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复习要点 1、学会划读文言文 高考考查的史传类文章无非两类:一是一人多事型,其结构特点是:人物—简历—性格特点(对人物评价)—事件①—事件②—事件③……(一般包括4至6个事件);一是一事多人型,其结构特点是:事件—缘由—人物①—人物②—人物③……结局。我们要划读的内容,就是要划读出结构中的段落层次。 划读什么? 划读“四名一性”:官职名、年号名、新地名、新人名、新性格 史传类记叙人物,用笔简约,往往几句话就是一个事件、一段经历。因为记叙的是人,所以事件往往随着官职、时间、地点、与其交往的人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只要注意官职名,年号名,地名,人名等的变化,结合原文内容,遇到与官职有关字词,表示故事进展的年号名、新出现的地名、人名,作者再次交待的主人公的新性格,我们就可确定为一个层次,用笔标注出来。 ⑴一人多事型 人物:廉颇,简历:赵之良将也。性格特点(对人物评价):勇气 事件①:年号:赵惠文王十六年 官职:赵将, 事件内容:战功赫赫 新官职:上卿 事件②:时间:其后(公元前281年)秦伐赵 事件内容:(1)劝王赴会 (2)与王诀别 新性格:深谋远虑 忠君爱国 事件③:时间:既罢(渑池之会结束) 事件内容:负荆请罪 新性格:知错能改 人物:蔺相如 简历:赵人也 身份官职:舍人 事件①:新人名:宦者令缪贤 时间:臣尝(曾经)有罪 事件内容:为缪贤分析利害关系 性格特点(对人物评价):勇士、有智谋 事件②:新人名:于是王(赵王)召见 新地点:赵王宫 事件内容:(1)向赵王分析强弱形式(2)提出对策:宁许以负秦曲 (3)请缨出使秦国 事件③:新人名:秦王 新地名:章台 事件内容:献璧取璧 持璧欲击柱 事件④:新地名:广成传舍 事件内容:送璧归赵 事件⑤:新时间:秦王斋戒五日后 新地点:秦廷 事件内容:廷斥秦王 事件⑥:时间:相如既归 新官职:上大夫 事件⑦:时间:其后 地点:渑池 事件内容:(1)秦王步步紧逼戏弄赵王 (2)相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事件⑧:时间:既罢 地点:归国 新官职: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事件内容:(1)廉颇居功自傲,相如退让回避 (2)向舍人说明退避缘由 新性格特点:以大局为重 结局:卒为刎颈之交。 归纳层次结构 事件①—⑥概括为完璧归赵,事件⑦概括为渑池相会,事件⑧概括为负荆请罪 2、初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缩 将加点的字和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④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⑤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 宁许以负秦曲。 ⑥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⑦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⑧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 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 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 ⑨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⑩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 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3、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 一词多义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大王亦幸赦臣(对方行为是自己的幸运) 则幸得脱矣(侥幸)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受宠幸) 今事有急,幸来告良(幸亏)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 负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担负) 秦贪,负其强(凭借,依仗) 负荆请罪(背着)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失败)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承担) 誓天不相负(辜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一类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空)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徒慕君之高义也(只,不过)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 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拖)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开弓) 将军夜引弓(拉,开)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序) 引兵欲攻燕(引导率领)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引退)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引来) 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不如因而厚遇之,便归赵(趁此) 蒙故业,因遗策(沿用) 秦军解,因大破之(因此)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根据),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 我于是根据《秦纪》,接在《春秋》后面,上起周元王,列表编排六国发生的大小事件 列 不欲与廉颇争列(位次) 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刻) 大王见臣列观(一般的)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排列,依次) 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 余船以次进(按照)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因为)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在)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把)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相当“而”)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而,表并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 欲以客赴秦军,与赵俱死(率领)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因此) 乃 今君乃亡赵走燕(却)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这才) 臣乃敢上璧(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是)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就,于是/仅,只)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的)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竟然)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也(是) 尤洪君 |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