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祝愿别人的同时,自己是否也渴望过上这种生活呢?(不希望。诗人在最后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只愿”在情感上是前三个“愿你”的逆向发展,是出人意料的一转。谈到这里,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所说:“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诗人在这里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的幸福是你们的,他人的,我海子仍旧偏安一隅,独守清高,决不堕入尘世,成为俗人。因而,在诗人看来,一切芸芸众生都是“陌生人”。和他思想观念不同的人。)谈到这里,请大家想一想,作为尘世中的一个人,海子是否真的能够脱离尘世,去“面朝大海”,在“春暖花开”的一所房子里过上遗世独立的生活?(“春暖花开”的一所房子如同神话中的房子,在现实中是无法找到的,他只能是诗人所渴望的精神家园的象征,只能留存于他的幻想之中。因而,诗人所渴望的幸福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所以,他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用诗中的话说,那就是“从明天起”。)“从明天起”在诗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请大家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明天的幸福只能是诗人热切的期盼,美好的憧憬。因为大家知道,中国有句名言:是《明日歌》中说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西方也有句名言,那是梭罗说的“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不会来临”。“从明天起”其实意味着永远也不能起,可见,诗人在这四个字中浓缩了万般酸辛,可以说是字字滴血。谈到这,我想大家都能想象,海子绝对是一个陷落于痛苦之中而无力自拔的人。通过这首诗,我们知道,海子迷恋的是荒凉的泥土,他所寻求的幸福就是关心大地,回到泥土中去,实质上代表的是“农业文明”。而现实中,人们对农业文明是越来越不屑,因此,海子的诗多是在痛苦中发出无奈的呻吟,是一曲对农业文明的哀歌。)

  诗人把这种幸福的感觉告诉“每一个亲人”的方式为什么是通信,而不采用打电话的方式?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话。更主要的是,通过写信的方式能够把自己对幸福的感觉表达得更充分,不像电话那样只是简单的问候,电话上说话要尽量简短。写信的方式也表现出一种古典的美的韵味,一边是写信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另一边是亲人温暖的等待。写信和等信都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 

第二课时

三、深层阅读,品味幸福之苦

1、好诗不厌百回读。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节。朗读时要注意——重音、缓急、节奏、语气,要有意识地强化这些,不怕读不好,就怕不敢读,不用心读。你把你这么读的理由给大家说说,哪怕是想着这么朗读,但没有做到的地方。(“幸福”该重读,因为它比较温暖,是作者重要的感觉。“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该重一些,体现出作者自由舒适的感觉;最后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应该又重又慢,跟题目一样,想象出作者在写这句话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象,自然就读慢了。)

2、好,大家同意她的读法吗?下面大家尝试按照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很好!这两位同学“从明天起”这句读得不一样,(从|明天起,从明天|起)大家思考一下:第一句中的“明天”这个词需不需要重读? 应该,“明天”是和“昨天”对比吧? 对比什么? 生活方式|状态。“从明天起”,就是说“明天”才可以这样做,以前都没有这样做。明天要做什么?那今天和昨天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当下海子关心什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昨天和今天的生活常态中的心理感受是什么?我们可以从诗行中的哪些词语窥探幸福背后的痛苦?(从明天起,闪电,我只愿 )

3、闪电有什么特点? (快,短暂,亮—— )“亮”是相对天空的黑暗说的。那诗人的“幸福的闪电”,若是说“幸福”的话,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 (短暂的幸福。突然的幸福。) 不错,那“告诉”该不该重读?为什么要重读“每一个人”呢? (作者把这种幸福告诉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来分享他的幸福。“告诉”的确也该读重音,因为诗人的“告诉”跟“通信”一样,都是与人交流。由此可见,诗人内心是孤独的,渴望与别人交流。这种孤独使正常的与人交流对于诗人来说也成了一种幸福。) 说得很好。另外,这种“闪电”相对整个黑夜是少有的,但也是强烈的内心感受。

4、好,带着海子的这份孤独,大家齐读这一部分。 最后一段,我们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这一节中的“温暖”“灿烂的前程”“获得幸福”该重读,因为和主题一致。“陌生人”该重读。这样能把祝福送给每一个人。前面的“每一个人”和后面的“陌生人”就构成世界上的“所有人”。“每一条河”的“每”字也该重读,跟“每一个人”一样,是所有的,是这个世界的一切的。三个“愿你”一个比一个重,越来越重,可是最后一个“我只愿”却要相对轻一些。)

5、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啊?(不是不在乎,而是比较坦然地去面对。虽然距离自己遥远,想要这些东西,但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只能把明天作为美好的希望。要是不在乎的话,就不会“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了。“关心粮食和蔬菜”,“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乃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每一个亲人通信”,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过分吗?但是这不过分的要求对于诗人却是那么遥远,这些不过是他美好的愿望和追求。那么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呢?而与诗人的理想相对的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这首诗乍看是以淳朴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世人的真诚祝愿,抒情主人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愿意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的祝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但在洋溢着“幸福”的诗句背后却有着“挥之不去的悲凉感”。全诗基调,就像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有着淡淡的喜悦,有着淡淡的忧伤。这正是作者内心矛盾的反映。

海子对尘世幸福的肯定,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美好的祝福,但海子“终于还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春暖花开’的祝愿只是诗人临行的赠品”(《新语文读本》第六册)。生活中有人类的苦难,生命中有不能承受的空虚,一个有良知的诗人,具有伟大品质的诗人,总是对自身的存在意义,对人类的悲剧命运有着热切的关怀,人们常把这种关怀称为终极关怀。海子的终极关怀,伴随着忧伤、悲凉、孤独、绝望。这是“从明天起”“只愿”这些语词透露给我们的冬天讯息。承担苦难,热爱生活,祝福人类,使海子的爱放射出圣洁的光芒。

诗人的这种思想,还体现在其他诗篇中,如《诗歌皇帝》。 

(投影: 

诗歌皇帝 

海 子 

当众人齐集河畔 

高声歌唱生活 

我定会孤独返回 

空无一人的山峦) 

师 诗人在众人“齐集河畔”“高声歌唱生活”的时候,自己却“孤独返回”“空无一人的山峦”,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为陌生人祝福,自己却掉转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多么相似!那意思是,让你们去享受“尘世”的幸福吧,我还是“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四、了解诗人,领悟幸福之贵

1、请看课下关于海子的注释。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小时候,在饥饿和半饥饿的环境中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随着大弟弟和二弟弟的降生,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上小学的时候,海子放学回家,为了让两个弟弟先吃,自己往往只吃些残羹冷菜。上了初中,农忙时,星期六下午上完课后,海子就从学校步行回家,插秧割稻.;第二天,照样做一整天的活,挣几个工分,以便为家里在年底分红时能多挣一些粮油。忙完活后,在菜地里拔几棵白菜炒熟(没有油只有盐)装入瓶中,作为他下个星期的美食;再背一瓶子的腌萝卜和四、五斤米去上学。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他手拿录取通知书在井边大喊大叫,为自己就要实现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火车、坐火车的愿望兴奋不已。上北大时,妈妈东借西凑了30元钱,给海子带上。乡村老裁缝的父亲,每晚挑灯夜战为乡亲们加工衣物赚钱供给海子在北大时每月10元的生活费。19岁毕业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第一个月90元的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从19岁到25岁的短短六年中,创作了近200万字的诗歌,平均每天2000字左右。在这种不懈的创作中,他的生命就像一颗流星,从天上划过,在燃烧了自己之后,给时间留下了短暂的美丽。1989年生日的那一天,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在一个面朝大海的地方,在秦皇岛山海关的一段铁轨上年轻的海子卧轨自杀,身旁放着心爱的诗集和《圣经》。这时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写作只有72天的时间。海子为什么要选择死亡?海子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痛苦的。在《夜色》中他曾这样总结自己:“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海子的生前好友、诗人西川回忆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他在离开大学的六七年间只看过一次电影。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写作和读书上……除了两次西藏之行和给学生们上课,海子的日常生活基本是这样的:每天晚上写作直至第二天早上7点,整个上午睡觉,整个下午读书,间或吃点东西,晚上7点以后继续开始工作。”可见他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诗歌事业中,达到了忘我的境地,以牺牲尘世的幸福生活为代价了。他这样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和这个世界隔绝,他没有普通人的生活,只有普通人的理想:他没有正常人的日子,他只拥有诗人的孤独、诗人的痛苦。他的现实生活很痛苦,他周围有人视他为异己、疯子。这正应验了萨特的名言——“渴望写作就意味着拒绝生活”。因为他的生命已经完全交给了诗,完全融入了诗中,也就远离了世俗的生活,远离了他所爱着的这个世界。虽然在他的诗歌中有金色的麦地,有河流、亲人,有自己爱的世界,但他只能用自己的诗默默诉说内心的情怀。这便是一个诗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痛苦,在这种痛苦之中他选择了逃避。他逃避到诗歌中,因为他选择正常的生活便要放弃诗歌,如果他放弃了诗歌,如果他放弃了幸福的生活,他也就放弃了他的生命。在这个矛盾中,他最终选择了诗歌,放弃了生命,把生命献给了诗歌。诗人在短暂的一生中,迅速地燃烧了自己的生命,给世间留下了瞬间的华彩,便悄悄离去,他是为诗而生,也是为诗而死。他把有限的生命浓缩在这短短的六年里,迅速地燃烧,在这燃烧剧痛中体味着生活、爱情与工作,在燃烧中,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在迅速决裂,生命与诗歌的相互渗透加剧了这种决裂。随着他深爱着的人的离去,随着他本就不多的朋友的决裂,随着他所爱的诗歌受到批判,随着创作源泉的枯竭,海子无路可走,最终选择了死亡。(放录音——湖畔的歌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年到了3月26号,北京大学都有人唱起这首歌,朗读青年诗人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歌曲的声音渐大,哀伤的歌曲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海子是一个沉湎于心灵孤独之旅的诗人,一个太过理想主义的诗人。他具有复杂性格,二重人格,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

海子诗句:

阳光打在地上

天空之火在我内部

师:这是诗人海子。伸展的双手,像要拥抱一切,脸部表情表现出诗人的自负。“阳光打在地上”,有谁用“打”字描述过阳光呢?此处,阳光似乎化为一道鞭影,又似乎传出一声闷响。“天空之火在我内部”,多么具有创造性的诗句,内心的激情仿佛和天空之火一同燃烧。海子的诗语言单纯,燃烧着青春的热情。他反对传统诗歌的夸饰,词语往往直达生命的“本真”状态,诚如他自己所说的,“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饰练习”。我认为,海子的诗彻底摆脱了中国诗歌的阴柔造作之气,自然清新,充满阳刚的气质。他是当代最富创造性的诗人之一。

课件展示 背景图片:绿色的草原,山岗。

海子诗句: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师:“众神死亡的草原”,构成了荒凉虚空的环境,生命作为一种自然物体,正如一片野花,或帕斯卡尔所说的一株芦苇,是如此脆弱。可当生命作为一个精神个体时,又如此顽强,它自觉地与虚无绝望抗争,苦苦挣扎,永远不屈。此处“野花一片”并非是纯自然描写,而是融入了海子对生命的体验。而“远在远方的风”,又向我们召唤什么,启示什么呢?这个句子四个“远”字连用,十分新奇,把人带入了渺远深邃的诗歌意境之中。

课件展示 背景图片:麦地,茂盛的麦穗,麦芒如怒。海子诗句: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麦地啊

人类的痛苦

是他放射的诗歌和光芒!

师(痛苦低沉地朗读后):有人说海子是麦地之子,麦地是海子诗歌中的基本意象,是海子发现的自然和人类生命的合成元素。面对人类难以摆脱的个体生命的虚无感,海子满含泪水地要求麦地对自己生命的努力作出承认。“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疼痛、绝望,又散发着生命热烈追求的精神气息,这样的诗句,像灼热的鞭子,拷问着你的灵魂。

课件展示 背景图片:青蓝色的背景,辽远的天空,浓云舒卷,起伏的红土丘陵,若隐若现的村庄。

海子诗篇《村庄》:

村庄里住着

母亲和儿子

儿子静静长大

母亲静静地注视

芦花丛中

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

我妹妹叫芦花

我妹妹很美丽

师(朗诵后):有谁能像海子一样,从母亲的注视中,读出幸福和悲伤;有谁能像海子一样,像热爱芦花一样热爱自己的妹妹呢?海子的乡村诗,朴素无华,充满深沉的温柔情感,表现了海子对村庄的一片赤子之心。

2、 (听完一遍之后,歌曲声音渐小):明天,对于诗人海子却是那样的遥远,是那样遥不可及。而世俗的生活对于诗人海子又是那么的渴望,在痛苦之中只能用他的诗来表达。也许只有在晚上,我们遥望夜空,有那么一颗星星,在注视我们,在默默地祝福我们每一个人,祝福它不认识的陌生人,愿我们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我们在尘世获得幸福,这就是诗人海子的眼睛。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学生的感情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轻重缓急把握得恰到好处,许多同学眼角挂着晶莹的泪花。) 

3、无论是用忍辱负重践行自己的理想、殉道于为了他人幸福的理想,抑或是用死亡来维护执著而崇高的诗歌理想,只要是用心生活,用心去爱,用生命去追随理想的人,不管他们是死还是生,最终都会得到人们的认可与尊重,最终都会“春暖花开”,因为那样的生与那样的死具有同等的意义。

4、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海子就这样走了,带着他对诗歌的热爱。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在这种落差中,有人一蹶不振,有人日渐沉沦,有人一笑了之,也有人坦然面对,更有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当我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

热爱生活应该是人生的一个基本信念,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幸福。愿我们都能拥有幸福的生活体验,愿我们都有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人生会有很多的选择,选择了生命就是选择了幸福。人生不可能在预期的轨迹中顺畅推进,前方必然埋伏着可以预期而不可以战胜的重重迷雾。睁开生命的眼睛,看清命运的福祉,它不在别处就在你的眼前。坦然接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随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崇高或平凡。面对挫折,让心灵成为温暖的太阳,让笑脸成为美丽的花朵,让每一天朝阳,绽放在春暖花开的日子。(《海子诗全编》传记《扑向太阳豹》评论《不死的海子》)

海子在这首诗中尽管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充满亲情的生活图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然而却是非曲直建立在绝望心情的基础之上的,是绝望心灵开出的一朵绚丽的花朵。“一所房子”是空幻的,那是作者精神的一个栖居地。面朝大海,是作者的一次壮丽远征,正像哥白尼向着茫远的西方启航,尽管目的地是难以确定的,却是一个更壮丽的远行。在走向茫远的前程时,也不禁对他热爱的故乡投下最后一瞥依恋的眼光。

海子对尘世幸福的肯定,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美好的祝福,也传达作为一个普通的儿子孙地亲人最诚挚的问候。但海子“终于还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冬天,倾心死亡’,春暖花开的祝福只是诗人临行的赠品。”他选择了放弃世俗,选择了诗意的栖居。在选择作为一个普通的儿子和“超凡”的诗人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海子在他的很多诗歌中传达了他对幸福的渴望,他的诗歌也给读者带来了美感,然而这样的一个天才诗人却放弃了生命,就像任何一个杰出人物的自杀一样,除了留给大众以遗憾和怀念外,大概还有一种深深 湛平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