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释放学生的表达欲(人教版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在新课改逐步深入的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思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笔者认为高中语文课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释放学生的表达欲。

本次课程改革在《纲要》中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课改目标的实现,首先要求教师转变对学生的认识。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 ,而不是任教师摆布的物的现象,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此外,学生具有未完成性,他们具有丰富的潜能,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复兴中华民族大业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有出错权,更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鼓励和爱护。其次,要求教师转变对教与学的认识。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传授知识是教师的中心任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乃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在这种灌输式指令型的教学模式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而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事实上,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这就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作为语文这门学科,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更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行为都应当是服务于他们的,因此,评判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应该是看它是否服务于学生认知欲的满足、能否服务于学生审美欲的满足、特别是能否服务于学生语言表达欲的满足。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应该信任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有效行使话语权,释放他们的表达欲,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学生话语权应包括自主选择权、自由选择权、质疑和辩论权、出错权和被认可权、评价权等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这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从而才能产生兴趣和自信。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都渴望得到老师、学生的认可,都愿意成为本班不可缺少的主角。人生就是为兴趣所作的表演,兴趣才是快乐源泉、发展的阶梯、成功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只是痛苦的煎熬。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有一条可行而有意义的路子,那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全世界每一种成功的教育体制都都证明了并继续证明着:自尊的重要性超过了课堂内容的重要性。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给学生学习的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体验,才能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和亲身体验的美妙感受,最后享受源自心灵的表达的愉悦和成功。

原有的灌输式指令性课堂看起来很有秩序,说书上的表述,说权威人士的观点,说习题的标准答案,人云亦云,枯燥乏味,死气沉沉。这样的课堂语用,激发不了学生兴趣,学生思维容易开小差,容易处于一种昏昏欲睡的失语状态,时间一长,就必然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课堂上无话课说,作文时无话可写。尽管语文指令型课程也预设了语修逻文和字词句篇这种严密的知识体系,但它与其说是学生语言能力生长的“阳光知识”,还不如说是禁锢学生言语活力和言语活力的“知识罗网”,学生在长期的“自投罗网”中,丧失了言语的个性活力。课堂本应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场所,本应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凸显其个性、唤醒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本应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聚集智慧的舞台。而洋溢个性的活力表达,本质上就是学习创造力的解放。

当然,话语权的保证要让学生“会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特别设置了预习课,在预习课上,我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上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做预习笔记。上课时,师生同讲,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补充点拨为辅。通过大家合作研究,质疑探讨,人人参与,“百家争鸣”,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了真正的思考探究者,课堂氛围活跃且卓有成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思考表达能做即时准确的点评,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理论素养和语言表达素养。教师本身也应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形成自己的思想、语言特色,积淀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

总之,新课改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任重道远,作为课改的实践者,我们将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奋勇前行。

 

陈君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