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学生的阅读策略中更好的认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定位(人教版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内容摘要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最精确地表达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即强调了师傅的指导性,更表明了修行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很好的表达出师生的关系,明确了师生之间的定位。从而更深一层的表现出“学习得到方法”。所以一个好的教师传输的是技巧的“渔”而不是所选课文的这条“鱼”。最终让学生通过学习“鱼”“渔”感悟到语文迷人的“魅力”。从而超出“鱼”“渔”这些表面的东西,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那么阅读策略就是完成这个过程的钥匙。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策略    师生定位

学习语言不外乎听、说、读、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听和说的问题似乎不是太大,主要关注的是读和写的问题。具体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是阅读和表达交流,为了更好的做到这一点新教材在教材安排上补充了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两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得广度和深度上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仅仅是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更要学生能够使用较多的表达方式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使这种想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会思考。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从分析教材开始。

课本中经久不衰的经典篇目

“课标教材”5个必修模块共有诗文79篇(首),其中文学类文本58篇(首),占73%。与“老教材”相比,文学类文本的比例虽有小幅下降,但两种教材文学类文本篇数都占到教材文章总篇数的四分之三左右。其中与“老教材”相同的篇目有38篇(首),占到“课标教材”文学类文本的66%。经典名篇如《短歌行》《孔雀东南飞》《陈情表》《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再别康桥》等在新、旧两种教材中都被选入。这反映出教材编者在编教材时非常注重文学类文本的基础性、经典性。

课本中非文学类文章的巨大变化

“课标教材”5个必修模块中非文学类文章共21篇,其中与“老教材”篇目相同的只有6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拿来主义》《咬文嚼字》《谈中国诗》《我有一个梦想》《宇宙的未来》,仅占本套教材中同类课文篇数的29%。大部分是新增篇目,如《宇宙的边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动物游戏之谜》等,或传递科学前沿信息,回顾科学研究历程,进行科学教育;或谴责暴力,呼唤和平,号召人们珍视生命;或探索自然奥秘,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作品都极富时代气息,反映出教材编者在选取非文学类文本时,除了照顾文体知识,更注重作品内容的时代性。非文学类文章中论述类文章比例略为下降,实用类文章比例显著提高。这反映出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文本受到“课标教材”编者的重视,而与学生生活关联不紧密的文章体裁受到“冷落”。

选修给教师和学生更多更大的空间

“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一)”、“中国现当代散文(二)”、“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三)”、“先秦史传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汉魏晋散文”、“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古代散文”等若干单元。不难看出,这些散文的编排依据或是国别,或是时代,国别与时代还不足以统括则杂以文章类型或作者(如“史传”、“诸子”之类)。“课标教材”则不同,从必修1到必修5共编排了“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情趣与理趣(抒情散文)”、“写景与抒情(古代写景散文)”、“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披文入情(古代抒情散文)”等若干散文单元。很明显,编著者组织这些单元的内在依据不是国别、时代或作者,而是相关文本的读书方法如“提要钩玄”、“披文入情”,或是学习要点如“情趣与理趣”。

教材给我启发,数据更是说明一切(有人作过统计,每年学习40周,每周学习50小时,总计为1.2万小时,它等于一个人参加工作后的全部阅读时间(3.6万小时)的1/33,等于一个人毕生阅读时间(6.8万小时)的1/36。)在这弥足珍贵的阅读时间里,怎样才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阅读策略的选择十分重要。

  策略之一:定向阅读 

  “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中学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是重要的基础,常常对一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许多著 名的科学家、学者都是在中学时期就确立了终生从事的目标。陈景润在中学时就决心献身数学,周仁在中学时就立志于研究中国的古陶瓷。因此,对于中学生朋友而言,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之上,选择一二个“中心兴趣”进行大量的、较为深入的阅读,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中学生的课余阅读潜力是很大的。有人对中学生的课内阅读量和课余阅读量作过对比统计:初中一年级学生在一学期内所读的各类教科书约共70万字,高中一年级学生在一学期内所读的各类教科书共计130万字;而在同一时间内,他们在课余进行感兴趣的课外阅读,阅读量分别可达700万字和1000万字,课内和课外的平均比值为1:9。如此浩大的阅读量,如果我们能确立自己的中心兴趣,按自己的兴趣、目标、能力进行定向阅读,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策略之二:选择阅读 

  数学家王梓坤说过,读书要选择。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书:有的不值一看,有的只值看20分钟、有的可看5年,有的可保存一辈子,有的将永远不朽。即使是不朽的超级名著,由于我们的精力与时间有限,也必须加以选择。 

  选择阅读策略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选择含义是,“读第一流的书”。在浩如烟海的图书文章中,只要经过认真 的筛选和比较,你就不难发现,属于某一学科的第一流的代表著作有哪些,只要熟读这些著作,你就可以领略学科的全貌,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 

  第二层选择含义是,“读一流学者写的书”。所谓的第一流的学者,是指在该学科领域里最知名、最有权威的科学家、学者。他们站在该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洞察该领域发展源流和发展趋势。读他们写的书,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要了解“第一流的书”和“第一流作者写的书”,其方法是通过推荐书目了解,或是请老师、家长推荐介绍。 

  策略之三:时间巧安排 

  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比较繁重的。除进行课堂学习、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外,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还必须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 

  零星时间阅读法。要善于利用课余之后点滴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过:“我用的是零头布,做衣服有整料固然好,没有整段时间,就尽量把零星时间利用起来,加起来可观得很。”写下皇皇巨著《物种起源》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整段时间阅读法。寒暑假、节假日对于爱读书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同学们在适当娱乐、温习功课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好的策略,其实就是好的方法,好的方法如何成为成为学生好的习惯常常是我们思考的东西。这一点更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观念,力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新课标下,主动、探究、合作将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学生的学习,可能是独立自主地学习,也可能是与同伴的合作进行学习,而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和新课程的建设者。教师不要满足于把知识点内容讲明白,而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只有通过探究以及讨论交流等活动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进入学习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和科技化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对学生和老师的定位,更说明阅读策略的重要性,若只看不思,看得再多都无收益,“学而不思则罔”。让学生就阅读所思发表看法,一起磋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思维的火花碰撞,灵感跳跃,学生的睿智绽放,每位学生都是具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潇洒,能各抒己见。实际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更加的深入,而深入的具体表现就是通过阅读的交流评比,分出优劣,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学生的阅读果实获得师生的承认,会激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可谓是一箭双雕。  

参考资料:

《新课程标准》

《走进新课程》

《语文学习》(沪)2009年5期

 

李小龙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