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何不从意象入手(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内容提要】 初中的古诗词向来考试要求不高,会背诵默写,了解大意即可,因而古诗词教学不是很到位。但是要求不高不代表教学中不需要领悟鉴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初步的鉴赏能力培养。本文拟从意象入手,为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提供一点借鉴。

    当前初中的古诗词教学基本上都是学生背一背,教师点一点,如此足够应付中考。何以见得?《2010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说明(语文)》中对于古诗词的考试要求就是“背诵、默写规定的优秀诗文60篇”,放在“积累应用”这个模块, 在“试卷结构与分值比例”中“背诵默写12分左右”。由此可见考试就是考考默写,再简单考一点理解。难怪我们的老师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策略,背背点点就了事。

    但是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7—9年级)”,仅仅背背点点的教学是不到位的。而且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中有“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只是强调考查“重点”在于记诵积累,在于理解大意,而我们教学中仍然要引导学生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初步鉴赏古诗词,只有这样的古诗词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那么引导学生学会初步鉴赏古诗词,应该从哪里入手呢?这是个棘手的问题。鉴赏诗词是高中阶段的要求,诗词中的“意象”“意境”也是在高中才提及的概念,现在引导鉴赏说从“意象”入手未免太早。但是,我说初中阶段了解什么叫意象并不太早,由意象入手鉴赏诗歌,也不早。因为高中要求学生具备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从初中开始就着手进行适当的点拨,对于鉴赏能力的培养肯定是个很好的开端。初中古诗词教学何妨从“意象”入手?

意象一词,辞海是这样解释的:1、表象的一种。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像性表象。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亦称“审美意象”是想像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了形象显现。2、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绎)辞;然后使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具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

说得通俗些,就是古诗词讲究炼字,含蓄、凝练,由于篇幅限制等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 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简言之,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可见这些客观物象,是在文化的流传过程中,名家使用,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渐渐具有了特定的含义,最后就成为了意象,这种带有固定涵义的意象也就为我们理解诗词内容,领悟作者情感,初步鉴赏诗歌提供了切入点和突破口。

实际上古诗词作家也确实是通过成功创造一些意象群来含蓄抒情达意的。

 那么,我们通过积累了解一些意象的涵义,能成功帮助我们学习鉴赏诗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陆游词《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作者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隐居生活的乐趣。

4、草——随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范仲淹词《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5、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6、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猿啸哀”等秋江景色,抒发身世命运之悲和时局离乱之慨,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7、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借酒表达了深厚的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

8、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表达了诗人的寂寞,孤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9、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谊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五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10、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月——连接古今,连接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因明月遥远难测,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

学生通过对一些常见意象涵义的了解,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对内容对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就很容易理解,对古诗词的初步赏析都不成问题。我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词五首》中的一首《渔家傲•秋思》为例,看看如何从意象入手进行教学。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阙意象:秋、雁、边声、(号)角、嶂、长烟、落日、孤城。从上阙这些意象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雄浑悲凉的塞外秋景图:大雁一群群向南飞去,秋色向晚,远处隐隐约约传来牧马的悲鸣和瑟瑟的秋风声,此时,营中又响起了高亢悲壮的号角声。放眼望去,四面山峦环绕,连绵不断,天似穹庐,残阳似血,孤零零一座城城门紧闭。这些含蕴凄凉、孤独萧瑟的意象,要向我们传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欢乐?悲伤?振奋?孤独?思乡?看下阕。

下阕意象:浊酒、羌管、霜、白发、泪。饮酒,借酒浇愁吗?羌管吹奏一曲家乡的歌吗?霜白的,发如雪的,泪流成河的。原来作者要告诉我们他的悲苦:在浓霜遍地的夜晚,随着悠悠羌笛之声,白发将军陷入了深沉的悲慨之中,由于思念家乡,久久未能入眠,流下了忧国思乡的热泪,这壮志难酬的悲痛和思念家乡的愁苦,一杯浊酒又如何能够消除呢?

上阙写塞外秋景,为下阕作者塞外愁思作了诠释、提供了背景。实际上余映潮《<过故人庄>课堂教学实录》中“一诗四读法”(朗读、译读、背读、说读)中的译读、说读也用的是寻找意象然后翻译,找到意象然后对意象进行诗意的扩展,再明白如话地讲出来的方法。

通过找出这些意象,让这些意象站出来倾诉它的含义,本文的要旨便不攻自破。

由上面的简单分析不难看出,一首词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并不是一个两个意象就能传达的,而是通过一群意象的合力,才准确无误而又凝练地把作者的主要意思传达出来。这一群意象的合力的作用,就是意境。如袁行霈先生所言“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漂浮在天上的白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万态。”简言之,“意境靠意象构成,但它比意象更大更高,意境绝不是意象的简单相加。意象是具体可感的,意境则含有象外之象、旨外之旨,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意境是靠意象的合力建造成的余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换言之,孤立地去看一个意象的表达功能,可能是很有限的。只有把它放在特定的意境中,它才更具有活力,在意象的交互作用中,意象才更具有表达潜力” (《从言语生成看意象塑造》李培兴)。

古诗词教学从“意象”入手,这算是抓住了根本,是从古诗词作者创作的方法中寻求到了解读的技巧,只要找准意象,把握常见意象的涵义,那么鉴赏诗歌就不再那么难了。

参考书目:

1、余映潮《<过故人庄>课堂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第11期

2、史玉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点一测》P295  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9年4月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3期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  编辑: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4、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上编》第56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5年8月

5、李培兴《从言语生成看意象塑造》------《阅读与写作》P41  2010年第3期

6、福州教育学院 《2010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说明》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出版  2010年5月

7、http://hi.baidu.com/chabc/blog/item/9c998252ea645d0d0cf3e3dc.html (关于意象积累参阅了以上网站)

 王树草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