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需要新型教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这场变革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是最终决定教育革新成败的因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将无法实现。我们“必须培养下一代能面对世界重大问题和迎接明天社会的挑战。为组织这样一种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有新型的教师。”新型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师呢? 所谓新型教师,它不是对传统教师的否定,而是对传统教师的超越。现有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如良好的道德素质、广博的知识素质、综合的能力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等等,也是未来教师所必需的。我们在这里所强调的是,新型教师应在已有素质的基础上,具备新的更高的素质。 1.新型教师必须树立适应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终身教育观和智能教学观。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或信息,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学生或孩子在学习和掌握了文化知识,能够很好地从事工作和生活。然而,在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大大加快,知识的老化周期变短,许多知识还没等到学生学会,可能就已经过时了。事实上,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可能只是他一生中需用知识的10%左右,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获得。只靠一次性教育即学校教育越来越行不通了,反之,人们必须终身教育。学校教育,既使是大学教育,也只不过是人的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而已。因此,学校教育,无论是哪一个阶段,都应看作是学生终身教育的基础和动力,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中的信息正在持续、快速地增长着,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信息。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放在突出地位。相应地,学校教学在大量和有效地传授越来越多、不断发展并与认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的同时,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种种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学生成为“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的人。这是一种富有时代精神的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它对于已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形成了固有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教师只有迎接挑战,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才能与时代和教育的发展保持同步。 2.新型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 在信息社会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再是相对稳定的知识经验,而是不断更新的信息知识。随着信息网络的扩张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未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把学生培养成“信息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贮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良好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作为信息化人才的塑造者,自然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其中也包括崇高的信息道德和健康的信息心理。我国目前教师队伍中,由于种种原因,信息素质普遍较低,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难以适应信息社会和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有待于通过教育和培训加以提高。 3.新型教师必须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现是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由于教学软件、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被大量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提供了方便,灵活的教学方法则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教师必须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手段,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而且,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师的许多工作,如准备教材、课堂讲授和解疑答难等,大都可以由高度智能化和拟人化的电脑去做。教学手段、内容和过程,以及教师职责和任务的这种变化,必然要求教师具有相当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果教师不能熟练地操作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创造性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他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4.新型教师必须适应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的变化,能扮演新的角色。 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育网络中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 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识或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由传统教学的“人-人”关系,变成“人-机-人”的关系。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的这些变化,自然要求教师的角色也要作相应的转换。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未来的新型教师应从教育者的角色过渡到引导者的角色,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应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角色的这种定位,丝毫不表明教师的任务可以减轻,而意味着对教师的期望更高,要求更严了。 (摘自《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 马佳宏)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