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小说的鉴赏(高三备课资料)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一:辨 文 体 (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二:什么是小小说? 小小说,人称之“螺狮壳里做道场”,又称之“精巧记叙文”、“微型小说”,它撷取生活长河里的一朵浪花,表现出生活的波涛汹涌。它要求习作者有一颗善感的心,一双善于捕捉生活瞬间的慧眼,以生动再现生活的笔墨,使此短文迸射出强劲的艺术张力。 三:小小说基本特征 (1):体裁特征 “小”“微”; 篇幅短小 、 情节单一、 人物单纯 (2):主题特征 以小见大、 以微显著、短小中开掘深蕴 、 单一中追求精美 单纯中体现丰富 四:鉴赏方法: (一):把握故事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可能考的问题: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理清小说的结构;②寻找线索;③抓住场面。 (二):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1)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方法:(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三):注意环境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 • 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 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 •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 ②暗示社会环境; •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 ④渲染气氛; •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四):挖掘作品主题 1、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在高考阅读测试时,可能出现的题型是: •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3、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五):捕捉写作技巧 1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欣赏小说语言,首先要细细咀嚼品味。在初读的基础上,以欣赏语言为目的慢慢读,细细品,向茅盾学习, 2“第一遍最好很快的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的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其次要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语言之美。优秀的小说描写人物语言总是高度个性化的,欣赏时要听其言,想其人,知其心,更要看作家是如何把握人物的身份与个性,借助什么样的场会让人物表现出来。欣赏小说语言,还要领悟小说的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3、在写作技巧这一考点可能出现的题型主要有下面几种: •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 明确各种描写(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的特点和作用; • 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 六:赏析示例 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21分) 伞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傅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 1、“风雨凄迷,山色空濛”,写景简洁,试分析这一句写景的作用。(4分) 2、说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的含义。(4分) 3、谈谈“伞”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以“伞”为题的作用。(6分) 4.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7分) 1问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是环境对主题的暗示作用; 二是对故事气氛的渲染作用; 三是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四是对小说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参考答案: 渲染了诗徒离别时的伤感气氛,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也为师傅雨中送伞埋下了伏笔.(自然引出下文) 2问重要语句的含义: 先看表层意思,再看深层意思,还可参看该句在文中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表层意思:师父认为徒弟只学到了刀光剑影的皮毛,还未能领悟“刀法乃精、气、神所致”的武术真谛。深层意思:师父担心徒儿只学会了用刀之法,没能学到为人之道。学艺要先学做人。这种重艺轻 德的行为,不仅不能修得真功夫,甚至会危害武林。这种想法为师父后文替武林除害做了准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请同学们说说以下答案丢分的原因。 答案1: 这句话起着为下文师父要杀徒弟做好铺垫的作用。(答非所问) 答案2:担心徒弟的刀法没有真正学到家,只要真正学透的话就可以天下无敌了(情感倾向性错误) 答案3:刀法的解法是有的,但师父这个时候这样说是想分散徒弟的注意力,让自己成功的逃过这一劫。(破坏人物形象) 3问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注意标题的字面义(表面义)和深层含义。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含义:伞,既是徒弟买给师父的礼物,凝结了师徒之情;又是徒弟亲手砍断,终结师徒之义的东西。一把普通的伞,在师傅手中,能轻易化作一招毙命的利器,体现了师傅所说的“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② 作用:以伞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化解了矛盾冲突。 4问小说的主题(注意两点): 主题的深刻性 和所反映的社会层面;可以打开思路,多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 ①从徒弟的角度:学艺要先学做人。 徒儿成功,便要过河拆桥,算计师傅,岂料师父更有一手,将徒儿击毙,这就是高低之分。一个徒儿,只学 武功,无人格可言,此人必败。学武功,首先要学会做人。历史上功成身败的例子还少吗?现代社会,只重技能,不重人品,亦难立足社会。 ②从师父的角度:教徒应先教做人。 老师傅功深德高,但教徒不力,使徒儿学了武艺却没有修得武德,也没有领会刀法真谛,被迫要亲手将爱徒击毙,这是为师的失败。现代教育同样要警惕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倾向。 ③ 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人不能失其本心。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望恩负义,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往往会失其本心,疯狂追名逐利,结果没有几个不身败名裂的。 ④从武术本身看:哲学人格大于武功。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中国文化的芬芳。中国武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击敌和自卫,更含深深的哲理和人生哲学。学中国武术岂能只学眼花缭乱的刀光剑影。只有哲理和武功结合学武功和学做人并重,才能学到真功夫,才能达到高境界。 赵德华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