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唱“反调”,挖掘学生创新潜能(教师中心专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刘克宇

目前,世界教育改革倡导“基于个性,发展个性”的思想,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大讲坛上说过:“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因此,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鼓励学生上课时多唱“反调”,并且想办法让学生把“反调”唱得更精彩。

一、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唱“反调”的欲望

 鼓励学生唱“反调”,是根据中学语文课特点,教师有意识对学生进行的求异思维训练,张扬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帮助学生克服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惯。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过于威严,奉行“一言堂”,容不得学生插半句嘴,学生又怎敢唱“反调”呢?哪里会有唱“反调”的欲望呢?德国教育家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淡化威严形象,露出慈祥笑容,依靠亲切而风趣的谈吐,精心营造出民主的氛围。教师还应该向国画大师借鉴,在课堂中要善于留“飞白”,使学生在民主的学习氛围里,享有宽松的创新的环境,使学生抓住一个个反思的机会,唱出与众不同的“反调”,从而领略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万马齐喑”,就有了表现自我想唱“反调”的欲望。

 二、展示成功例子,教给学生唱“反调”的方法

 鼓励学生唱“反调”,不是让学生胡乱地反老师、反前人、反经典,而是引领学生从丰富的文学作品中找到成功的唱“反调”的例子,从理论上认识:唱“反调”是反其意而构思、反其角度而探究,是求异思维的光芒闪烁。例如:

关于论诗——杜甫有“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极为推崇初唐“四杰”,批评“论诗者”的“轻薄”。而清代赵翼则有“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反”杜甫之“调”,站在时代颠峰,高歌创新和个性。

关于看山——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安石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个在山中,一个在山顶;一个入,一个出;“反”得彻底。

关于吟秋——宋玉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读来十分伤感。刘禹锡偏不信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读来则意气风发!

 另外还有用唱“反调”的思维方式拟成文题的例子,如《冬天里的春天》、《沉重的翅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等,读者一看就为之震撼!

学生明白了唱“反调”是怎么回事以后,教师应当引好路,授学生以“渔”。为此,我设计了“哲理小诗正反写”培训课堂。我出“正诗”,学生写“反诗”;或我出“反诗”,学生写“正诗”。例如,我出“正诗”《生石灰》:

 “越泼冷水,

 越焕发出热情。”

指导学生分析:这“正诗”是赞扬强者的,既符合“生石灰”的形象,又象征了一种意志和人格。要求学生以“生石灰”为题,写出“反诗”,就是要符合情理地把“生石灰”写成弱者,去进行批判。我先让学生观察生石灰遇冷水后的变化,然后思考下列 问题:

 1、生石灰泼冷水后,形体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 2、从什么角度看,生石灰是软弱的?

 有学生说:“大块的生石灰被泼冷水后,形体散了,成了粉末了。”

 有学生说:“生石灰坚不起冷水的打击,不再是坚硬的石头,一碰就碎。”

 我趁机引导学生组织语言,批判“生石灰”的“反诗”很快就写出来了:

 “ 一泼冷水,

 所有的梦想都粉碎了。”

 或者:

 “ 一泼冷水,

 再也找不到自我了。”

 以下便是“哲理小诗正反写”的精彩之作 :

 A、《冰箱》正诗:“为了防止腐败,

 内心才变得如此冷酷!”

 反诗:“生就一副阴冷心肠,

 怎么敢坦然棉队阳光?”

 B、《藤蔓》反诗:“你极力攀附,

 生命全都扭曲了。”

 正诗:“为了到达成功的顶点,

 你不管道路有多弯曲!”

 C、《栏杆》正诗:“为了他人的安全,

          自己总站在最危险的边缘!”

      反诗:“你一生都是靠边站着,

          对火热的生活冷眼旁观。”

通过成功的示例引路,加上这些“哲理小诗正反写”的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显得异常活跃,“反调”也唱得越来越兴致盎然了。只要我说出孔子曾临江而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生就能在短时间内想到苏轼的临江而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且异口同声地背起来。学生的作文也不再是老生常谈和千篇一律了,而往往会出奇制胜!

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鼓励学生多唱“反调”,唱好“反调”,确实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