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人文关怀(教师中心专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慈溪实验高级中学语文组 许娜芳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作为学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高扬人文旗帜,教学中强化主体意识,注重文本的人文因素,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还要从学生需要出发,正本清源,除尽铅华,简化头绪,突出重点,从而把人文教育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教学设计 人文关怀 比较教育

2006年9月开始,浙江省实施全新版的语文教材(简称苏教版),一些名目繁多的新教材培训、演练、观摩,大都冠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方式”口号,试图展示、交流、推广新一轮课改中教学方式改革中的一些新鲜的、成功的经验。许多担任主讲的老师也力图打破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文章的某一个问题切入或围绕一个个问题展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是,热闹过后,仔细回想,作为听众的我们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这与学科为本位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有什么区别,除了稍微缓解我们学生已经被肢解、窒息的状况外,但学生在“七嘴八舌”之后,是否真正领悟到我们教学者的良苦用心,是否真正感悟到了文本内涵,那就不得而知了。这与过往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课堂相比,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共同的弊端在于并没有真正认识教学主体。

一、 强化教学主体意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生命因素,他们有血有肉,充满智慧与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面对着一个个充满灵性的教育对象,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完成教学目标,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我是谁?为了谁?是否把学生的收获和发展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是否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否真正意识到了通过语文教学去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价值意识以及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培养?是否把语文不仅仅当作一门纯粹的学科在教而把它当作是一个个生命个体所进行的具体而又丰富的生命张力?”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个性,提升自己的主体意识。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对待,千方百计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感情换取感情,以心灵赢得心灵,一改过往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展示每一个人的鲜明个性。同时,改变以往“教师说,学生记;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读,学生考”的不良局面,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得到释放,并能够把获得知识为真正的内在需要。

我在教学中,总是将心比心,联系自己做高中学生的情景,设身处地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同时,也勇于承认自己在教学中犯的错误,并特别设置了“挑刺奖”,而且也不会对提出异议的学生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通过这些小的举措,师生间融合成了一种相互理解、尊重、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让每一位学生好学、乐学、善学。

二、 注重教材的人文因素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语文能力和知识。但语文教材创设至今,“文”“道”很难统一,作为语文教学的两条腿总是一瘸一拐。甚至教材中为了顺应时代需要本着“与时俱进”原则而出现错误的例子,而且,很多教材教参中的答案带有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教师往往把存在差异的学习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大一统”于教师的“标准答案”中。有些老师在教授课文时,总是从字词积累到背景知识到段落大意到把握主旨,把一篇完整的优美的给人以启迪的甚至从中可以品味生活以及世界的文章纯粹技术化,如同一名医务工作者为了工作需要而肢解尸体,割断了与个人、与成长密切相关的东西,更不用说生命价值、人文关怀的提升。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当然也不乏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文章。他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也可以有选择性讲授课文,并把课文往深往透挖掘,倾心倾力,感同深受的教。如沈从文的《边城》为人类的“爱”字作了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赏析,让学生领略到了一种“淳朴的、优美的、健康的、不带任何功利性质的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用夸张的手法记叙了麦克斯韦尔已婚求婚的故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其异化的根源,使学生认识了解现代西方社会人的非人性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人生的境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青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新课程中的有些篇目虽没有直接显露的表现人类生存与生命意识,然而,我们仍可以通过充分挖掘文本、文本语言来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揭示生命意识领域里更丰厚的内涵。如王开岭的《古典之殇》“古典文学给我们矗起了一座纪念碑。她是丰碑,但更是殇碑!一座刻有灭绝物种的冰冷的青苔之碑!”把这句话抽出来让学生自主读上十遍八遍,联系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当前的社会现实,从而获得较积极、较深层的经验,达到“愤”“悱”程度后,或查书,或诘问,或讨论,由此基础上,超越文本,提升自己。在人文熏陶的过程中发现生命的亮点,进而提升生命的价值。从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把语文学习内化为提升自己素质的方法和途径,唤醒学生们饿“生命意识”及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深沉思考,使之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珍贵与价值所在,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也就加强了人文教育。

三、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追求语文教学的人性化,不仅是教学形式的一种表现形态,更是对语文本源一种阐释,是一种精神态度,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体现。追求人性化的教学艺术,不仅需要我们具有灵活的教学设计,拥有灵巧的教学创造,更需要我们养成敏锐的教学素养。只有如此,才能改变以往教师一支粉笔,一条教鞭,一只茶杯走一生的模式,使我们的课堂灵动、赏心悦目,实际上也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抓住文中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等,统领全文,设计情境。如《药》一文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出“用三个标点贯穿,用三幅画面渲染,用三段音乐激情”的教学思路,以此来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形成一种整体效益优化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学会思考,得到感悟,从而提升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如《宽容序言》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找到与人物性格相符的同学去扮演文中的角色,再适时加以指导,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中,把自己放置到相关环境中展开想象、联想,这比单纯的老师满堂灌的方式收到的效果不知好了多少。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文本需要采用其他形式来演绎,如多媒体教学、影视文本、模拟课堂、表演展示情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内心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促使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人格。这正是语文新课标、新课程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参考书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万伟、秦德林、吴永军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地址:浙江省慈溪实验高级中学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