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预示《红楼梦》的悲剧(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新课改教材必修3的《林黛玉进贾府》为小说《红楼梦》这一博大精深的古典小说节选——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作者着墨于第三回的序幕部分, 显然是假借黛玉视觉,介绍贾府这宏观的环境以及安排《红楼梦》中重要人物的出场。而此回意义是否仅仅简单如是?惯用“草蛇灰线, 马迹蛛丝, 隐于不言, 细入无间”写作手法的曹雪芹未必单纯。宏观贾府的富贵气象与美若瑶仙的主要人物悉悉透露出豪奢家族濒于气断的悲惨结局。

    

豪奢中的衰颓

《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建筑、装饰、礼仪展示了黛玉初入贾府是其最繁盛的时刻。其中以贾母、贾政居所两处环境描写最为出色。宁国府是:“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段文字先描写了曲径通幽的垂花门、对称严整的抄手游廊和掩映其中的紫檀屏风。婉约细腻的建筑风格中透露出“庭院深深深几许”。转过屏风的婉约气韵,忽见五间上方金碧辉煌、雕栏画栋,极尽“礼簪缨之族”的豪华气派。

贾政应酬之所荣禧堂“:进入堂屋中, 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池金九龙青地大匾, 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 书赐荣国公贾源’, 又有‘万几辰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 一边是金帷彝,一边是玻璃台,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 乃乌木联牌, 镶着錾银的字迹: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作者在描写贾府环境之时,依据视觉移步的写作手法凝练而集中地写出了贾府的“荣华富贵”。贾母、王夫人住室里铺的、摆的,宝玉和凤姐身上穿的、戴的,可谓珠宝争辉,锦绣焕彩。 

文中的繁文缛节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封建贵族家庭的排场和威风。黛玉的轿子进入荣府大门后,仅走“一射之地”,便要歇下来,另换“四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此时众婆子也得“步下跟随”。到了通往内室的垂花门前落轿后, 小厮们便都“ 肃然退出”。“肃然”二字十分传神,它不仅表现了小厮们毕恭毕敬的样子,而且渲染了静穆的气氛。再者是贾母用餐的场面。一顿普通的晚饭, 便“有许多人在此伺候”、 “ 李氏捧杯,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等人吃饭时,“旁边丫环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纨凤姐立于案边布让;外间伺候的媳妇丫环虽多, 却连一声咳嗽不闻”。饭后是漱口, 盥手, 喝茶。排场之大, 礼仪之严,大概能与宫庭相论。

然而常言:月满则亏,物极必反。奢华至极总与穷困潦倒接踵相隔一线之间。更何况王夫人住处:“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三个“半旧的”与第六回凤姐口中所说的“旧日的空架子”遥遥相望,凸显出繁华辉煌之中蠢蠢欲动的暗影,与《红楼梦》的悲惨结局相互照应。

主要人物性格暗示悲惨结局

林黛玉

此回黛玉,“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聪明灵慧、面对宝玉摔玉的事件竟至伤心落泪的敏感性格又何尝不是为揭示这个不幸少女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况且众人在谈及林黛玉的病情时,黛玉说:“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脂砚斋在句中评:“惟宝玉是更不可见之人。”然而身为绛珠仙子的黛玉执意要把一生的眼泪偿还与身为神瑛侍者的宝玉。悲剧命中注定。

宝玉

关于宝玉,本回《西江月》中诗句有云: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然而脂评:“末二语最紧要。只是纨绔膏粱,亦未必不见笑我玉卿。可知能效一二者,亦必不是蠢然纨绔矣。”表现出宝玉的所作所为不合封建正统观念,于世俗常情也格格不入。

其中宝玉摔玉的细节更能体现这一点。初见黛玉宝玉便问:“可也有玉没有?”不见妹妹有玉便摔而弃之。玉,世间万人视之异宝,独他有之,宝玉却视万人景仰之物为粪土。可见他的内心散发的是迥异于人的芳洁魅力。

世俗偏爱工巧之人,怎容得下蕙芳揽茝的宝玉?

凤姐

凤姐为贾府掌财之人,第二回借冷子兴之口道出了她是:“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貌似贾府终于有聪慧能干之人拯救悲剧了,可是曹老却先从面相上击垮读者的臆想:“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三角眼、吊梢眉不仅写出凤姐之美,更暗示出其“心机又极深细”。

其次曹老有细节云:王夫人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脂砚斋评:“不见后文,不见此笔之妙。”而三十九回凤姐心腹平儿对袭人说:“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细节暗示了这位掌管财政的精明之人背后尚存“见不得人的勾当”。正如七十四回探春所言:“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本回仅七千余字,作者都或是精心安排,或是轻描淡写,浅淡之间向我们展示了那“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悲”和“哭”,预示了红楼一梦的没落衰败。胡朝晖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