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揭示罗布泊这一曾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生态保护意识,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本文极富文学性,有很多形象的描写,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形象鲜明的描述中,又饱含痛惜之情。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体悟情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真正将本课上出语文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以及消逝的原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文本、品味语言、体悟 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以及消逝的原因。 2.探究文本,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强烈的环保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课 型 阅读课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创设情境 教唱歌曲《月牙泉》:“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她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走近一个曾经和月牙泉同样美丽的地方——罗布泊,她也曾经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91页,我们今天来学习第12课,来,齐读课文题目。 二、解读课题,激发兴趣 1.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词?你从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2.从“消逝”一词,你可以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从题目看,你认为,作者在写本文时,会用到哪种表达技巧? 4.如果要你们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们会写哪些内容?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师打乱内容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序。 ①呼吁人类拯救生态环境、制止生态恶化 ②介绍今日罗布泊的恐怖和荒漠景象 ③罗布泊消失的原因 ④追溯历史上罗布泊的美丽景象 ⑤具体展示“我”亲眼所见的今日罗布泊的荒凉景象 ⑥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 正确顺序为:②④③⑤⑥① 四、研读文本,深入探究 (一)过去的罗布泊 1.文章描写过去罗布泊的美丽景象时,哪些语句能展现出她仙境般的景致,让你感受到“仙湖”之美?你最欣赏、喜欢哪些句子? 学生筛选信息,自由表达,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并指导朗读。 2.文中哪个短语能概括罗布泊的过去?(板书:生命绿洲) 3.从字里行间的描述中,你们有怎样的感受?我们能有幸见到美丽的罗布泊吗? (二)现在的罗布泊 1.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什么?(荒漠)具体是怎样的景象? 2.勾画描写现在罗布泊景象的句子,最打动你的有哪些句子?你觉得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三)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从前绿林环绕、碧波荡漾,现在却变得寸草不生、飞鸟难度,昔日美丽富饶的生命绿洲变成了荒凉恐怖的生命禁区,原因何在? 2.是谁毁灭了罗布泊呢? (四)感受作者的忧患意识 1.理解“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2.文中能体现出作者的忧患意识的还有哪些语句? 五、明确主题,拓展延伸 1.理解“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2.你认为该怎么拯救? 3.我们一起来朗读前一课《敬畏生命》中的一段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思考: “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 六、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同学们,美丽、鲜活的“仙湖”罗布泊干涸了,大家看,汉字是很讲究造字艺术的,“泊”字失去了水就成了一片“白”地,了无生机,恐怖荒凉。罗布泊留下的这段“人与水的记忆”是一段惨痛的历史,“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我们大家都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走过今天的繁华,我们留给未来的,会是荒凉吗? 知道吗?同学们,明天,6月5日,就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如果你愿意,如果你坚持,那么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制止生态恶化,不要让悲剧重演!这就是我们今天课后的作业,老师希望大家坚持一生的作业! 板书设计 过去 生命的绿洲 鲜明的对比 罗布泊 现在 死寂的荒漠 巨大的反差 未来 ? 保护生态环境 制止生态恶化 渔家傲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