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美育(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摘  要: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是审美教育,我们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品味生活之美,进而创造生活之美。语文教师要以语文教学为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又以美育教育为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语文  教学  美育  渗透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指导思想。但我们不能将“全面发展”仅理解为德、智、体三个方面。《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我国的教育改革,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其核心内容就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美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语文教材和资源都是很好的美育载体,我们只有加深对这些美育资源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加以发掘利用,才能上好语文课,完成语文教学的既定任务。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美育呢?

一、选择美的语文教学载体

现行语文教材,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形神俱佳。作为语文教师,应把握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审美教育的元素。如:羽扇纶巾的神韵,挽雕弓、射天狼的豪迈,“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还有无数让人终身受用的治学、做人的哲理。这些素材无一不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良好载体。

二、指导学生热爱美、创造美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美学理论为指导,从课文内容入手,结合各类语文教学的材料,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使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心灵之中。

(一)反复朗读,体会意蕴。

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方法,特别是诗歌、散文的教学,更应反复诵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其意,审视其美。诗歌和散文具有音韵和谐美、结构精巧美、意境典雅美;记叙文(包括小说、戏剧)形式上表现出的是语言的流畅美,内容上揭示的是人性之美;说明文体现的是科学美、思辨美,劳动之美;议论文具有逻辑上的严谨美等。感受这些美,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热爱美、感受美、创造美。比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先通过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作品情境中:阳春三月,柳絮飘飞,碧蓝的天空下,一条小船在江面上飘荡,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天际,惟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先感受诗句的音乐美,再感受其意境美、情感美:诗人在江边送别友人,直到友人的小船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充分体会了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惆怅若失的感情,由此学生体验到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入情。”好的诗文,含英咀华,方可品尝到它的美好韵味。

(二)激发情感,引起共鸣。

感情是作品的生命。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美育教育时,一定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受教育者以积极的态度和美的形式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主要描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一事,事情虽小,却蕴含着父亲对儿子的无限的爱和父子间的浓浓亲情。教学时可启发学生:你们的父亲与文中的父亲有无相似之处?通过联想、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爱子之情是普遍的,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写一写自己亲人的愿望,激发学生对父辈的热爱、尊重之情,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的美德。

(三)观察自然、亲近自然。

阅读文学作品,就是间接地观察自然、亲近自然。自然的美是一种现实的美,以其可感的形象,最能激发青少年的审美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去阅读、去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景观,感受山清水秀、月白风清、曲径小溪、寂林幽谷的阴柔之美(优美),领略崇山峻岭、海阔天空、暴风骤雨、雷鸣电闪的阳刚之美(崇高)。例如:郦道元《三峡》中,那遮天蔽日的群峰,乘奔御风的江流,雪白的浪花,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奇松怪柏,林寒涧肃,一幅幅画面摇曳多姿,清新俊雅,让人着实感受到大自然的优美与崇高,从而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四)把握形象,以美育人。

美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情趣与理想境界为目标的教育活动。通过课文中美的人物形象,学生既可欣赏俊俏的形貌、潇洒的仪态、动听的言辞、文雅的行为、温柔的性格,又可感受移山填海的劳动场面、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例如:《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的人》中的鲁迅“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邓稼先》中为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勇气》中法国妇女坚信世界和平的大无畏精神。美的人物形象对学生来说,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润物无声的陶冶。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孕育着美育资源,渗透着美育思想,我们应该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选择美的素材,以美的方式去教育学生,以美的事物去感化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就生活在“美”的世界中,从而自然而然地审美、爱美、创美。

参考文献:

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九年级),2003年出版。

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一片版。

③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④王松泉等主编《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⑤陈毛美等主编《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王德平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