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三个环节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朱明洪 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 吸收这一教学思想中的精华和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使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发生重大变化——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因势利导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以开发学生智力为主线,使学生通过读、思、议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我们把这种学习归为三个环节。与之相应的教学形式也称为“三环教学模式”。 第一环:自学质疑。师生认定学习提纲,然后让学生按提纲进行自学,在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思考和解答问题,同时把疑难问题记下来,以备在第二环解决。 第二环:议论说理。学生分小组按自学提纲进行议论、说理,教师巡回启发诱导,也可参加小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因材施教,让学生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弥补缺陷。然后让小组代表汇报议论结果,并说理,其它同学可补充意见或提出不同见解,让学生通过议论、说理,明白道理,得出正确结论,遇到不易弄明白的疑难问题教师可加以点拨,对悬而未决的问题,可留给学生课外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环:练习提高。教师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题,注重双基,培养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题目应深浅适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不加重学生负担。 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三环教学模式”,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新授课应遵循知识迁移规律,联系已学的有关知识,着重弄清新知识,并组织当堂练习。根据新课内容不同,“三环教学模式”可采用不同形式,自学讨论内容也要因教材区别确定。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时,由学生自学课本,教师再利用教具进行演示,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单位等概念,再让学生自学课本,用自备的小方块各摆一个任意的长方体,然后按自学提纲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发现规律:长边的块数/宽边的块数×层数=总块数,又找出长方体长、宽、高与块数间的关系,进而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最后进入第三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正确迅速地计算长方体体积。 这节课,学生看书自学两次,三个环节不是平均使用力量,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运用“三环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自学、议论、说理等主体活动的作用,教师则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练习课应体现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通过独立练习,针对性练习,技能技巧性练习三个层次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在练习课中“三环”可同时进行,也可越过某一环,在思维升级的关键之处伴之以讨论、说理环节,让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例如教学“相遇问题”之后的一节练习课,首先出示求时间,求距离的两个基本题让学生解答使新知再现,第二步让学生把基本题改编成求两人还相距多远的相向运动问题,又编成不同时不同地出发的求时间的相遇问题(实际这样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既是自学,也是练习,还伴有说理过程),部分学生改编、解答有困难,可让学生讨论解决,再进一步把题目改编成已知两地距离,相遇时间和其中一个速度求另一个速度的问题,让学生再一次讨论得出两种解法,通过这样的练习,全班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有了更进一 步的理解,学生能顺利地独立解答书本上相应的习题。运用“三环教学模式”在练习课中把学生思维由一个层次引向另一个更高层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犹如江海之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复习课应让学生通过回忆、观察、比较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三环教学模式”的议论说理环节宜用在复习课的归类整理知识方面,教完六年制数学第八册应用题之后,学生对小学阶段涉及的二、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上复习课时让学生通过编题、变题、组题练习出现归下应用题、求平均数问题、相遇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三类典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答关键,然后出示条件:甲村每天修水渠30米,乙村每天修水渠的长是甲村的2倍,让学生讨论尽可能多的补问题,再解答,又让学生加添条件后再补问题,学生踊跃发言,练习应用题达20个,学生对这类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也有了较清楚的认识。独立完成书中复习题后,启发学生议论,对已学应用题进行归类,并要求学生对各类应用题举1至2例,这节复习课三环穿插进行,不但加大了课堂练习密度,而且使学生弄清了知识脉络,巩固了技能技巧,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