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编阅读教材的思维训练特点及在教学中的实施 湖北省天门实验高中张巨宏 (人教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一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但是,思维本身是抽象的,思维训练必须以教材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练习形式来完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分编型《阅读》教材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思维训练。这套教材很好地体现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教材编写者在思考和练习的设计上独具匠心,“着重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训练,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并且注意了计划性、多样性、启发性,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阅读》前言)。

全套教材思维训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训练的系统化。教材十分重视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变化发展,建立了思维训练序列。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的提升转化。

全套教材包括“提示与思考”、“自读提示”、“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总共约一千八百多个题目。其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方面的比重(%)大致如下:

                       年级

               比重(%)

思维

    初一

    初二

    初三

形象思维训练方面



    68

    54

   48

抽象思维训练方面

 

    32

    46  

   52

从上表可看出,整个初中阶段思维训练的坡度是平缓的,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结构和认识规律,

(二)思维训练的多样性。这套教材在设计思维训练的形式上,力求多样化。如第一册的课堂练习,主要有如下同样类型:比较判断、分析解说、纠谬复原、选择摘录、背诵默写、片段写作、听说复述;课后练习主要有:拼音释词、标点造句、词语辨析、翻译背诵等等。

适当地使练习形式多样化,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如,比较能力、分析能力、找异同点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分析思维的能力。

(三)思维训练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室人类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心理活动,其主导成分是发散思维。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培训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可以说,《阅读》教材的思考题与练习题有很大一部分是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别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材设计了一定数量的“开放性”题目和选择答案性题目。这类题目几乎占全部习题的22%左右,数量不小,值得我们作深入的探讨。如第五册《孔乙己》课后练习第二题:

这篇小说简直是用“笑”贯穿的,你怎样理解这样子写的用意?用“《孔乙己》中的‘笑’”做题目,写一段读后感。

再如第二册《惠崇〈春江晚景〉》有这样一道题:

反复诵读“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说说它对你的启示。

还如第二册《同志的信任》第三题:

把下边句子扩写成二百字的短文:一股悲愤的感情用上了鲁迅先生的心头,他目不转睛地看完这封信,苍白的脸色越来越严肃。

(四)思维训练的导向性。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但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有时候还需要“启”而“发”之。教材的编者根据课文的知识结构和语言类型,设置了思维训练点,即在每篇讲读课文前面设计了“提示与思考”,在自读课文前面设计了“自读提示”。这些思维训练点,提示了阅读钻研的方向,帮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如第一册第一课《回忆我的母亲》的“提示与思考”设置了两个思维训练点:

1、朱德同志说他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你觉得她平凡吗?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满怀深情的文字来纪念她呢?

2这篇文章许多段落直接记叙了母亲的事情,还有不少段落写了作者的思想、经历,这些不同的记叙,对表现本文的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

这些题目,虽然不须书面回答,但是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便于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锻炼思想能力。

过去的课本,即使是现在的统编修订教材中的讲读课文,都没有勇气把课文的思维训练点这个“底“给亮出来。现在分编型《阅读》教材的编者大胆地在课文前面明确地设置了思考题,正是体现了“精讲多练”的原则,为废除“填鸭式”、“满堂灌”的陈腐教法,从体系上作了根本性变革。同时,这种思维的导向,不仅能拓开学生的思维视野,而且有利于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时间证明,学生学有目的,教师导有方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合理流向。

在练习设计上,教材很注重一步一步地引导、启发,使学生从中学到科学思维的方法。如《孔乙己》第二题:

 一个人的命运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思考下面一类问题,说说孔乙己的结局是什么,怎样造成的。

为了引导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教材又设置了如下习题:

1、作者怎样写鲁镇酒店的格局?怎样写各类顾客喝酒的情形?2、店里喝酒的人和掌柜对孔乙己是怎样的态度?

3、对于孔乙己被打折了腿,作品是怎样写的?

4、“我”对孔乙己是怎样的态度?和酒客们一样不一样?和邻居孩子们一样不一样?

很明显,回答了这些小问题,那么,“孔乙己的结局是什么,是怎样造成的”这个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

《阅读》教材练习的设计,促使语文教育工作者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紧扣教材所设计的思考和练习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首先,教师要根据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在总体上把握教材设计的思维训练点,制定出思维训练的序列。一般地说,初一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初步培养较低层次的抽象思维能力;初二仍然以形象思维训练为主,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初三则以抽象思维训练为主,但仍然要注重形象思维训练。这是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思维训练点,

与此同时,还要从微观上进一步具体实施有关序列:一是根据形象思维的内部编序(感觉—知觉—联想—想象)实施训练。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每一种形式又可分为若干具体的思维形态,如联想可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等。二是根据抽象思维的内部结构编序(概念—判断—推理)实施训练。抽象思维又包括分析思维、综合思维、反向思维、分类思维等等。三是根据思维状态编序(集中—发散—集中,即求同—求异—求同)实施训练,其中发散思维又包括多向思维、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和批判思维等等。集中思维又包括选择思维、肯定评价思维等等。

把握了教材的思维训练特点后,教师就要在教学中灵活实施。

(一)反向假设,进行异向思维训练。对于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相反的方向进行假设,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如第五册《我的叔叔于勒》“课堂练习”中关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不妨让学生反向思考:假如于勒带着万贯家私回来了呢?这样,学生就能更进一步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这种训练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比较对照,进行联想思维的训练。联想的生理机制是暂时的神经联系,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创造条件,促使这种暂时的神经联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如第五期《松树的风格》“课堂练习”第三题:

 请你按下边几个方面展开联想:1.课文中说到了共产主义风格的具体表现,从你的记忆中选出几个典型的人和事来印证。2.还有什么植物或其他事物可以用来象征共产主义风格?3.如果要找一些事物与松树的风格作对比,你打算选什么东西?

教师要指导学生尽量从眼前的事物展开联想,如果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可以故意展示粉笔、抹布、黑板擦等物体作提示。

再如《范进中举》“课堂练习”第一题第五小题:

“吴敬梓对范进持什么态度?和鲁迅对孔乙己的态度一样不一样,为什么?

对这道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范进的遭遇和孔乙己的遭遇,通过对比,就可以发现吴敬梓对范进持嘲笑和讽刺的态度;鲁迅对孔乙己除讽刺外,还有同情的一面。这种训练对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是很有帮助的。

(三)选点突破,培养想象思维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种训练,同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第五册《书愤》第2小题: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诗历历如画地描绘了诗人曾经经历过的战斗生活,如改用散文的表达方式该怎样说?

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很可能只是翻译一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扣住“雪”字,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把诗人放到这个途径中,然后用散文的方式加以叙述。

想象的方式是很多的,有扩展性的,有组合性的,还有推测性的,教师要根据有关练习进行指导。

(四)答疑辨误,训练判断分析的思维能力。课本中设计了许多判断选择题、判断分析题、改错题等等,对于活跃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有很大的作用。如第五册《南乡子》第1小题:

下列句子有两条解释,你认为条更切合作者原意?为什么?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①登上北固楼,神州的风光就可以一览无余。            

②神州望不见,只看见北固楼的一片风光。

   (2)……

正因为看不见“神州”,这才引起作者的“兴亡”之叹。在作这样的训练时,可以启发学生讨论,教师不宜急急忙忙的抛出结论。

(五)变换角度,培养多向思维和综合思维的能力。如第五册《怀疑与学问》课前“自读提示”: 

作者对治学提出了怎样一个重要条件?这对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有什么启发?

这个“启发”,可以启示学生练习中举的学习实践,深入体会善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对搞好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饿学习自觉性,同时,还要努力养成事前思索,不随便轻信的好习惯。学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谈。

“组合”是在头脑中把若干问题排列、归类,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如第五册《我的叔叔于勒》“课后练习”第二题:

从《孔乙己》、《范进中举》中任选一篇和《我的叔叔于勒》作比较,看看他们在表现方法上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

指导重要的题目,首先要选择一定的角度,然后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可以列表来回答:

篇目       相同点       不同点

  《孔乙己》

  《范进中举》

  《我的叔叔于勒》

这种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六)发散收敛,进行求同和求异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既包括求异思维,又包括求同思维。创造性思维活动一般是按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的顺序多次循环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开始,学生的认识往往不很清晰,这就需要求同思维,导出发散点。接着顺着发散点,寻求新的多方面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发散的结果并不都是有价值的,因此,在经过了一番活跃的求异思维以后,又得进行求同思维,选取最佳发散结果,从而获得更高一层的认识。如《事事关心》的“提示与思考”:

这篇文章的题目“事事关心”是不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提出问题,阐明看法的?这种看法今天又什么现实意义?

指导这类题目,就要运用“发散收敛”的训练方法。第一问:明确中心论点,即求同思维;接着分析——发散:作者是怎样证明这个论点的;最后小结,提出新的看法。把握了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整篇文章的主要问题。

经常地进行这种思维训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七)巧设云梯,训练科学思维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的多级性原理,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

多级目标包括基础目标(字词句等基本思维能力应达到的目标)、大纲目标、理想目标(终极目标)。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阅读练习”的多级目标是:第一题首先搞清楚本文的重点是哪两个,这是基础目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清楚作者是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观察的,这是大纲目标;再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置身于黄河岸边思考,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雄伟图景。这是理想目标。教师运用了这个原理,通过一级一级地启发诱导,学生既获得了科学思维的方法,达到了既定目标,还获得了美的享受。

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统计和测定,学生课堂活动中的思维活动有三个阶段,即思维趋向集中、饱和和疲劳。在向基础目标迈进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松弛状态,这时后教师要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思维中心集中到基础目标上。当学生思维逐步进入高峰状态时,就要及时加大信息输入的强度,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中有效地完成大纲目标。当思维处于疲劳状态时,信息输入的强度要减弱,这时候引导学生进入理想目标阶段,可以保持学生思维曲线的平缓状态。在整个思维流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调节,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效果。

以上,笔者粗略地谈了一下围绕教材设计的练习进行思维训练的几个主要措施。当然,思维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但必须指出:思维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每一个思维训练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渗透的。在训练中,要注意交叉进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的水平不同,思维训练的侧重点就不一样。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时机,抓住思维训练的重点,进行有系统有计划地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本文发表于《荆州师专学报》1990.4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1991.2杂志全文转载)

 

张红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