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语文教学中的话题设计(苏教版七年级选修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对话式语文教学中的话题设计

                蚌埠市曹老集中学  李正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些对于当前要求大力弘扬主体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中,话题出示以后,往往会出现如下情形:有时满堂异口同声,轻而易举;有时满堂煮沸,不着边际,难以控制;有时一堂寂静,无人问津,十分困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症结在于提出的问题是否切入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话题的设计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在“设计”上狠下功夫,则是一堂课产生亮点、取得成功的关键。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设计话题呢?

一、话题的设计要把握适度。话题要精炼、适度,不能像冰糖葫芦似的一串,而是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地适时出示,将问题进行预设,选择时机提出。过多过繁,就会成为满堂灌,学生最容易懈怠;过少过疏,或不提问,则不启不发,成死水一潭。所以,话题密度要适中,如在学习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时,我选择时机,抛出下列话题:1.一句诗是什么?然后弄清“驿路梨花处处开”。在弄清它的出处、作者、全诗意思等,就增加了教学宽度。2.两种技巧是什么?寻出答案:层层设疑和以物喻人,既理出了情节,又明白了文章的特色。3.三种顺序是什么?理出答案为:顺序、倒叙、插叙,明确了写作顺序,有了写作模范的范例。4.四种梨花分别指什么?答案为:自然界的梨花、梨花姑娘、哈尼姑娘们、雷锋精神。这样,一层层地提示了以物喻人的象征手法。5.五类人物是什么?答案为: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哈尼姑娘、解放军。五个问题,思路清晰,层层剥开,一目了然,收获颇丰。

二、话题的设计要选准角度。课堂上,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话题,往往有多维的视角,如何选取最佳角度,常常就很考究。因为选准它,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而且能疏通阻塞,使思维流畅,减少理解的障碍,让诸多问题迎刃而解。如在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我换个角度设计话题:长征的具体内容,包括对敌武装的斗争和冲破自然环境的险阻两个方面,为什么在这首诗里只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而对许多惊心动魄的战役却略而不写呢?答案为:这是文学的典型,艺术的概括,以写景作为叙事的背景,使人感受到长征中所历尽的千辛万苦的自然险阻,使人想象到长征所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辉煌战绩,从而使人领会到长征中红军战士的英勇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话题的设计要增添梯度。有的话题,因与果之间相距很远,拐弯甚多,学生不宜理解到位,在设计中我们就要增加思维的梯度,衔接知识链,做到无梯架梯,有梯加梯,增加话题梯级的密度。对难度较大的话题,教师只有给学生多设解疑之梯,学生才能跳起来,摘到成功之果实,做到循序渐进,自己解决疑难。如《社戏》结尾的一个长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我们从文中得知,那夜的戏并不好看,那夜的豆并不好吃,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呢?

要寻到这个答案,我给学生架设了这几个阶梯:①那夜的人是谁?②那夜的景怎样?③那夜做了哪些事?

联系课文,共同探究:

那夜的人全是自己的伙伴,双喜聪明能干,阿发憨厚朴实,桂生真诚热情……摆脱了大人的管束和羁绊,自由、放任,玩得尽兴,怎能忘怀?

那夜的景,山美、水美,月色更美,怎不让人留连陶醉?

那夜的事,摇船箭一般,像一条大白鱼,背着孩子们在浪花里蹿;偷豆、剥豆、煮豆、吃豆,众多小朋友你抓我抢,实在难忘。通过这几个话题,进行梯级设问、探究,就把结尾句产生的疑问弄得水落石出了。

四、挖掘深度。平淡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时加点深度,使学生嚼之有劲,品之有味,就更能领略到知识的奥妙,尝到探究的乐趣,有时还会引发创造性的火花,有惊人的发现。如学完《桃花源记》后,我们探讨“桃源如此美,为何不复见?”这个问题。

一些人认为,渔人不讲诚信,故不复见。其理由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可他“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足见其诚信缺乏,受到上苍惩罚,“不见之理足矣”。边贸看来,似是有理,可深一思索,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为果”又作何解释呢?

这一挖掘,既扣住了主题,又释却了前边的疑惑。既利于学生迅速把握课文,又利于积极参与课堂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总之,优化课堂话题设计,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常新的课题,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大胆进行探索,积极实践,反复总结,才能寻到更好更佳的途径。

 

李正兵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