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语文课堂要效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工作者加强了对语文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这诚然十分重要,但是效果的好坏是检验成功与否的标准,无论何种精美的模式和方法都必须与课堂管理的实践相结合才具有实际的教学效果。对新的课堂管理理念、模式的理性的借鉴和学习,对现实课堂管理环境、行动策略的分析和审视,对我们把握课堂管理的走向,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是有益的。 一、有机调控课堂气氛,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 课堂管理为学生提供一种明确的组织与结构,起维持课堂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的功效。教师的管理能力强,其教学效果就相应好;反之,课堂教学效果差。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朝气勃发,热情进取,思维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独立性,但又停留在浅层次上。他们敏感好奇,崇尚理性,却容易滑向非理性的崇尚;不再盲目附和又难 免陷入盲目的泥坑。他们在课堂上民主意识增强但自治自控自律的能力薄弱,个人自我意识浓厚可集体组织观念淡化,所以往往喜欢冲撞,并夹带某种偏激和轻率。在语文学习上总是试图一蹴而就,如果遭遇挫折就锐气 大减,显得浮躁不安。面对这批心理不健全、行为未成熟的莘莘学子,采取放任自流、不抓不管的态度显然是不行的,倘若施行强制管束、粗暴压制,其结果必然是压而不服、事与愿违。 广大普通中学语文课堂的现状为课堂环境欠佳,语文教学设备简陋,更谈不上使用现代化手段。窗下桌前坐的学生是经重点中学选拔后剩下来的,他们在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本来就对读书信心不足,加上重理轻文产生的负效应,对语文学习只抱应付走过场的态度。于是,语文课堂上漫不经心,“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再瞧讲台上茕茕孑立的教师,尽管讲得声嘶力竭、唇焦口燥,可是偶尔发觉学生调皮,接下来的便是喋喋不休般“念紧箍咒”,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如此情景的课堂管理虽然不能说是全部,但是在农村普通中学仍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老教师语文课堂管理的方式和经验方面。初出茅庐的青年语文教师,走上三尺讲坛,手持二寸粉笔,到一方黑板面前,他最关心的往往是在既定时间和空间内讲授教材而没有人或事来干扰,因此,不良的课堂行为一旦发生,通常会被当作公害来处理,不是予以抑制就是严加禁止。这样管理,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老教师一般管理经验丰富,通常能用镇静的态度去处理语文课堂中出现的行为问题 ,但他们受过去时代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的影响较大,再加上他们个体的容忍性也有差异,而当课堂受到干扰、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也可能会造成师生间的僵局,甚至引起激烈的冲突。 二、语文课堂科学管理的关键 语文课堂管理,乃是信息论、控制论、心理学、管理学等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属应用科学,又属应用艺术。众所知晓,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存在多环节性,包括信息的输出、吸收、反馈和评价,需要经过师生双方多边的密切协作,才能保证教与学 的有效调控和信息交流的畅通无阻。可见,语文课堂管理,实质上就是协调师生教学关系,促使课堂情景中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转变的行为方式和过程。若将语文课堂情景中的学生状况分为三类:一类是渴望学习,主动 求知的积极力量或行为;另一类是对语文反感并处于被动状态,有时甚至犯规阻碍教学的消极力量或行为;还有一类是介于其间的大多数学生期待教学活动继续开展的中性力量或行为。那么懂管理的语文教师总是紧紧依 靠班集体中的积极成分,采取种种创造性的手段,抑制并分化其间的消极成分。 语文课堂管理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但是必须强调教师在其间发挥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语文课堂管理作为一种组织手段,具有严肃性,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特点,它要求学生不得自行其是。另外,学生毕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管理说到底是为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是为学生自我驾驭开发潜能服务的。 语文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语文教师、学生参与的程度以及“随机应变”的过程,因此,课堂管理又具有民主性、灵活性的特点。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知识序列性差,学习语文周期长、见效慢,这就特别要强调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情感因素。作为课堂管理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随时察颜观色,“见风使舵”,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情感调控。 要实现高效学习,要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管理,离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便无从谈起。教师就要善于将自己的所确定的每一教学课题的教学具体目的,变成学生的行为目的。学生在具体行为目标的牵引下,所产生的兴趣和动机将更为强烈和持久。学生的主动性逐渐增强,课堂的教学管理就能由“他控”实现“自控”。 三、追求科学、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堂管理秩序 1、“冷处理”。好的课堂秩序表现为安静与活泼的有序转换,自由与严谨的和谐,“放”与“收”的辩证统一,是学生在对纪律认同、接纳和内化基础上,对纪律的超越。 在语文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作“冷却”处理。譬如上课铃 响后,你夹着书本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时,却意外发现上一节课刚刚结束,学生们三五成群在交谈,有的在玩耍,有的甚至在敲桌面。在此混乱时刻,你开始讲课是不明智的。一般说,课程变换的时候,学生需要一个短暂的放松时间以重新调整其身心倾向。那么,上述行为姑且看成是学生为卸下某种心理负担以接受新课的准备 。你立即作“冷处理”——稍停片刻,接着才低声讲话(施以低强度刺激),这会很有效地恢复班级教学秩序 。再如语文导读课上,你正兴致勃勃地作演示,却转眼瞥见一个学生在桌面上睡觉了。怎么办?千万不能生气 ,更不可发作。此时要冷静分析:该生是否因其父母吵架而经历了一个可怕的夜晚,或者早晨服了什么药现在需要睡眠,因此唤醒他送回家或送校长室是徒然浪费时间,评论他为什么昏昏欲睡,不但没有价值,也是愚蠢的,惩罚他几乎是残忍的,会使他心理受到损伤。我们不妨客观地面对这种中性行为(不致影响他人学习), 设想这节课让他睡觉,下节课他就会好转并恢复活动。 你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站上讲台,一句不说,只用一种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形成一种吸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语文学习目标上来。或者,在黑板上板书醒目的课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2、旁敲侧击。“旁敲侧击”的管理是微妙的,足以将教师的信息传递过去:我在注意着你呢,我建议你停止吧,我准备原谅你这次。 语文课堂情景中出现做小动作、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情况,教师理应当机立断迅速处理,不过,对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而不是一种预谋的行动。因此,你要谨慎地考虑肇事者的情感和自尊心,宜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肇事者知道他的行为已受到注视而自行抑止,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轻轻拍拍手,或者让他周围的学生答问,或者以你整个的姿态走近他,并使他感到你就在他身旁。在这样的交往中,学生往往心照不宣地与你沟通:我很抱歉,我感谢你原谅我。可是,有时学生违反纪律是明知故犯,在此情况下进行说理或解释是多余的,也是无效的,正确的做法是把肇事者推向大家注意的中心,以满足他想引人关注的意图,然后施行“马后炮”,即课后师生之间私下交换意见,以求解决思想症结。 3、目光暗示。人眼为窗,可以传情传神。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教师不论是提出问题、指导自学、启发释疑或小结强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去平视或环顾大多数,切不可老是两手扶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使视线顾此失彼。尤其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对后进生,更应予以满腔热情的关注。 4、 环境熏陶。环境可以作用于无意识或者非理性的心理,进而孕育出某种倾向来。环境的影响是隐形的,却是有力的。它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容易激发学生心理潜能。教师要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因为理想的社会心理,以外在的内在的组织气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体中的每一个学生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一种无形的力量非强制性地规范着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可以创造出优秀的集体,优秀的集体又以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班风、学风,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心理趋向。这种良性循环,带来了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高效能。 5、恩威并重,把握分寸,促进进步。 现行教育观对惩罚管理斥之以鼻,只要一提到对学生进行惩罚,便被贴上“不尊重学生”的标签,让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面前畏首畏尾。正确认识与评价惩罚教育是当前教育界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任何教育管理手段都是一分为二的,运用得好,便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否则,就百害而无益。譬如,让违纪者背一首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古典诗词,讲一个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下课后将课堂笔记整理清楚等等,这无疑会对学生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建构立体化的语文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讲究语文课堂管理策略,建立了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运用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保证语文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证。 杜江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