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上课,是儿童和老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这种关系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和谐的合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等种种矛盾的解决,最佳的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均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学习者,必须通过创设一种能够对学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战的教学环境来完成。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呢? 1、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师生之间没有心理沟通,缺乏情感共鸣是难以产生“合力效应”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语文课是情感课,语文课堂更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如在教学《万里长城》一课时,教师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的情感沟通,运用饱含深厚情感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具体词句进行阅读、讨论,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自由赞叹。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体会,教师细心点拨,巧妙“移情”,在感受长城的伟大中激发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再如《小音乐家杨科》的悲愤之情,《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猫》的爱怜之情,《大海的歌》的喜悦之情……全都可以通过教师艺术地传递出来,震撼一个个学生的心灵,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学充满了活力,理性的光芒就会在情感共鸣的火花中放射出来,学生的知识“跃迁”也因此有了物质基础。 2、发扬民主,唤起成功欲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争得学习成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争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有灵活的教学方法 ,不轻易指责批评学生,常常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关爱那些中差生。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环节后,及时进行学习评估,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了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保持、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原作者: 陈小娟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