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偶得:“三不”问题要注意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当前的复习中,教师总要安排一些模拟试题,相当部分同学反映“做不完、不会做、做不对”,其实,从高考命题经验来看,这都是经常出现的现象。 高考是国家级选拔性考试,考试势必有难易区分。题量大,一些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做不完,有些题不会做,这纯属正常,因为不是每道题都是为考生准备的,考生之间存在水平的客观差异。但“觉得会做的又做不对”,就要认真分析了,命题者往往在题目中设置干扰因素,重要的是考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我认为,面对“做不完、不会做、做不对”,首先对自己要有恰当的估计和定位,做到心气平和,进而缩小自己与试卷的差距。试题排列一般是先易后难,难中易的比例为2比5比3,或2比6比2,中档试题占八成,即占卷面150分的120分,优秀生可在难题上得分,但事实上,真正拉开档次的是中低档题,所以考生务必恰当定位,不被“不会做,做不完”所吓倒,争取达到最佳竞技状态。高考在即,复习时不是越难越好,应当练就的是让容易的题、中档题不丢分、少丢分的本领。“会做但做不对”的原因或是双基不扎实、或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或担心时间不够便马虎粗心所致,这是最不该犯的错误,因此复习时要养成记录错题、分析错题、改正错题的自我反馈习惯,做到“会做的求全对”。 (北京西城教研中心主任 尹宗禹)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