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的“温故而知新”(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贵池中学   章亮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就有着重要的地位,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在工作的这几年,每次上古诗词的课文,我也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备课,希望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魅力。但是,由于古诗词本身大多在表现形式上比较蕴藉含蓄,在内容意境上又比较深沉广博,所以常常有“可意会而难言传”之感,这就在教学方式上提出了和其他类课文不同的要求。经过一些摸索和尝试,我发现有一种方式似乎使学生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时有事半功倍之效,那就是“温故而知新”。所谓“温故而知新”,就是在古诗词教学中,对于很多内容的讲授和理解,都可以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曾经学过的比较熟悉的课文来体会新课文中的一些知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印象,又可以很简单地让学生了解新知识。在这里我就简单地从作家风格、内容鉴赏、写作手法三个方面来具体谈谈。

一  作家风格

一般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都会对作家作品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除了一些写作背景、作家人生经历外,对于作家作品风格的介绍似乎也是不可或缺。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一首诗,更可以在课外更好地去阅读其他的作品。很多作家都有一个可以概括的主要的艺术风格,或者在一个阶段会有一个大致雷同的艺术风格,而且到了高中时期,很多古诗词的作者,我们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就已经接触过了。这样,只要我们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篇目,让学生回忆以前老师讲过的知识,或仅仅通过对之前所学篇目的回顾,就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去体味一个作家的主要艺术风格。比如在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篇课文时,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就完全可以结合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饮酒》(其五),因为这两首诗同属作者归隐以后的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在风格上也都具有闲适恬淡的特征。再比如,辛弃疾的词中大多表达了作者抗金复国的理想和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愤懑忧伤。那么我们在讲解高中课文中的《水龙吟》时,就可以让学生回顾在初中学过的《破阵子》,在内容和情感上几乎无需多做讲解,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去理解体会这首词的内涵,并很容易获得壮阔苍凉的艺术感受。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像艺术风格这种有点专业化的比较深沉一点的内容,很难用语言来很好地进行描述,也就很难让学生很好地去体悟,而通过回顾已学过的熟悉的内容,然后进行类比,一切似乎就变得容易多了,根本不需要我们“多费口舌”,学生已经了然于胸。

二  内容赏析

古诗词内容的鉴赏毋庸置疑是古诗词教学中一个大块头,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各个老师可能都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效果上来说,我们也常常感到古诗词教学不同于文言文,不能追求表面意思的掌握,而更要让学生能很好体会诗词的艺术魅力。而事实上,让学生去了解诗词内容并不难,但是想让学生很好地体味出诗词中的一些意境、情感却有些难度。

后来,我尝试着通过回顾、借鉴其他的一些已经学过的诗词内容,来理解新学的内容,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比如讲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理解“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句诗时,我让学生在初中学过的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找到和这两句所表达的情感类似的句子。通过回忆,学生很快就确定了应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而至于这种追求、热爱宁静恬淡生活的情感,无需赘述,学生已经完全体味到,而这比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枯燥地讲解要生动有效得多了。再比如在讲解辛弃疾的《破阵子》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句时,对其中“献愁供恨”的理解,向来就认为,在这里分不清是远山为词人献愁供恨,还是词人望山而生愁兴恨,由景转情,自然贴切。但是,一个学生却举手说他认为理解为是远山为词人献愁供恨更好一些,我问为什么,他却引用了杜甫的两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佐证,因为这样更能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之深。我不得不佩服我们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解说让我的课堂更生动鲜活。还有,在鉴赏柳永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中“无语凝噎”一词蕴含的情感时,我做了很多的讲解,然而总是有些干巴巴的感觉,学生很难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去体味那种细腻的心理感受。这时候,我想到用《琵琶行》中有关对琵琶女的音乐描绘的句子来描绘这里的情感,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学生将已学过的熟悉的那一段著名的音乐描写认真回忆了一遍,并很快找到了“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句。两相对照,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作者那种临别哀伤、欲言难诉的的复杂心理。

古诗词教学,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在内容和情感方面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加以借鉴,比较分析,既简单又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  写作手法

在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这一块,我觉得“温故而知新”的方法的运用就更多更广泛了,不论是同一作家,还是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我们所接触的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都很容易找到例子。我就不举例分析了。只是觉得如果在教学中讲到写作手法这一块时,多举一些以前学过的例子,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诗词,还能不断加深学生对这种手法的认识理解,直至形成一定的敏感度,则实现“授之以渔”的目标,何愁“换个庙堂不会作揖”?何乐而不为?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温故”时,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点拨就显得比较重要,如果只是泛泛地让学生去回忆所学过的知识,可能会让学生有疲劳之感。教师可以确定方向,并缩小范围,让学生能够比较轻松有效地去思考问题,在时间上也可以节约一些。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站在已学过的知识储备的肩膀上,相信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走得更远!

 

王九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