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分析能力培养浅谈 (人教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关键词 阅读兴趣 阅读引导 阅读交流 阅读与写作 读后感 摘要 要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分析方面的能力,前提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的引导,一是学生间的阅读交流。关于阅读分析能力的训练,基于“读因写而得益”这一观念,可以从写演讲稿、读后感入手。这样,学生为写,自然要读,要反复读,多方面去读,久而久之,学生自会总结出阅读方法技巧上的东西,从而达到以写作训练阅读的效果。从教学效果上来讲,这要比老师们直接告诉给他们方法技巧要好上一千倍,一万倍,正所谓教人自悟以“渔”,以期出现方法上的“胜于蓝”的创新。 如何去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分析能力,本人以为,这确实是一个一直困绕语文教学界的很沉重的话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在当今众多的教研刊物中,也可谓是举目皆是。在这里,我实在不想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地就细枝末节的技巧去作冗余而琐碎的阐述,只想就宏观的原则、方法结合近几年在这方面所作的尝试性的工作来作点粗浅的赘述,希望能够得到语文教学同行的指正。 一、让兴趣之根催放能力之花 说到兴趣,不免让人感到这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说到现代文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上,我们又不得不作些必要的阐述。 我们不妨先来看《语文课程标准》上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阐述。《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点,我以为,可以说是新课标的精髓所在。我们可以仔细地分析一下,自主、合作、探究,这三者,哪一种方式少了兴趣,能够真正地高效地完成?可以这样说,这三者中的任何一种,都是以浓厚的兴趣为前提才能真正进入状态的方式。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如何去培养他们的对于现代文的阅读兴趣,如何去拓宽他们对于现代文的阅读视野。下面,我就多年来我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性的工作,以及所得的点滴体会述说如下: 首先,教师要作兴趣的引导。 闻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那么,要使学生善于读书,前提首先应该要使学生有兴趣于读书。我们很难想像,一个连学生对于现代文阅读兴趣都提不起来的教师,又如何能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 正是出于这样种认识,近几年来,我一直将兴趣的培养作为一个工作的重点来抓,有时我甚至将每周的语文课抽出一节,专门用来给学生读一些当前刊物上最新发表的科技论文和文学作品,来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尤其是对于学生不易感兴趣的一些文章,比如物理学科和生物学科中的一些最新的带有很多专业术语的研究论文,再比如文学作品中剧本、杂文一类的读物,我就在读过之后尽量作些尽可能详细的阐述,去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在这样的努力下,我所带的班级的学生,明显地比本年级其他班的学生表现出更浓厚的阅读兴趣。 其次,促进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 学生之间,由于在年龄上比较接近,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很容易有共同语言,容易产生交流。因此,学生之间的阅读内容、阅读心得、阅读经验的交流也是现代文阅读兴趣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很有效的途径。 为此,我经常在课外,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在交流时,让他们读自已认为好的文章给其他同学听,谈谈自己读某些文章的感受,交流自己读某一类文章的经验。有时,甚至于当某个同学因读了一篇自己认为精妙之极的文章而激动不已时,我就让他走上课堂,在课堂读这篇文章,谈谈自己感受,说说对这篇文章的认识,评价。这样,学生既培养了现代文阅读的兴趣,又拓宽了自己的阅读视野。 总之,对于现代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应该是阅读分析能力培养的前提。甚至说,它的必要,都有过于方法技巧本身的传授。 二、授人以渔,莫若教人自悟以渔 众所共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要素,更是学生要培养的两大语文能力。阅读和写作,固然有密切的联系,写以读为基础,读因写而得益。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当然要兼顾写作,在写作教学中又必然地要兼顾阅读。 江苏的李娟芳老师曾说:“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易,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难。写作虽说无定式,但有范文可仿,有模式可套,有佳句可剽。阅读却无可仿可套可采的东西,连剽窃也不可能。”她的意思是无非说阅读能力培养要比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有难度。 基于这样一种理解,我们不妨按照由易到难的逻辑来考虑学生现代文阅读分析能力培养的问题,即以写作来训练阅读。 在这一点上,我很赞同我校的一个姓胡的老教师的做法。他在每一节课前,要求学生做一个五分钟的演讲,演讲的题目和内容由学生自定,可以是自已写的,也可以是从刊物上寻找的自已喜欢的别人的演讲内容。当然,他更着重于对学生自己所写的东西进行评价,去激励那些积极主动进行创作的学生。由于演讲的内容不作任何限制,这作业也就激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其兴趣这浓厚,远超乎我们的想像。有一次,学校安排我们几个老师去听他的课,胡老师考虑到有人听课,想把这一环节省掉,结果那天轮到该演讲的一个学生却无论如何也不同意,他说他为了写好这篇稿子,他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好不容易轮到了,怎么能省掉。好几次,我们听他学生的演讲,无论是演讲的内容,还是演讲上的技巧,还是演讲的效果,都超过了我在其他场合下所看到的学生演讲比赛。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为写作而进行的阅读上的准备十分的充分。他们为了自己所作的演讲能够成功,想方设法地去搜集资料,竭尽心力要把自己的演讲稿写的精彩。我好几次走进他所带的班级,只要很随意地往任何一个学生的桌洞里一看,几乎都能发现一些文学刊物或科学杂志。这样,他们为了要写的精彩,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某些资料的反复阅读,甚至为了某个问题要进行多方面的阅读。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正是受了这样的启发,我要求我的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语文作业本,让他们每周摘抄两篇精美的文章,或者写两篇读后感。学生为了能写好读后感,自然要去认真仔细地阅读原文,把握原文的内容与思想,甚至去揣摩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获得了一种现代文阅读理解方法技巧上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时间长了,日子久了,自然会归结为一种理性的经验方法。在这种做法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曾经就几次月考的现代文阅读理解方面的试题作过一个调研,发现我班的同学在这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的学生。而实际上,我并不曾给学生就阅读的技巧方法作过任何指导。我一直认为,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虽然不曾接受过什么方法技巧上的专门的系统的训练;但是,为能够写好一篇像样的读后感,所有的方法技巧,诸如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理清文脉,分析层次;把握内容,归纳中心;根据内容,进行推断等等,所有我们老师所认为方法技巧上的东西,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训练。 学生通过这种写演讲稿、读后感的方式,自己由感性而上升为理性所得出的一些阅读技巧,阅读经验方法上的东西,较之于我们做老师的所直接告知给他们的方法技巧(虽然都是一些相同的方法技巧),在学生的实际运用中,方法技巧运用的灵活性,方法技巧运用的效用都要好上一千倍,一万倍。古人云:“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其实,所谓“授人以渔”倒更不如提供环境,保障安全,教人自悟以渔。我们现在所谓的一些方法技巧,不都是前人的探索,深悟而得出的东西吗?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去运用一些现成的方法技巧,或者只是一味地把阅读分析能力的探讨落于教师的肩上,那令人激动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景何时才能在我们的眼前出现呢?有时,我甚至想,一个真正能够让学生在现代文阅读分析能力上尽快“胜于蓝”的教师,那才是真正的高明。 以上算是本人近几年在现代文阅读分析能力培养方面的一点心得。成熟与否,正误之鉴,尚不能知,所以再次恳请语文教学同行能够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李玉平《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的整体性思考》(2009年03月06日) 韩敏《倡自主学习 引过程辉煌》 李娟芳(江苏省高级语文教师)《浅谈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 胡店会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