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言淑华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身心也在迅速变化。他们与社会交往增多,对家庭的依附性减少,要求独立,摆脱成人控制的思想情绪日益上升。因此,他们不满足于家长、教师及其他成年人对事物现象的描绘和解释,不轻信家长、教师和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喜欢独立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曾对所教班级48名学生进行专题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法有不同看法,不愿意对师长言听计从。 对于这些现象,不少家长、教师感到茫然,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固执、好自以为是的表现,于是动辄批评、甚至采取高压手段,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儿童到青少年一般要经过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发展阶段。在抽象逻辑思维阶段,一个主要特点是: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逐步转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并由此而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 这时的中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理论型逻辑思维的发展,对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越来越感兴趣。他们已不满足于成年人传授经验知识的教育,而开始独立分析和判断,并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作为教育者,首先要端正教育思想,改变陈旧的教育方法和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标准,遵循思维发展规律,使学生自发产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认可、扶植,顺利发展。这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才能产生“共鸣”,施教者也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对话环境,以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自我提高。宽松的对话环境对学生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唯物辩证法是最革命、最科学的思想方法,它要求人们在分析问题、看待问题时从实际出发,对事物进行全面地有联系地分析,防止主观、片面、孤立地看问题。教育者应加强对学生的唯物辩证法教育,使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向科学轨道运行,防止思维走入误区。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