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分五类之说有感 --读书养气自然为文浅谈(人教版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前几日在办公室听同事谈起教师有五类之说,其中最后一类曰:“五类老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得快。”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此感慨颇多,且不说生死问题,只对于主业项目位居末席,便不免悲己及人。思其原因,大概是教学之难这个原因吧。教学之难,难在何处?无非阅读、写作罢了。说起来是“罢了”,然则教学实践的确是相当难操作,更让人尴尬的是在成绩与付出上很难有对应的体现。这与考试这根指挥棒关系极大,但与大多教师的无序操作干系也不小。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走出误区,科学有效地实施阅读和写作教学呢?笔者多年思考,在此斗胆提供一种思路:把“阅读、写作”中间的顿号去掉,合二为一。我的观点是:读书养气,自然为文。

    一、读书养气

    学生不会读书,多是应试教育惹的祸,但教师也难脱干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误区: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味地将统一的阅读标准强加给学生,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成了文本和老师的奴隶,感受不到创造性阅读的愉悦。阅读教学中,教师总喜欢将一篇篇美文肢解成一个个机械的训练点,一道道冰冷的思考题,学生被教师牵着“脑子”不停地思考、回答问题,“欣赏”二字无从谈起,文学作品的美感无影无踪。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但不能教会学生真正的阅读,反而会破坏学生的阅读兴趣,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而造成学生不爱读书的严重后果——因为他们无法在阅读中获得美感和快感,阅读成了一种负担。而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就切断了阅读与作文的联系,使作文教学难有起色。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种“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就是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思想和感情的作文才称得上真正的作文。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扩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真正的好文章,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然而现在,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把思想与形式的地位本末倒置。在指导应试作文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在叮嘱学生在作文中用上几个“优美”的词语,并断言这样能为作文多挣几分。其实,这只是用表面的所谓优美的言辞,来掩盖思想的苍白而已。现在应该把被颠倒的思想与形式的关系纠正过来。作文教学应该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格建构为指归,重视养气,努力实现从单纯的作文训练到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并且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干预生活。只有这样,“文如其人”才不是一句空话,学生作文中的“贫血症”和“软骨病”才能得到根治,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才能呈现一片生机。

    吕叔湘先生说过: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叶圣陶先生甚至说,教阅读如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写作指导。这些说法其实并不夸张。首先,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其次,阅读还可以沟通心灵,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积累,接受美的熏陶,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并进一步建构自己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其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最后,通过阅读经典美文,学生还可以从中学习、模仿名家立意、选材、构思、行文的妙法。这些,对中学作文教学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是我们应该怎样来鼓励、引导学生阅读。笔者认为:

    要想学生爱读书。首先教师爱读书要想学生会读书,首先教师会读书。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轴心作用和辐射作用,充分利用教科书的阅读资源。选入教科书的大多是适合学生口味,文质兼美的文章,虽然篇目有限,却是学生吸取和积累优秀文化的重要资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引领学生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注重积累。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建构,组织阅读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领略到发现的兴奋、共鸣的愉快和有所收获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乐事、幸事。

    二、自然为文

    在新课改的诸多理念中,有两个理念必须在此提及,即主体教育观和生态伦理观。主体教育观有两个基本内涵,第一、人是主体,教育应当尊重并提升人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第二、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在二十世纪,支配着课程内容的主要是科学主义。当这种科学主义被日益强化,科学世界也日益与生活世界割裂开来,人的主体价值便在科学世界中迷失。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有一个趋势,就是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整合。

    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又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教育又可以对生活进行干预和超越,让生活向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回归生活的主体教育观的提出,为整个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样也为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新课改的第二个理念是生态伦理观。生态伦理观主张以整体主义的视野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人是自然的人,是自然的产儿。其次,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呵护者。这种生态伦理观也是一种关爱伦理学,它教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地对话、和谐地交往。

    在教育中,我们有义务教会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这也是作文教学完全能够胜任的使命。可以说,亲近自然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手段,更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当学生为一草一木而感怀的时候,当学生为一山一水而动情的时候,他们的作文便有了需要表达的思想,而他们的人格、他们的情趣同样会得到一次难能可贵的提升。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包括自然)相结合,这是语文教改的一个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和努力。

    首先,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才能深入生活热爱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教育学生关心生活,亲近自然。很多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但在写作时却选不出材料,无话可说。这是因为他们虽置身于生活之中,却不是生活的有心人。他们不去观察,不去了解,不去思考,不去感悟,更没有积累。这其实与我们教师有关。有些教师就常常告诫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些教师甚至不许把报纸放到教室,不许学生看电视(包括新闻节目)。这样把学生局限于狭窄的“笼子”里,怎么谈得上深入生活,亲近自然?

    这种情形必须改变。应该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要与课外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组织一些参观、访问、游览活动等。如果条件所限,不能远游,那么,就地取材,参观附近的厂矿、名胜古迹、,访问本地的一些典型人物也未尝不可。或者游览、观察家乡的山山水水,去了解并用心体会家乡的风土人情也别有一番情趣。一句话,就是要充分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追忆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