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点滴思考(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个性化阅读教学点滴思考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体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来,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教学术语已渐成时髦,几乎逢教研必讲,逢培训必讲。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师手捧教参讲到底,肢解文本一套标准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让不少语文教师深深体会到原来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他们有时比教师还懂得多,钻的深,甚至不少生成性问题还不时令老师猝不及防,不得不与学生一道讨论、分析、探究、查找资料……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思维一旦被打开,语文便枝繁叶茂,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有地生根了。

     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也好,学习方式也罢,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尤其是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领会其实质的情况下,其功效恐怕只能是“有效但有限”了。“个性化阅读”也一样,我们在为它一路高歌的同时,也应该对它进行一些冷思考。原本就是为了表演给大家看的公开课自不待说,就是平常的课堂,不少教师为了“做到”平等对话,“体现”尊重学生差异,常常使整堂整堂的教学流于形式,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结果显示一无所获,教师也一头雾水,将“尊重”简单化、庸俗化,其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如原来的一讲到底,学生还可多少被动吸收点知识,故而不少教师慨叹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甚至对新课程改革也持否定态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二。

      第一,不少教师、学生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差。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气质、爱好、性格、智能等)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有次我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的阅读兴趣、阅读分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却因“独特体验”而片面理解了“个性化”引申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于是学生便挖空心思去找这种“独特”,提出一些肤浅甚至不可理喻的问题,或哗众取宠、或游离主题、或断章取义,诸如“为什么炮弹就是炸不到育乞西呢?”(《蜡烛》)“韩麦尔是一个不务正业,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老师。”(《最后一课》)“父亲是因为失业了,怕儿子不赡养他,所以才爱他的儿子”(《背影》)等等,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一堂课只要有这么一个问题,七嘴八舌争个不休,这堂课就算玩完了。

     第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未能全面吃透,片面的将“个性化”做孤立的理解,导致引导、参与纠正不力,民主有余,集中不够,放的有余,收得不够,讨论有余,总结不够,改革有余,继承不够,有时甚至沦为看热闹的旁观者,骑墙者,这个观点也称赞,那个观点也表扬,一味“捧杀”。在这样的理解下,课堂或许是活跃了,但走了偏锋,在 “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久而久之,我们也可能培养出一批刁钻古怪,个性乖张的学生来,这与课程改革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也同样是相左的。

    为了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以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阅读”教学,我认为:

首先,必须将“个性化阅读”置于“三维目标”之下,尤其是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志趣、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

   其次,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决不能停留在活跃与热闹上,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除个别生成性问题外,绝大多数都应该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之中,或难点﹑或重点﹑或疑点﹑或关键点,总之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决不能让学生随便谈读一遍书就海阔天空的各谈各的感受与体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在《最后一课》中分析韩麦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教师如何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就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且引导要得力,只要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地动态变化发展,让课堂呈现出“多元——集中——多元”的态势,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质量,所谓问题意识,即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意识的根据自身的体验,感受进行深入思考﹑联想与探究,提出一定探讨价值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长时间培养,尤其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更应以提高问题质量,提高感悟能力﹑欣赏水平和思维的深刻性为核心,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始终。

 

咪咪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