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有声语在课改中的表达艺术(教师中心专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江苏省东海县马陵山中学 傅玉玲 内容摘要:有声语的表达艺术主要体现在语言的三美:即意美以感人,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作为一名教师能否适应新课改,应从有声语言上下功夫,努力使自己的语言既抑扬顿挫,生动优美,又简明干净,富有“个性”。 关 键 词:课改 有声语 表达艺术 抑扬顿挫 协调和谐 简明干净 注意“个性” 生动优美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严格地说,语言包括文字语言、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体态语)和思维语言。这里只谈有声语言中的授课语言。 讲课是通过有声语言、文字的传递来传授知识的。可见有声语言,是讲与听、教与学的一个桥梁、纽带。没有语言这个桥梁,就不能称其为讲课。尤其是大谈新课改的今天,如何达到师生互动,教师的鼓动语言,激励语言和幽默语言的艺术性,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讲课语言应当怎样表达呢? 一、要抑扬顿挫 也叫高低起伏的统一,轻重缓急的统一。任何语言的表达都需要抑扬顿挫,讲课语言也是如此。 1、抑扬 抑扬是语言、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调的高亢是“扬”,语调的低沉是“抑”。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1)“平”。如阅读叙述性语言,复述电话号码,叫姓名、地名等。它的突出特点是每个音节、每个字平均使用力量,间隔相等。(2)“抑”。“抑”句的主要表现是句子的尾部调子明显降低,如“光明磊落”、“触目惊心”、“扬长而去”等。(3)“扬”。“扬”句的主要表现是尾部的调子明显升高,如口令“齐步走”,还有像“钢铁长城”、“江山多娇”、“伟大胜利”等。 2、顿挫 顿挫也叫停顿。这也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讲课中适当地进行停顿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文义,在停顿间隙进行及时的思考、消化、回味,以及必要的议论,同时也让教师有换气的机会。一般说来,停顿可以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思维停顿、感情停顿。无论是讲课还是讲演,正确掌握停顿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样有目的地掌握好停顿呢?大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为吸引注意力而停顿。就是走上讲台后,先不马上讲课,而是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停顿那么十几秒钟。这样一般都能迅速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讲课中,发现有的学生注意力分散,不注意听讲,用这种方法也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讲课中发生偶然事件。如学生的文具盒掉到地上,窗外的人影、动静等中断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系统思维活动,这时停顿片刻,既稳定了情绪,又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内容上来。 (2)为加强逻辑性而停顿。讲完一段后,有短暂的停顿,这样能够加强讲课的层次性,显示出讲课逻辑性的发展顺序。 (3)为突出重要性而停顿。讲到重点难点处,略加停顿,以示其重要,这样就会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高度重视。 (4)为强化高潮而停顿。讲到高潮处,戛然而止,就使高潮进一步“升华”。例如《口技》表演者高潮处的停顿。 二、要协调和谐 是指讲课时,义、音、气、调、速等必须协调一致,和谐统一。 1、科学语义 所谓语义,主要是指教师所讲的字、词、句子的确切含义。要求是:相应相称、精当确切。具体来讲: (1)逻辑要严密。就是说,要严格按语言的逻辑规律讲课,遵守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的规范。就是说,对语义的解释,必须采用科学的、确定的术语加以说明。 (2)解释要一致。也就是对一些概念的讲解,每一次都要一致起来,特别是那些需要学生记录的概念、段落、重点论述,更应简明准确,前后一贯。不可第一次这么解释,复述时又变了模样。 (3)语法要正确。讲课的语言虽不像写作那样在文字上要求严格,但也不能漏洞太多。注意克服语句上的成分、搭配不当、语序混乱、重复罗嗦、句式杂糅等。 2、规范语音 所谓语音,就是以普通话为标准,声母和韵母的结合、课堂上对教师语音要求是:读音正确,吐字清楚,切记出现如下毛病: (1)切忌“连音”。连音就是听起来声音很响,有时甚至到了声嘶力竭的地步,但有声无词儿,很混浊,学生听不出他在讲什么。这主要是教师舌头活动没有力量,气浪从肺部出来与口腔打得不响,发音不干脆,造成字与字之间没有明显的间隔,拖泥带水。为避免“连音”的出现,可以把不响亮的字,换成响亮的;把书面语换成口语;把省略语中漏掉的字填充进去。比如,把“即”换成“是”;把“首位”换成“第一位”;把“都如此”换成“都一样”等等。 (2)不能“吃字”。如果口齿功夫不过硬,讲得快了就容易“吃字”;讲得“油”了,音与音含混不清,也出现“吃字”。比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变成“睁着眼,闭着眼”。这就把原来的意思表达反了,或弄乱了。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对每一个字的发音都要响亮。如果想避免“吃字”的发生,平时一定要多朗读,而不能默读,或“跳”读。 (3)避免“脚轻”。在一句需要字字交待清楚的话里,把吐字力量全部集中在前后几个说明性的字上,而甩掉了一些关键性的词尾,就是脚轻。比如“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死”和“汉”尽管在尾部,但特别重要。如果把这两个字以“飘”而过,让人听起来是个“丝”字和“还”字,就失去了这句话的份量。许多老师讲课,学生老觉得听不清,其重要原因是“脚”轻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讲课时,注意掌握每一句话的语义,弄清它的强调点和重音的落脚点,准确地把握用气的节奏。 (4)注意“跑调”。跑调主要表现在吐字不准,方言、乡音太重,“阴阳上去”不分。由于讲话“跑调”,往往闹出笑话。早就耳闻某乡有一位民办教师教学生拼“猪”字,拼的时候是“zhu”,但连起来读的时候就变成了“追”(zhui)的乡音。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这足以说明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直接影响到课堂授课质量。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要求。 3、恰当的语气 所谓语气,是一种感情的声音,其间包含着教师的主观愿望和态度。课堂上对教师语气的要求是:“气” 从“义”来,“情”“态”一致。这就是说,语气是从语义中来,“义”是内容,“气”是形式。 教师想恰当地运用语气:一是要端正对人对事的态度;二是掌握好学生的心理;三是调整好自己的讲课情绪。教师讲课时,对每一个问题的阐述总是有肯定,有否定;有赞成,有反对;有歌颂,有斥责。那么,选择怎样的语气表达取决于讲授的内容。 4、适度的语调 语调主要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其间包含着强调的意思。课堂上对教师语调的要求是:高低适度,洪亮雄厚。就是说,语调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底音”要很充足,穿透力要很强。一个人的声音,可以是“先天的”。有的清脆,有的沙哑,有的圆润,有的洪厚。但不论哪种音色,都有自己的最佳音区,都有悦耳之处。关键是自己多锻炼,并且会用。 任何一句话,由于语调运用不一样,其效果也有很大差别。重音是构成语调的主要音素。语调中的重音位置不同,一句话表现的含义就不同。比如:“我请你讲一个故事”这句话,如果把重音落在“故事”上,是强调不是请你讲别的,而是讲故事;如果把重音落在“一个”上,是强调数量,不是两个三个,而是一个;如果重音落在“讲”字上,是表示不是叫你“念”、“背”、“谈”,而是“讲”;如果重音落在“你”字上,是表示不是请张三、也不是请李四,而请的是你;如果把重音落在“请”字上,是表示对你的尊重,不是命令,而是请你。诸如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又如“像这样的问题”、“是这么回事”、“我想起来了”和“你了解我不了解”等等。可见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 为了语调的适中,老师讲课应注意调子太高,声嘶力竭,如雷贯耳,容易使人烦躁;油腔滑调,怪声怪气,容易使人讨厌;粘粘糊糊,含混不清,容易使人着急;有气无力,半死不活,容易使人困乏;官腔成串,拖音不断,容易使人反感。因此,做教师的,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语调,做到高而不尖,低而不“哑”,沉而不浊,去掉语音中的杂质,以最好的语调来陶冶学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5、语速适中 语速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吐字的多少。 讲课速度的快慢,对讲课的效果影响很大。讲课速度快频率高,以短的时间看,容易使学生集中精力;但时间过长(超过15分钟)学生就会感到疲劳。讲课过快还会影响讲课老师自己的思索,造成口齿不清,层次紊乱。同时也使学生没有消化、回味的时间,效果自然不好。如果讲的过慢,上下句停顿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就会不自觉地接受来自其他方面的刺激。因此,课堂上对教师语速的要求是:快慢结合,错落有致。那么对教师的讲课语速到底是怎样规定的呢?心理学认为,老师讲课的速度,一般应以每分钟120-140字为宜。当然,这只是一个概数。教师还要根据讲授的内容、对象、场合不同而有所区别。 三、要简明干净 1、简明,就是讲课要简单明了,能一句说清的不说两句;能一个字说清的不说两个字。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报时语,过去这样说:“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X点整。”现在改成:“北京时间七点整。”减了七个字,这就简单明了,受到各界人士的称赞。尤其是现在大力倡导教改的今天,课堂教学切忌满堂灌。拖泥带水,落里罗嗦,更要求简明扼要,适时点拨的双边能力。 2、干净,就是指讲课的语言要卫生,要文明礼貌。不干不净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是粗话、脏话,特别是农村中没有受过专门学校训练的民办老师,他们的讲课很随便,常常带着一些粗话、脏话,这属于语言身体中的恶性肿瘤。一种是口头语——重复的废话。比如讲课时不断地夹杂着“这个”、“那个”、“是吧”、“对吧”之类的多余话,还有“嗯”、“唉”、“啊”之类的东西,这属于语言身体中的良性肿瘤,也有剜除的必要。无论是重复罗嗦也好,还是病句、口头语也好,与讲课语言都是格格不入的。 四、要注意“个性” 讲课,尽管它是用口头传达文字,但它和其它类似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区别。即讲课有它的特殊性。 讲课不同于朗读。朗读,主要是通过有声语复述别人写的东西,当然也有自己写的。它主要是通过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念出来,有板有眼,具有明显的节奏感。而讲课的内容,是消化了别人的东西之后,一种主客观内容的结合,它主要是教师写的,要能上自己的口,符合自己的表达。因此,朗读的内容可以互相“公用”,而讲课主要靠自己发挥。 讲课和谈话不同。谈话,一般人口头语多,比较随便,可以重复、罗嗦,废话较多,可以长时间地等待对方思考,并有来有往;而讲课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当然,课堂上的谈话法教学除外)。它尽管没有说话那么随便,但它也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正式的”、“有准备的”、“集体性”的双边活动。 讲课不同于演讲。演讲,“演”的成份很大,可以说是一半演一半讲,至少也是三分演七分讲。因此,情感色彩很浓。而讲课主要是“讲”,但仍然有“演”的成分,也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但如果情感色彩太浓,就会像作戏一般,让人觉得造作。 讲课,不同于做口头报告,带有强烈的陈述性和号召性。而讲课,也有陈述性和号召性,但更多的是解释性和说理性。 从上边的分析可以看出,讲课在有声语言中具有它自己明显的特殊性,但它又具有有声语中的共性,我们在讲课中要恰当地掌握这个“度”。做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五、要生动优美 这就是说,课堂教学的语言,不仅要符合逻辑规则、逻辑结构,还要具有艺术性。有时,学生对讲课语言的逻辑性并没有过高地要求。比如说,你把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说成是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你在选用时,并没有穷尽选言项,这些学生并不计较,也没有时间来论及考虑它的结构。但如果讲课语言没有艺术性,学生就不满意了。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力争做到遣词造句要规范适中,语流语速,要节奏分明。也就是说,教师为了充分地表达讲课内容,应该广泛地吸取相声语言的幽默风趣,戏剧语言的节奏明快,诗朗诵的意境韵味等各种优点来丰富自己。一首凝练的诗词,一个恰当的比喻,一句形象的夸张,都可以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利用有声语的多种功能去作用人的多种器官,起到审美的认识作用,审美的教育作用,审美的愉悦作用——听课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参考资料:1、《鲁迅全集》 2、《普通化培训手册》 3、《中学语文教学》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