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提分卡:分析综合与语句翻译(二) (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翻译 手机版


   永昌一中    张含光

文言翻译 一、保留专有名词

凡是专用词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器具、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句子中的“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这些专有名词不必翻译,照搬即可。 二、替换差异词语

文言文句中有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需要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汉语来替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双音词替换单音词。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译为:安闲文静寡言少语,不羡慕荣华利禄。 2.用本字替换通假字,用今词语替换古词语。如“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这里的“知”通“智”。 3.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有的词义扩大:如“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后泛指普通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如“妻子”古指妻子和儿女,今专指妻子; 有的词义发生变化: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指为正义事业而失去生命。有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下,今指语言行为等恶劣、不道德。 三、增补省略成份

文言文语言简洁常有省略,如不补出来会影响语意或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份,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补出省略的主语。如“未至,道渴而死”(《夸父追日》)译为:(夸父)还没到,半路上因口渴而死了。

2.补出省略的谓语。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译为:环绕滁洲城四周的都(是)山。 3.补出省略的宾语。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译为: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做好饭菜款待他。 4.补出省略的量词。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译为:撤掉屏风一看,不过是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5.补出省略的介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译为:天下的人苦(于)秦王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四、删除无义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可删去不译。主要有以下情况: 1.删掉句首句尾的语气词。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译为:作战,是靠勇气的。又如“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译为:技艺也真神奇啊! 2、删掉句中表顺接的连词。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译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3、删掉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译为:我唯独喜爱莲花在污泥中生长却不受一点污染。 五、 调整特殊语序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尽相同,翻译时在做到不失原意的情况下,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主要有以下情况: 1.调整主谓倒装的语序。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调整宾语前置的语序。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调整定语后置的语序。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译为: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4.调整互文见义的语序。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译为: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总之,翻译方法的运用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 一、不能直译的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

1.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要把其本体或被指代的事物直接说出来。

例:东曦既驾,僵卧长愁。(蒲松龄《促织》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不堪。

以下是几类难点的应试对策 2.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需要展开。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贾谊《论积贮疏》)

译文: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会不来呢? 3.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翻译时要压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

译文: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二、一些表反问、婉商、推测语气的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

主要是掌握有哪些这样的词语或句式,平时复习时都掌握了,考试时自然就不是难点了。

例: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2009年山东卷)

译文: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解析】 “可”是一个表反问的词,其意是“怎可,怎能”。 例: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2009年福建卷)

译文: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鸿 ”是人名,其人自指)

【解析】 “宁”也是一个常考的词,它表示反问:怎么,怎会。句中的“忧”是使动用法,使……忧。 例: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2009年天津卷)

译文:如果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那不是我能做到的,那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解析】 句中的“其”表示推测“大概”。 三、一些含有词类活用的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

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为动、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对活用词的翻译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所以我们在翻译活用的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充当的成分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2009年安徽卷)

译文: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了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解析】 此句中的“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是在连词“而”之前,连词后的“吹”是动词,因此“窍”与其相对应,也是动词,其名词义是“孔”,其动词义应是“钻孔”。 2.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例:诏不许,然甚壮其意。(2009年广东卷)

译文:(皇上)下诏不批准,但是非常欣赏他的想法。

【解析】 “壮”处在动词的位置,肯定做动词了,这里做意动词,根据意动词的译法,“壮其意”应为“以其意为壮”,如果直译为:把它的想法当作强壮。显然不妥。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解析】 此句中“贤”和“愚”本为形容词,但形容词是不能充当句子主语的,由此可以判定这两个词的词性发生了改变,应当是名词的功能。具体翻译时可用替换法分别译为“有才德的人”“愚笨的人”。 四、如何识别并准确翻译被动句

主要方法是掌握被动句的几种常见情况,并培养自己对这几种情况的敏感程度。

“见”字,它可以独立表示被动,也可以和“于”构成“见……于”格式表示被动。

“于”字,“于”往往引出动作主动者,“于”前面的主语往往是被动者。

 “为”字,它一般与“所”联合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

没有任何记号的被动句。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例:指出下面文段中的被动句并翻译。

太祖(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曹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自首)。”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之者,其主不 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通“悬”)柱乎?”一无所问。 【解析】 首先找“见、于、为”这样字眼的句子,根据语境看一下是不是被动句。

有些没有任何标志的句子也可能是被动句,要根据逻辑和事理来思考一下有没有这样的句子。 【答案】 ①为鼠所啮。译文:被老鼠啃咬。

②今单衣见啮。译文:如今单衣被老鼠咬破了。

③儿衣在侧,尚啮。译文:我儿 的衣服就放在身旁,还被老鼠咬了。 五、如何识别并准确翻译省略句

主语、谓语、宾语以及兼语、介词等在文言文中都可能省略。但最常见的是介词的省略、宾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较少出现。主语的省略一般可从语境中做出推断。 例:指出下面的省略并翻译全句。

(1)唯罴(人名,指王罴)信著于人,莫有隐(指隐藏粮食)者,得粟不少诸州。

(2)鞠咏(人名)之才,不患不达。

(3)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解析】 第一句先从介词的角度来检查,会发现第一句“不少”后省略了“于”。第二句前应有“以”,且“不达”前应有“未来”一类的词。第三句“逼”后省略了“于”。 【答案】 (1)只有王罴信义显著于百姓,老百姓没有一个隐藏粮食的,所以最后得到的粮食不比别的州少。

(2)凭鞠咏的才能,不担心他将来不仕途显达。

(3)荆州的百姓之所以归附曹操,只是被兵势所逼罢了。 六、怎样掌握宾语前置句的结构特点

古汉语中,有许多特殊句式,都有显著的外在特征。如“唯利是图”,我们可以概括为“唯X是Y”,其中的X一般是名词,Y是动词。再如“何陋之有”,它等于“有何陋”,如果用符号来抽象一下,就是“X之Y”,就等于YX。 如“此之类也”就是“类此”,“此之谓也”就是“谓此”。用符号法提炼,可以从本质上掌握这类句式的特点。 例: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2)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禀丘,其不知丘(“丘”指孔子)也甚矣。

(3)是何可否之谓乎? 【解析】 第一句中的“奚以”即“以奚”。第二句中的“未之行”即“未行之”。第三句的“可否之谓”就是“谓可否”。 【答案】 (1)不知道你凭什么知道这一点的。

(2)现在我游说景公,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赏赐给我禀丘,他太不了解我孔丘了。

(3)这为何还说什么可以不可以的话呢? 七、按字面意义讲不通时,要考虑是否有通假字的可能

一个普通的文言词语,如果按其字面意义讲不通,按活用也讲不通,就可能是通假字,应该尝试按通假字的角度来解释。 例: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人有买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接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解析】 句中的“还”如果当“回来”讲,明显不符合语意。按使动、意动等也讲不通。这时我们要考虑是否是通假字。首先找一个同音字来试试,如“环”如能讲通,这可能就是对的。另外一处的“贾”,无论当“商人”还是当“卖”都不合语境,这时也应考虑是否通“价”。 【答案】 希望你围着马转一圈,离去时再回头看一眼马,我愿意献给你一天的工钱。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 也。

文言翻译题 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孟子说:“现在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曲了而不能伸直,不痛苦,也不妨碍工作。如果有人能够使它伸直,就是去秦国、楚国(求医)都不嫌远,因为自己无名指不及别人。无名指不及别人,就知道厌恶;良心不及别人,竟不知道厌恶;这叫做不懂得轻重。”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2)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参考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为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与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嘻,请重公于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参考译文】 

甘茂自秦国逃出后,准备到齐国去。出了函谷关,遇见苏代(苏秦之兄)。说:“您听说江上女子的故事吗?”苏代说:“没听说过。”甘茂说:“在江上的众多女子中,有一个家贫无烛的女子。 女子们在一起商量,要把家贫无烛的赶走。家贫无烛的女子准备离去了,她对女子们说:‘我因为没有烛,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扫屋子,铺席子,你们何必爱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如果赐一点余光给我,对你们又有什么妨碍呢? 我自认为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女子们商量以后,认为她说的对,就把她留下来了。现在我由于没有才德,被秦国赶走,出了函谷关,愿意为您打扫屋子,铺席子,希望不要把我赶走!”苏代说:“好,我将设法让齐国重用您。” 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镇西是官名,即谢尚,人名)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闲沽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_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赞叹不绝。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委),原来 ,是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诗,谢尚于是邀请袁虎相见,对他十分赏识。  【参考译文】 

袁虎年轻时,家里贫穷,曾经被人雇佣,载运租谷。镇西将军谢尚从船边经过,那天晚上清风习习,明月皎洁,听到江上小洲之间的商贩船上,有吟咏诗歌的声音,很有情调;所吟诵的五言诗,又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他赞叹不绝。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委),原来,是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诗,谢尚于是邀请袁虎相见,对他十分赏识。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

(2)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地治理的时候。

(3)如果没有护军(蒋济),我听不到这样的话。 【参考译文】 

          文帝即位,(蒋济)从京城出来,担任东中郎将。文帝问他说:“你所看到的天下风俗教化好不好?”蒋济回答说:“没有听到其他的好话,只听到要亡国的话罢了。”文帝显出愤怒的神情,并问他其中的原因,蒋济都一一地回答,于是文帝的怒气消解了。 明帝即位,蒋济升为中护军。当时中书监、令专有大权,蒋济上疏说:“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明帝下召表扬说:“刚直的大臣,是国君所仰仗的。 蒋济文武兼备,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做事奋发努力,我非常欣赏他的勇敢。”景初年间,对外征战频繁,国内大建宫室,长期分离的人很多,并且连年饥荒,谷物匮乏。 蒋济上疏说:“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地治理的时候。凡是要役使老百姓时,一定要在农闲时候,不能耽搁他们耕作的时间。那些想建立伟大功业的国君,先要估计老百姓的能力并安抚他们的疾苦。”明帝下诏表扬说:“如果没有护军(蒋济),我听不到这样的话。”  

张含光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敍鍕殰婵°倕鍟畷鏌ユ煃瑜滈崜娑氭閹烘绫嶉柍褜鍓熼獮鎰板礃閼碱剚娈鹃梺闈涱槶閸庢椽宕ョ€n喗鐓曟繛鎴濆船閻忥綁鏌熺仦鍌氬姦闁哄矉缍侀幃鈺傛綇閳轰礁顬夐柣鐔哥矋濠㈡﹢宕幘顔肩畺闁靛鏅滈弲鎼佹煥閻曞倹瀚�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敍鍕殰婵°倕鍟畷鏌ユ煃瑜滈崜娑氭閹烘惟闁靛繆鍓濋悵姘舵倵鐟欏嫭纾搁柛搴ㄤ憾椤㈡ɑ绺界粙鍨獩濡炪倖鐗楃划宥夊疮閿濆鈷戦柤濮愬€曞皬闂佺粯甯粻鎺楀Φ閹版澘绀冩い鏃囨娴滎垶姊虹捄銊ユ珢闁瑰嚖鎷�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敍鍕殰婵°倕鍟畷鏌ユ煃瑜滈崜娑氭閹烘埈娓婚柛鎾楀懐宕查柣搴ゎ潐濞叉﹢銆冩繝鍐х箚婵繂鐭堝銊モ攽閻愯泛浜瑰┑顔芥尦閳ワ妇鎹勯妸锕€纾梺鎯х箰婢э綁鏁嶉崟顓狅紲闂佸疇妫勯幊蹇曗偓姘炬嫹
濠电姴鐥夐弶搴撳亾閺囥垹纾归柛锔诲幗缁犳帞绱撻崒娆戝妽婵﹤缍婇獮鎰板礃閼碱剚娈鹃梺闈涱槶閸庢椽宕ョ€n喗鐓曟繛鎴濆船閻忥綁鏌熺仦鍌氬姦闁哄矉缍侀幃鈺傛綇閳轰礁顬夐柣鐔哥矋濠㈡﹢宕幘顔肩畺闁靛鏅滈弲鎼佹煥閻曞倹瀚�
濠电姴鐥夐弶搴撳亾閺囥垹纾归柛锔诲幗缁犳帞绱撻崒娆撴闁告柨顦靛鏌ユ偐閼碱剚娈鹃梺闈涱槶閸庢椽宕ョ€n喗鐓曟繛鎴濆船閻忥綁鏌熺仦鍌氬姦闁哄矉缍侀幃鈺傛綇閳轰礁顬夐柣鐔哥矋濠㈡﹢宕幘顔肩畺闁靛鏅滈弲鎼佹煥閻曞倹瀚�
濠电姴鐥夐弶搴撳亾閺囥垹纾归悷娆忓娴犳岸姊绘笟鈧埀顒傚仜閼活垱鏅堕鈧弻娑㈡偆娴i晲鍠婇悗瑙勬穿缂嶁偓缂佺姵鐩鎾偐閻㈤潧甯梻鍌欒兌閹虫捇鎮洪妸褎宕查柛灞剧矋瀹曟彃銆掑锝呬壕闂佸搫鏈惄顖氼嚕娴犲鍨傛い鎰╁焺娴硷拷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闂傚倷娴囧畷鍨叏閺夋嚚娲Χ閸℃ɑ鐝锋繛瀵稿Т椤戝懘鎮″┑鍡忔斀闁稿本绨遍崷顓熷枂闁挎棃鏁崑鎾荤嵁閸喖濮庡┑鐐差檧缁犳捇骞冨▎鎾村€绘俊顖滅帛閻濐偊姊绘担鑺ョ《闁革綇绠撻獮蹇涙晸閿燂拷濠电姴鐥夐弶搴撳亾閺囥垹纾归柛锔诲幗缁犳帡姊绘担鍝勫付闁诲繑宀稿畷纭呫亹閹烘垹顔嗛柣搴秵閸n噣寮繝鍐闁糕剝锚閸斻倝鏌¢崨顐㈠姦婵﹥妞藉畷顐﹀礋椤愮喎浜剧紒瀣紩濞差亜围濠㈣泛锕﹂弻鍫ユ⒑鐟欏嫬鍔ら柣掳鍔嶉崚濠勨偓娑欋缚缁♀偓婵犵數濮撮崐鎼佸汲閻旇櫣妫柡澶庢硶鏁堥梺鍝勬湰閻╊垶鐛幒妤€绠奸柛鎰ㄦ櫇閺嗐儵姊虹拠鏌ヮ€楅柣蹇斿哺閹繝鍨鹃幇浣告濡炪倖鍔忛幊鍥几鎼淬劍鐓欓悗娑櫳戦埛鎰版煟閹捐泛鈻堟慨濠冩そ楠炴劖鎯旈敐鍌涱潔闂備胶绮〃鍛涘┑瀣疇闁哄稁鍙庨弫濠勭棯閹峰矂鍝洪柛宥囨暬濡懘顢曢姀鈥愁槱闂佺懓鎲¢悺鏇㈠Φ閹版澘绀嬫い鎺戝€婚鏇㈡⒑閸撴彃浜濈紒顔兼捣缁﹪鏌ㄧ€c劋绨婚梺鍝勫暊閸嬫捇鏌涢妸銉﹀仴鐎殿噮鍋勯鍏煎緞鐎n偅顏熼梻浣芥硶閸o箓骞忛敓锟�
闂傚倷娴囧畷鍨叏閺夋嚚娲Χ閸℃ɑ鐝锋繛瀵稿Т椤戝懘鎮″┑瀣厾缁绢厼鎳庨悞钘壝瑰⿰鍐Ш闁哄本娲濈粻娑㈠即閻愭劑鍎抽惀顏堫敇濞戞ü澹曢梻鍌氬€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35濠电姷鏁搁崑鐐哄垂閸洖绠伴柟顖嗗懏娈鹃梺鍛婂笧绾绢湭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纾圭紒瀣紩濞差亝鏅濋柛灞绢嚤閵夆晜鐓曠€光偓閳ь剟宕戝☉姘变笉闁靛鏅滈悡娆撴煙椤栧棗鍟В鎰版⒑娴兼瑨顓洪柟鍑ゆ嫹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銈傚亾濮樺崬鍘寸€规洝顫夌€靛ジ寮堕幋鐘垫毎濠电偞鎸婚崺鍐磻閹惧灈鍋撳▓鍨灁闁告梹鍨块悰顕€宕卞☉妯奸獓闁荤姵浜介崝澶愬磻閹炬椿鏁囬柕蹇ョ磿閸欏棗鈹戦悙鏉戠仸闁荤啙鍥モ偓鍌炲蓟閵夛妇鍘告繛杈剧到閹诧紕鎷归敓鐘崇厵鐎瑰嫭澹嗙粔娲煛娴h宕岄柡浣规崌閺佹捇鏁撻敓锟�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锔藉亱闁糕剝铔嬮崶顒侇棃婵炴垶鐗戦崑鎾诲箳濡も偓缁€鍫澝归敐鍥ㄥ殌闁哄棭鍋呯换娑欐綇閸撗勫仹闂佺ǹ绨洪崐婵嬪箖妤e啯鐒肩€广儱妫涢崣鍡椻攽閻愭潙鐏﹀畝锝呮健閹偤鏌ㄧ€c劋绨婚梺鍝勬储閸斿本鏅堕鈧幊锝夊箛閻楀牆浠梺鎼炲劘閸斿瞼寰婄紒妯镐簻妞ゆ劦鍓涚粔顕€鏌熼瑙掑湱绮诲☉銏犲嵆闁靛⿵闄勯弳鐐烘⒒娓氣偓閳ь剛鍋涢懟顖炲储閸濄儳纾奸柍褜鍓氶幏鍛存惞閸︻厾鏆ラ梻渚€鈧偛鑻晶浼存煃瑜滈崜娑㈠极婵犳艾纾诲┑鐘叉搐缁愭鏌¢崶鈺佹灁闁崇懓绉归弻銊╂偆閸屾稑顏�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锔藉亱婵犲﹤鐗嗙粈鍫熺箾閹存瑥鐏柛瀣枑閵囧嫰寮介顫捕缂備胶濮伴崕鐢稿箖濡ゅ懏鏅查幖绮光偓鑼嚬缂傚倷闄嶉崝宥呯暆閹间礁钃熼柨婵嗘啒閺冨牆鐒垫い鎺戝閸嬪鐓崶銊︾缂佲偓婵犲偆鐔嗛柤鎼佹涧婵洭姊虹憗銈呪偓婵嬪蓟瀹ュ牜妾ㄩ梺鍛婃尵閸犳牕顕i銏╁悑濠㈣泛顑嗗▍銏ゆ⒑鐠恒劌娅愰柟鍑ゆ嫹http://wap.yinruiwen.net  闂傚倸鍊峰ù鍥綖婢舵劦鏁婇柡宥庡幖绾惧鏌涘☉鍗炲季闁搞倖娲熼弻娑滎槼妞ゃ劌鎳愰埀顒佽壘椤︿即濡甸崟顖氱闁瑰瓨绺鹃崑鎾诲及韫囧姹楅梺鑲┾拡閸忔﹢宕戦幘缁樺仺缂佸銇橀崰濠囨⒑閸濄儱校婵炲弶岣跨划姘綇閵娧呯槇闂佸憡鍔︽禍璺好洪幖浣瑰€甸柛蹇擃槸娴滈箖姊洪柅鐐茶嫰婢ь噣鎳i幇顓滀簻闁哄洦顨呮禍楣冩⒑鐠団€崇仩缂佸鏁哥划顓㈡偄閸濄儳鐦堥梺鍛婃处閸欏骸危閻戣姤鈷掑ù锝呮啞閸熺偤鏌i悤浣哥仸鐎规洖缍婇獮搴ㄦ嚍閵夈儰鎴锋繝鐢靛仦閸垶宕归崷顓熷厹闁逞屽墴閺岋絾鎯旈埄鍐婵犳鍠栭顓犲垝婵犳凹鏁嶉柣鎰綑娴狀垶鎮峰⿰鍐闁逛究鍔戝鍫曞箣閻樿櫕顔曢梻浣告啞濞诧箓宕滃☉銏犵厺闁哄啠鍋撻柕鍥у缁犳盯骞橀弶鎴犵崺闂備線娼ч悧婊堝磻閸涱垱宕叉繝闈涒看濡插ジ姊洪崨濠冣拹閻㈩垳鍋熼崚鎺楊敇閵忕姴绐涘銈嗘濡嫰锝為敓鐘斥拺濞村吋鐟ч崚浼存煠濞茶鐏$紒鍌涘浮椤㈡盯鎮欑€电ǹ骞愬┑鐐舵彧缁叉寧鐏欑紓浣靛姀瀹曠數妲愰幒鎾寸秶闁靛ě鍛澖闂備浇顕栭崰妤呮偡瑜旈獮澶愬箻椤旇偐顦伴梻鍌氱墛缁嬫垼鐏撳┑鐘垫暩閸嬫盯鎮洪妸褍鍨濋悘鐐跺▏濞戞ǚ鍫柛鈾€鏅滃В搴ㄦ⒒娴h棄鍚瑰┑顔芥綑闇夐柛鏇ㄥ灡閳锋棃鏌涢弴銊ョ仩缁炬儳娼¢弻銊╂偆閸屾稑顏�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