴笨重如棺材。(比喻) D.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反复) 3、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D )。 A.树也缥缈,山也虚无,淡如烟,淡如雾 B.淡如雾,山也虚无,淡如烟,树也缥缈 C.山也虚无,淡如烟,树也缥缈,淡如雾 D.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课堂练习 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乐以教和) 2. “乐以教和”是什么意思?(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和谐相处。) 3.两个女孩为什么说:“你会拉的?你会拉的?”若改为“你会拉吗? 你会拉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解析:“你会拉的?你会拉的?”能充分表现出两女孩想听“我”拉琴的急切和兴奋的心情,若改了,表达效果就减弱了。 4.作者在写自己拉琴时,为什么要插入自己以前学拉琴的经过呢? 解析:为后面“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做了铺垫,也说明了“我”拉琴拉得特别好的原因。 3.“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句中“闹”能否换为“变”?“温暖”有何妙处? 解析:“闹”点明了音乐的魅力,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 “温暖”既写环境的温暖,又写作者内心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 课后拓展 除了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和谐相处,你认为还有什么有此功效,举例说说(100字左右) 总结归纳达标测评 1、 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 (1)趋之如归 (2)怨天尤人 (3)望洋兴叹 (4)依依不舍 (5)萍水相逢 (6)乐以教和 (1)小步疾走 (2)责怪 (3)仰望的样子 (4)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5)浮萍(6)和谐 2、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应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反问) B.古语云:“乐以教和。”(引用) C.钢琴笨重如棺材。(比喻) D.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反复) 3、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D )。 A.树也缥缈,山也虚无,淡如烟,淡如雾 B.淡如雾,山也虚无,淡如烟,树也缥缈 C.山也虚无,淡如烟,树也缥缈,淡如雾 D.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课堂练习 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乐以教和) 2. “乐以教和”是什么意思?(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和谐相处。) 3.两个女孩为什么说:“你会拉的?你会拉的?”若改为“你会拉吗? 你会拉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解析:“你会拉的?你会拉的?”能充分表现出两女孩想听“我”拉琴的急切和兴奋的心情,若改了,表达效果就减弱了。 4.作者在写自己拉琴时,为什么要插入自己以前学拉琴的经过呢? 解析:为后面“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做了铺垫,也说明了“我”拉琴拉得特别好的原因。 3.“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句中“闹”能否换为“变”?“温暖”有何妙处? 解析:“闹”点明了音乐的魅力,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 “温暖”既写环境的温暖,又写作者内心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 邹爱洪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