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阅读教学内容的把握(人教版教学论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阅读教学教什么是近两年争论的热点问题。屈太侠老师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因为教什么是方向问题,怎么教是技巧问题。如果方向出了偏差,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只怕是“此数者愈,而离楚国愈远尔。”我欣然赞同。然而教什么的确又是一个难点问题,我们的阅读教学也一直在改革中反复着。新课程改革前,全国的语文教师大多数是“一支粉笔,两本教材”打天下。教师在教参的指引下,带领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等等,其教学思想僵化,教学内容单调,课堂气氛枯燥,教学方法古板。一些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此教法忧心忡忡,指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提倡个性化阅读,倡导“阅读是一种多元对话过程”。于是语文教学就出现了语文学科独有的现象:对于同一篇课文,有人认为应该这样教,有人认为应该那样教,况且每人还都能在文本或现实中找到依据。“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些教师通过反复阅读文本,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社会现实得出自己独特的结论,这是一种正常的应大力提倡的个性化解读。不正常的是,也有教师打着个性化解读的幌子,自己本身并没有细读文本,却极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大放厥词,带着强烈的主观臆测对文本妄加分析,却自鸣得意地沉浸于自己所谓的正确的深刻的“个性化解读”中。因此,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对文本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同时也要避免伪个性化解读。 如何避免不着边际的伪个性化解读确定阅读教学的内容是问题的关键。记得在哪里看见过一篇文章便涉及到这个问题。大意是面对一篇可作多种解读的文章,我们要回到语文本来的任务是什么,文本提供了什么,教师理解了什么,学生可能理解到什么,他们还需要什么,课程标准要求教什么,教材编者建议教什么,目前的环境和条件能够教什么上来考虑问题。一篇作品一旦被课程编制者选编到教材中,它的思想便受到了限制,不可能供我们无限解读了。搞清作者在文本中的思想情感、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编者的考虑这些关系,阅读教学内容便可大致确定下来。而不是“怎么都行”“想教什么就教什么”。 接下来谈一下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具体过程。第一步便是教师的细读文本。在这一过程中,引用一个专业术语就是要求教师要“裸眼阅读”,即脱开一切参考书独自阅读独立思考。教师要边读边画,边画边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文章是怎样展开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通过教师的独立阅读,教师不但对文章的字词、结构、内容、写作特点做出自己细致深入的理解,还能通过这一过程推测学生的理解程度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下面确定教学重难点打下基础。第二步考虑文本的类型。基于一些文章文体特征不显著,文体划分标准也不完全科学,现在提倡淡化文体。我个人认为,编者选文放在哪个单元是有他的倾向性的,人教版很明显的划分了小说单元、散文单元、诗歌单元新闻报告文学单元、文言文单元等等。通过作者的表达我们也可以确定一些难划分的模糊文体文本究竟归属哪一类较好。为什么非得要给选文归类?因为每一种文体的教学侧重点是不同的。确定了文体类型才能确定教学目标。第三步确定教学重难点。在确定文本类型的基础上制定好教学重点,在细读文本过程中,设想学生的理解程度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教学难点。第四步广泛阅读与文本有关的一切材料,以便应付“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把握,还是老生常谈的那一套,要求教师充分备课,备教材,备课标,备学生,备资源等等,都是对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与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素质上不去,一切都是空谈! 不写了,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是正经! 史先慧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