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质疑-讨论-升华”语文四步教学法
——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教学论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语文老师的任务是什么?语文课应该培养学生什么?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直到上了那节课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的正确答案。 有一次,与我同班的数学老师临时有事,让我帮他代一节课,可我当天的教学任务刚好已讲完,第二天要上的内容又没完全备好,于是,我只好“无教案进课堂”了。在走进教室的一刹那,我忽然灵机一动:今天,我不妨试一下真正地“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到课本中去寻找、发现知识。 于是,我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我们换一种教学形式,由大家自己到课文中去发现自己要学的知识。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到《背影》这篇课文中去汲取知识的营养。”学生们一听,都愣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我再三鼓励后,他们才拿起笔边读边勾画,边举手发言。在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笑着鼓励大家积极发言,而心里却在打鼓,担心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不好。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学生们的发现竟是如此的广泛而准确,从文中的一个词,一句话到一个段落,以至文章的主旨,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都能说得让我连连点头,还有的内容连我都没有考虑到,课堂气氛更是前所未有的活跃,连最不爱举手的学生都能积极发言了。不用说,这节课的“试验”非常成功。 课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从教以来,我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不计日夜地给学生辅导,学生也确实考出了好成绩,我也被有些人称为“教学水平高”的语文老师,但这样的“高水平”却让学生学得很辛苦,很被动,学生的考分是高了,但却磨损着学生原有的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这样的“高水平”又有何益呢?这样的教学方法岂不是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吗?现在,我终于醒悟了:语文老师的任务应该是唤醒、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此后,我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每次都尽量地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去发现知识,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地交给了学生,并逐渐总结出了“阅读-质疑-讨论-升华”语文四步教学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前提是要相信学生,把“发现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不是“告诉”学生知识。如果语文老师保证了这个前提,那就可以轻松运用语文四步教学法,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渐地提高。下面,我就讲一下如何运用“语文四步教学法”。 第一步:阅读,分为有声朗读和无声默读。 我指导学生朗读时,一般不先范读,因为范读课文实际上也是“告诉”。在教学中,我朗读课文只是为了和学生交流,我从来不希望全班同学朗读课文的语气神态都是一个模式。我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去体会、去发现。即使有的学生读得不到位,但好歹是他们自己领悟出来的,这总比直接从老师的“告诉”中得到的好。因为光听老师的范读那是“模仿”,是“克隆”,而不是“发现”。有的学生认为老师读得好,但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处理也不错。这时,我便鼓励他们坚定自己的立场,而不要去模仿老师。 默读课文时,我让学生直接和课本对话,和作者对话,让他们找出文中的精妙处,并作些批注。在学生批注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触及课文重、难点的地方,我便及时地表扬这位同学阅读得仔细认真,并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分享这一“发现成果”。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所以重点、难点问题,老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当然,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自己必须先发现,而且要尽可能地多发现,要把握好自己要教授的知识点,而不能盲人骑瞎马——心中无数。有时,学生的发现会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有的学生的见解会比老师的更深刻、更高明。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特别兴奋、激动地赞扬这位同学,并动员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表扬他。这样,师生一起边阅读边板书,有时,我还让学生把一些重点词句板书在黑板上。通过阅读阶段的发现,学生一般都能把握课文的主要知识点。 第二步:质疑,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环节。 经过了阅读阶段,学生都熟悉了课文内容,我就让学生就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等各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时,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启发、引导,学生就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能不能换成另外一个词?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并不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等等。大部分问题一提出来,就会有学生作出解答。有时,一个同学答得不够完整,老师还没来得及评价,就会有学生举手补充。有的问题学生一时想不到点子上,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花太多时间的必要,老师就要适当地点拨一下,然后进入下一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运用赞扬的方法,既要表扬学生的优点,又要表扬学生的勇气,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去发现更多的知识,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时,学生的回答确实是挨不上边,我就说:“某某同学虽然没有给这个问题作出解答,但他给我们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这样,就不会打消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在质疑的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一些争议较大而又一时难以统一意见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正好是文章的重、难点,我就让学生把这个问题板书出来,等下一个环节再来解决。 这样,通过质疑,既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质疑中,老师不轻易给学生出题(除非学生有明显的疏漏),更不给学生答案,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还是要教给学生的。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全面提高。 第三步:讨论,一是讨论上一环节留下来的有争议的问题,二是讨论文章的主旨。 在讨论有争议的问题时,我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意见分别说出来,并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师生一起来讨论,看哪一种见解的理由更充分、更合理,看哪一种意见更接近作者的本意。经过引导,学生一般都能达成共识,再加上老师的适当补充,学生就能理解得更加深刻。 在讨论文章主旨时,学生的答案就更多了。在这个环节中,我从不判定谁对谁错,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赞扬他们见解的独特,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快感。这样,学生就能畅所欲言,就能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本来嘛,谁能说文章的主旨只有一个呢?凡是学生发现的,都是对的,要不怎么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让学生直接与作品、作者对话,几十个学生的发现绝对比一个老师发现得多。有谁能说:老师就一定比学生聪明,就一定比学生发现得好呢?我只是经常对学生们说:“老师并不比你们更聪明,只是比你们早读了几年书,多读了一些书,只要你们比老师更勤奋,更好学,就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事实也确实如此。 第四步:升华,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深化学生的思想。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大家合上书本,跳出课文,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结合社会现实来讨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比如:在你的阅读积累中,有哪篇文章反映了和课文同样的问题?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哪些与课文有关的现象?人们是如何对待的?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等等。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答案就更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了。这时,老师的任务就是尽量地去认同学生,赞美学生,欣赏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使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有效的张扬。 如果说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工作的唯一目的,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话,那么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相信学生,把“发现权”交给学生。教师千万不要小看了学生,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如果教师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发掘,就会发现学生的潜能是非常大的。他们会由课文联想到历史上的某个朝代,联想到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甚至会联想到未来的社会将如何发展。此时,学生的创新发现会让老师惊叹不已,会让老师忍不住要求学生课后加以整理,写出一篇篇优美的作文。这样升华一下,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参与其中,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学生,并且还要尽量地比学生发现得高明一点,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他们提出更多新颖、独特的见解。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解放了,成绩提高了,老师也比以前轻松了,再不用为某个知识点该如何讲而苦恼了。因此,我希望每个语文老师都能运用这种或类似这样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教学法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老师要博览群书,要经常给自己补充能量。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好一桶水。”如果学生发现的问题老师自己都弄不明白,怎么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呢?我认为,对于教师来说,学历、证书、职称等,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多读书,要时时刻刻地读书,要时时刻刻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我最反对把老师比作蜡烛,不论是红蜡烛,还是白蜡烛,形象都不好,而更可怕的是,蜡烛的能量是一点点地减少,直至成为灰烬。我们老师应该是“太阳能电池”,每时每刻都在吸收能量,同时又在释放能量,永不停止,永无尽头。二是老师要经常表扬学生,夸奖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充满信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学生的进步需要赞美,需要欣赏,老师要不断地、发自内心地告诉学生:“你真不错,你成功了!”要让学生时常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因为成功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奋战在同一战线上的辛勤的园丁们:请尽量地去肯定、赞美、欣赏你的学生吧,因为你的一句赞美、一次表扬,很可能惠及学生的一生! 资料提供者:吴琴珍 玉壶如冰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