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诗文中的留白艺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晚唐诗人司空图在《诗品》中对诗歌运用留白艺术的最高评价。下面就古诗中的留白艺术与创新思维之间的联系做一点探讨。 一、概括性语言中的留白空间 古代诗歌,大多是简约精炼之作,但看似简洁的言语中却有着丰富的内涵,甚至一句话,在空间上,可横跨西北边陲与江南水乡乃至海角天涯,时间上,可上至三皇五帝下达唐宗宋祖以至上下五千年,内容上,可囊括东周列国、楚汉相争等重大事件,不少诗句中所蕴含的信息量难以预计,给人留下无限的探求空间,既是语言锤炼的精华,又具铅华落尽见真淳的朴质。 初中课本中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可谓是概括性诗歌语言的典范。诗歌紧紧围绕木兰的形象着墨,详略得当。其中不少情节惜墨如金,写得极为简约,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仅三十字,便高度概括了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显得极为简练。尽管只有几句话,却不乏意境,诗歌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顽强毅力。边塞生活是艰苦的,远处忽断忽续传来打更的声音,让千里之遥的关外更显苍凉寂寞,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胄,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死沙场。区区几十个字便将此情此景,写得有声,耐人寻味。真可谓字字千金。教学时,可利用诗歌语言的含金量丰富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以补充诗歌留下的空白。 可让学生对其中的句子进行拓展,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概括了木兰及战友们十几年间艰苦卓绝的征战生涯,可启发利用概括性语言所留下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扩展诗中的画面,再现作为女儿身的木兰,在军营生活中,除开要像其他战士那样经受战争的磨砺外,还要克服女性先天生理条件的弱点,其间艰辛不言而喻,学生可就这些因素去填充概括性诗句中留下的空白。诗中像这样简括的句子比比皆是,为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的《八阵图》仅用十个字,便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这之间蕴含了诸葛亮以毕生心血辅佐刘氏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故事; 王昌龄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从地域的广阔和时空的久远方面给人以丰富的遐想和深邃的思索;元稹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又包含多少人世沧桑,所有古诗中难以胜数的浓缩的语言精华,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侧面描写中的留白空间 时常我们认为侧面描写仅能起到烘托的作用,其实不然,有时诗文中的侧面描写可起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作为留白艺术的一种,也能以到开启思维,激发想象力的作用。这一点在汉乐府《陌上桑》一文中得到很好体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这几句,作者并未从正面对罗敷惊人美貌作具体描绘,而是运用了别开生面的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旁观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举止来表现罗敷的,写出了各种人都因罗敷而神魂颠倒。这样,不直接写美的形象,而去写美的效果,引导读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再创造”一个罗敷,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谁都知道,任何才华横溢的诗人都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审美要求。于是高名的作者通过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情状来烘托罗敷惊人的美貌:过路人放下了担子,伫立凝视,他好像年岁较大,性格也沉稳些,所以只是手捋着胡须,露出赞叹的神气;那一帮年青伙子见到这样绝色美女,怎沉得住气?于是脱下帽子,整理着头巾,像是在卖弄,又像是在逗引美女,至少可赢得美人流波一转;种田的农人看得失了神,活也不干了;回家徒生怨气,还故意找碴,摔盆砸碗,也许是怪罪罗敷之美耽误了干活,以致未能完成该作完的农活,也许是因为看了罗敷,嫌老婆长得丑。这些都是诙谐的夸张之笔,读来不禁令人失笑。但诗人通过从虚处落笔,表达了不可描摹的美。读者看到在这里,无不停止视觉器官,开启思维器官,去构想罗敷惊世绝俗的美,你可以任思维天马行空。在这里,罗敷的形象给人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谜,犹如断壁的维纳斯与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给世人留下的远远超过作品本身,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通过这一空间,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填充由侧面描写留下的空白,就如文中的主人公罗敷,你想他多美就有多美,你可想象具有西施的神韵,有飞燕之腰肢,有貂婵之容貌,有昭君之美目,这种效果远比一般的正面描写超出很多,若是将罗敷的形象写了出来,那么读者的思维就被束缚,仅定格在那种固定的模式中。因此,教学中要敏锐地抓住侧面描写中的留白艺术,训练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三、含蓄隽永语言中的留白空间 含蓄隽永的语言,本身就蕴含深刻,耐人寻味,能引发人无尽的思绪。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的《扬州慢》,凄美而婉约。夜晚,诗人在月下徘徊,当年的明月夜,有多少人在桥上赏月,不时听到美人吹箫的声音,而今古桥仍在,水中微波正环绕着月影荡漾,但冰冷的月亮却静默无声。还有谁来欣赏今晚的月色?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可怜桥边的红芍药,仍旧每年开放,又有谁来欣赏呢?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悲痛的心情又达到一个高潮。这凄美的景象,暗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实——残酷的战争,带走了扬州昔日的繁华。作者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与萧条,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诗词语意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而这些都隐藏于含蓄隽永的语言中,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诗歌所提倡的“含蓄”、“委婉”和 “句中有余味 ,篇中有余意”的主张。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中,范仲淹通过“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两种富于人物特色的外像,含蓄地展示了边塞战事的频繁及征战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戍边将士孤独寂寞的生活情状,及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牵挂,词中蕴含对统治者强列不满,给人深沉的思索。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则蕴含生活哲理,又给人深刻的人生思考。 古代诗词中,这些耐人寻味的语言,其实也是含蓄语言带给我们的留白空间,透过这些隽永的语句,我们可以挖掘出诗文中蕴藏丰富的深刻内涵及深邃的思想境界。利用这样的留白,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使学生思想更为深邃。 四、意味深长结尾中的留白空间 诗歌中有很多结尾富于意境,能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艺术效果。“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类似这样的句子,总能引发人们无穷的遐想,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望着茫茫江面那渐行渐远的孤舟,想象着朋友别去后形单影只的境况,想到与友人离别后的孤独与寂寞,不禁愁绪满怀,惘然若失,面对默默流于天际的江水,诗人久久不忍回去,夕阳的余晖洒满江面,仿佛有一叶孤舟正从天际向自己飘来。这些意味深长的结尾,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此处留白延伸了审美空间,教学中若能留意这些意味深长的结尾,多做这方面的思维拓展训练,学生想象力一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以上几点,是对古代诗词中的留白艺术与想像思维之间联系的粗浅认识,其实留白艺术带给人的启示极为丰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挖掘其内含,以启发学生更丰富的联想。 宋汶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