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开放策略的研究与探索 (人教版八年级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研究性学习中开放策略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研究性学习是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开放的、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笔者主要从课程资源、研究者、研究内容、研究选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研究评价等多方面阐述了初级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研究策略。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开放、策略

正文: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初级中学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开放的、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它超越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或存在方式,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学生自主地、创新性地展开学习活动。

一、开放研究内容(对象)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是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的。研究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其研究内容具有开放性。研究的内容随是开放的、广泛的,但也要有计划地组织和设计积极向上的活动主题或内容。

研究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是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因此笔者将研究活动的内容主题范围设计如下:

  1.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初中生现实生活中经常涉及的问题,该类问题的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是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问题。初中研究性学习可围绕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展开活动主题,如水资源研究、植被研究、气候问题、能源研究、环境保护等等.各学校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自主设计研究方案,通过观测、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实验、探究等多种活动,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探究自然,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和研究体验。 

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研究活动,可以从开展关于环境问题的探究活动开始,使学生认识到人们生活环境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策略。再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环境治理的社会考察活动、社会宣传活动,走进环境治理的社会公益性活动中去。

  2.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 

    要增进学生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入社会,研究性学习正是通过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提出关于人与社会问题的活动主题,使初中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考察、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和探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领域 

    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可引导学生反思自我,研究和探究自我和同伴的生活中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活动主题。如:初中生在学校违纪心理的调查与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调查与研究;初中生安全意识的调查与研究;初中生网络兴趣的调查与研究;初中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与研究;初中生交友的调查与研究等, 使初中生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探究等活动,提高自我认识,反省自己的能力、兴趣、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发展生存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自信、自尊、自立等良好的品质。 

二、开放研究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的组织可以是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研究的方法可以是前人使用过的,也可以是自己创造的。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方法很多,以下是几种常用方法。

1、调查法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调查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有时调查会贯穿于整个课题研究的始终,调查经常有以下三种:

⑴、跟踪调查

即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考察,以获得被研究对象的发展和变化情况,此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应用很广泛,但由于周期较长,在初中学习阶段不常使用。

⑵、抽样调查

是从研究总体中,选择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推到原来的总体中,从而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选择对象可采用随机抽样,也就是抽签的方式抽取要调查的对象,这样总体中的每个对象都有被抽中的可能性,并且机会均等。

⑶、实地考察

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它工具,直接认识和审查被调查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如调查建筑和装修材料中常用化学品的名称,主要成份和用途,就可选择一座有代表的建筑,带领学生实地考察。

利用调查法实施研究性课题教学时,要事先拟定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内容、设计调查表。调查表要事先设计,力求简单明了,便于操作。

2、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客观仔细地去察看、观测、记载有关事物和现象的方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很多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中,这在人类科学史上不乏先例。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观察法研究,观察前必须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确定目标,并周密计划。观察时要细心,并且观思结合,勤作记录。观察还要讲究方法,按一定的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要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地进行观察。

3、实验法

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在人为控制成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通过仪器和其它的物质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方法。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实验法研究几乎几处不在,许多自然科学就是在实验研究中产生的,因此尤显重要。在用实验法进行课题研究时,实验设计是灵魂,有了合理的设计,就可进行操作,实施操作进要认真观察、认真分析。对待课题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一些不够清楚]产生疑问的问题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不能马虎过关。

4、文献法(查阅资料法)

研究性课题中涉及的知识是广泛的、综合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查阅资料的方法去获取更多的信息。这里指的资料就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随着科学技术在深度和广泛上的飞跃发展,各种文献资料可谓如烟海,查阅资已成为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手段。

各学校可充分利用图书室、资料室,必要时可到当地图书馆、博物馆、新华书店等单位查阅,有条件的学校可引导学生上网查阅。

5、理论研究法:组织学习新课标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及现代学生学习方法论,为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6、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根据实验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不断完善研究的假设研究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7、总结归纳法:通过记录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各种能力的变化情况,系统的总结出经验,并进行归纳概括。

开展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方法很多,以上几种是一些常用方法,有时一个研究性课题要同时运用几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具体方法没有严格的规定,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三、开放课程资源

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开放课程资源。学校应该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城镇和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要考虑、初中生的兴趣、需要和活动能力,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背景和未来社会生活的发展需要,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开发和利用地方、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

⑴、要求学生打破学科限制,使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思品)、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即学校开设的所有学科。

⑵、要求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研究活动从校内走向校外。

⑶、学生打破课本内容限制,走出课本,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景、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验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这无疑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的课程价值。

要开放课程资源就必须研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研究活动的实施,客观地要求不同地方和学校,优化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重新组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和途径。活动的实施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进行,要引导学生向社会地延伸、向社区延伸,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有: 

  ⑴、地方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土、气候、植被,以及综合环境。 

    这些因素都与学生进行的关于自然问题的探究有关,诸如水资源状况的调查研究、水土保持研究、垃圾问题、地理环境、植被覆盖、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因地制宜发展商业等,都因地不同,城乡中学在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探究方面,具体选题就有明显的差异。 如笔者学校所在乡是山区,学生们开展了“我山区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研究”,学生们将调查报告送到乡长办公室,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民的心声和建议送到政府决策者手中,为本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的教育。

  ⑵、地区的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与现实状况,如工农业生产、交通、文化遗产、地区经济生活、地区文化生活、政府与社会机构等等。因而,不同地方的学校可结合地方差异及其社会因素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社会问题探究、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 

  ⑶、地区社会活动,如宣传、服务、文体等方面的活动等。 

    ⑷、地区民族文化传统、学校传统。我国拥有漫长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多民族、多种民族文化是我国宝贵的课程资源。如笔者学校所在乡是天津市唯一的满族乡,离清朝皇家陵墓——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那么,满族的历史、满族的民族习惯、清朝皇家陵墓等,成为研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课程资源,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体验,使学生获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 

   ⑸、图书馆、博物馆、革命圣地、历史遗迹、政府与社会机构等.历史文化名城的学校可就地方浓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展开系列的调查和考察研究。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还可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化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活动。 笔者所在学校座落于冀东抗日革命根据地 ,这里有盘山烈士陵园、窜岭庙烈士陵园和许多抗日纪念遗址。因此,引导学生开展了“本地抗日革命圣火的调查与研究”,使学生们了解本地抗日历史,体会人民的顽强精神,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⑹、全球化问题和国际背景。研究项目和活动领域的设计,还可结合全球背景,并关注全球性的问题,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使活动的内容和活动项目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 

四、开放参与者 

研究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发展。

1、研究性学习必须开放研究者。无论是哪一个学生,只要他对这一课题有研究兴趣,只要他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只要他对这一课题愿意参与,我们就对他开放研究大门。

2、研究性学习必须开放指导者。学生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聘请各个部门、各个学科的专家和学者,作为指导教师和指导专家。只要被聘请者的指导不违法违纪,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有益于学生的研究,我们的研究大门就向他开放。

五、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不是单一的,一程不变的。他涉及学生生活、自然、社会、教育与成长等方方面面,而且随之不断变化。

1、强调学习过程目标。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开放的、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探究过程,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强调开放性、自主性目标。超越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学生自主地、创新性地展开学习活动。

3、主要强调体验性目标。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

4、强调发展性目标。由学生自行设计的研究目标与课题,形成一个指向不同的个体目标群,使每个学生都有发现和体验创造的自由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

5、强调科学性目标。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和体验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从鲜活的资料中激活了原有的知识储蓄,在不断的发现中发掘了创造的潜能。在解读社会这本大词典的过程中,可以积累许多宝贵的多元化的间接和直接经验。在试图解决这些真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6、 强调合作性目标,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现代社会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关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学会分享与交流研究成果,加强与人的合作。

六、开放研究活动过程

即:开放选题过程和研究过程

研究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研究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研究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新的活动不断生成,新的过程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兴趣昂然。在这个开放的过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就是使研究活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

研究活动中,让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施方案、自主制定研究方法、自主实施研究,自主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分析归纳、参与社会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和开放性教学活动。

研究性学习以开放性主题研究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开放性研究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开放研究结果

研究者、研究内容、研究选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开放性,就决定了研究结果的开放。因此,学生的研究结果可以是客观的,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科学的,可以是模糊的;可以是知识的,可以是能力的;可以是社会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可以是行为的,可以是思想的;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失败了,学生要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修正自己的研究,为下一次目标的达成而不断努力。这又培养了学生的受挫能力,即承受挫折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只要他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过程,研究收获都会指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都会指向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八、开放评价标准、评价手段、

研究参与者和研究结果的开放性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开放性。

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评价的重点应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或“社会成员参照”标准,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实践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考试与观测、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会、竞赛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

九、开放研究角色

研究性学习强调了师生角色的转变,要求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谐、平等的关系。在研究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设计者、组织者、活动者、探究者;教师则成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师生是合作者。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实践。从研究主题或项目的提出、研究方案的设计,到研究的具体实施,到分析总结,学生成为全过程的主体。

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提出研究问题或研究主题,并在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的实施过程、研究的总结与评价等环节,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度的指导,防止包办代替。 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的职能从传递知识向激励思考转移,向共同参与研究转移。教师的着眼点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教师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2)有效地推动活动的进展,教师成为学生实践探索的“指路人”;(3)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老师成为学生集体研究的“带路人”。

总之,在研究性学习中真正构建一种开放的、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必须认真研究开放策略。在研究性学习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唐景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