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滋味足——汉派文化主题写作示例(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武汉市汉南一中 张大勇

【命题原创】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热干面是江城人的特色早点,一个武汉人一生吃的热干面大略可以用吨计,以至很多离开武汉的武汉人记忆里的家乡就是热干面。其实,热干面不限于武汉,其影响已辐射到湖北各地,可以说热干面是湖北的“名吃”。地道的热干面选料上乘,制作讲究,吃后余香满口,以老字号“蔡林记”最为著名。然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热干面日渐式微,“蔡林记”被迫从武汉最繁华的江汉路撤出。如今,热干面只能栖身大大小小的排档或饮食摊,由于掺杂使假和制作失范,热干面成了“热面干”。

与此同时,山西刀削面、河南手擀面、兰州拉面等北方面却在江城扎下了根。

后起的“侵入者”方便面也不甘示弱,“康师傅”“来一桶”已成为餐桌常客。湖北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之一。

在早餐面类中,热干面、北方面和方便面三分天下。但湖北人最爱的还是热干面。

请全面认读材料,扣住材料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字数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及原因】

这道作文题力求突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展现地域文化的魅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衣食住行,食列其二。饮食文化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汉味热干面的选料配方、制作方式、食用方式等,无一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地域特有的审美意趣。它是物化的,是湖北饮食演进的一块“活化石”;它又是文化的,是湖北精神和汉派性格的象征。

其次,命题努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变革。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就建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明确要求“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2006年高考作文题甫一露面,媒体就一针见血:内中无一忧民字。矛头直指高考作文题远离现实,游戏文字。就本题而言,“热干面”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是单一的,又是群体的;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仅湖北,象“蔡林记”(热干面)“四季美”(汤包)“小桃园”(煨汤)“老通城”(豆皮)“冠生园”“汪玉霞”(月饼)等老字号如今都是踪影难觅,它们或因经营难以为继而自行了断,或在旧城改造中一迁再迁,或在合资改制的大潮中改换门庭,原汁原味的老字号只留存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的记忆里。放宽眼界,全国范围内老字号的衰落消亡更是触目惊心。如何对待“老字号”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现实且不能回避的问题。中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增进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第三,湖北人写自己的文化,思考身边的现象有力于培植对地域文化的感情,有利于增强“向生活要作文”的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写作的心理负荷。

【思路指导】

这是一道给材料非命题作文题,文章立意须“全面认读材料,扣住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涵精髓是这道作文题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扣住材料”“全面认读”呢?

一抓对象。弄清对象的数量、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本则材料涉及的对象有三个:热干面、北方面和方便面,热干面衰落了,一退再退,丢城失地,让出传统地盘;北方面坚持着,小敲小打,见缝插针,寻求一方落脚之地;方便面红火着,风头正劲,蚕食鲸吞,挺进主流腹地。面类三分,各占其一。准确把握对象的相关信息是作文不可或缺的一步。

二抓真相。材料以“面”为内容,分析材料要看“面”,但又不能仅仅只看“面”。“面”只是浮于材料之上的一个表象,它具有丰富的潜台词。从文化层面而言,热干面代表的是一方地域文化,即人文气质独特的汉派文化,易中天先生就将易做易食之热干面作为解读武汉人爽朗干脆性格的文化编码。北方面所代表的是更大范围内的本土文化,它与热干面文化同属民族文化的范畴,不同的是它是一种脱离了原生环境、向外拓展的本土文化,而方便面代表的则是后起的“舶来文化”,是受到年轻一代追捧的新生文化,可视为“侵入者”。从理性追问层面而言,“面”也是一种符号,一种触发思考的符号。比如,读罢材料,读者自然会追问:热干面的衰落、北方面的坚持以及方便面的勃兴其背后原因是什么,热干面的未来在哪里,三分天下的局面可维持多久等等。此外,还可从文化保护、传承与变革、宽容与共赢等层面思考。解读材料时要在寻求真相方面多用力。

三抓倾向。所给材料并非纯客观的,藏于文字之中的情感倾向是可以体察到的。“热干面选料上乘,制作讲究,吃后余香满口”流露的是自豪和喜悦,“热干面只能栖身大大小小的排档或饮食摊”表现的是对热干面衰落的惋惜,“湖北人最爱的还是热干面”是挥之不去的想念,“北方面却在江城扎下了根”“后起的‘侵入者’”各自的情感态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抓住以上三点,基本可以做到“扣住材料”“全面认读”了。在此基础上,或从三者兴衰发展的层面着眼,或从各自所代表的文化着手,或从世人对三者的微妙态度着笔,当然也不排斥其他写作角度。只要言之有根,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均可成文。

【写作素材】

1、“我们蔡林记面馆现在只有七八个人,有事大家都在电话里说说,真正的支离破碎——没有经营场地,没有技术人员,没有政策支持。”蔡林记热干面馆书记兼经理刘社军说,曾红遍武汉的蔡林记,如今只有3个连锁加盟店,此外,在武昌首义园有个小窗口。武汉人对“老字号”的热爱毋庸置疑。刘社军说,他们偶尔参加一些美食节等活动,推出的蔡林记热干面十分受欢迎。汉口民生路的徐婆婆说,年轻时,吃五芳斋的粽子、汪玉霞的月饼,在长生堂剪头发,生病了在叶开泰买药。现在,这些老字号大都看不到了。

  2、“头顶马聚源,身穿八大祥,脚踏内联升。”旧京流传的这首民谣,头一句说的就是诞生于清嘉庆22年的马聚源帽店。那时,上至朝廷官员,下至普通百姓,都以能拥有一顶马聚源的帽子为得意。

如今的马聚源原址,已变成了“大栅栏旅游商品市场”,珠宝、玉石、头饰……琳琅满目,惟独没有一顶帽子。不仅是马聚源,大栅栏目前尚存的老字号中,多数都采取合作经营、出租柜台等方式苦苦支撑。百年老店谦祥益绸布庄,引进了个体合作者,“流水”比五六年前还是少了一半。曾经日进斗金的瑞蚨祥,老职工们回想起当年每天要补十车货的红火场面,无不唏嘘。

  大栅栏商业发端于明代,清朝和民国昌盛,最多时聚集了三百多家老字号。有关部门调查,解放初期,大栅栏商业街中还有老字号七十多家,如今只剩下十几家,近六十家老字号消失了。大栅栏老字号消失,有商业街区整体环境变化的因素,老字号自身也存在问题,如产品多为手工制作,难以形成规模生产;传统工艺跟不上时代步伐,经营服务手段保守等等。

3、中国制造与自主品牌论坛发布消息:目前中国国内老字号企业在商海沉浮中已有70%破产,幸存下来的经济效益乐观的不到20%,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的则属于凤毛麟角。知名老字号企业怎会陷入如此不景气的境况呢?中国工程院郭重庆院士分析说,大多著名品牌的丢失不完全是产品实力问题,其中牵涉到企业资本实力、市场经销能力、管理能力等,其中产品无创新,甚至部分生产线甘愿进行贴牌生产,贪图眼前利润,是导致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举例说,一件在中国加工的Hugo Boss衬衫,在美国纽约最繁华的第五大道的Saks Fifth Avenue百货公司的零售价是120美金,在这120美金中渠道商Saks Fifth Avenue赚了72美金(占60%),名牌商Hugo Boss赚了36美金(占30%),而中国的制造商只赚取了12美金(占10%),而大多数时候,中国的制造商们还在打价格战,很可能只以9.6美元(8%)的报价,争抢订单,最后中国制造商的利润率往往跌落到1%至2%。

此外,老字号品牌缺乏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老字号恒源祥总裁刘瑞旗介绍说,虽然该公司品牌资产评估有亿元以上,但是当他拿着公司的品牌担保到银行贷款时,却被告知无形的东西不能抵押。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可口可乐总裁则宣布,即使公司一夜化为灰烬,也可在短期内重建帝国,因为很多银行会因“可口可乐”这一无形品牌争而先恐后给他贷款。

4、2006年8月23日,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的“首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显示,我国百强老字号的品牌总价值为460.74亿元。“同仁堂” 以29.55亿的品牌价值名列榜,“恒源祥”和“云南白药”位列二、三名。百强榜中,位居末位的“老杨明远”的品牌价值为0.15亿元,与名列榜首的“同仁堂”(29.55亿元)相差近200倍——老字号之间的“两极分化”正在拉大。另一个鲜明的特征是,位居百强之巅的老字号企业早已驶离了“单店经营”“子承父业”的原始阶段,凭借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成熟的盈利模式、积淀已久的历史商誉不断发展壮大。

5、安藤百富,原名吴百福,1910年出生在中国台湾嘉义,方便面之父,日本日清食品公司的创办人。靠“能给消费者方便就能有销路”的经营要诀,吴百福使日清食品公司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方便面制造企业。信守给消费者方便这一宗旨,使他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他的方便面风靡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50%。安藤重视知识产权。方便面很快成为时代的宠儿,效仿者不断出现。1959年,方便面消费量为7000万份,到1961年,消费量已急增至1亿5000万份,生产厂商超过100家。市场上也开始出现粗制滥造的方便面。安藤很快意识到,必须规范市场,才能维护新产品的名誉。1960年,他打赢了方便面著作权官司,第二年注册了“鸡肉拉面”商标。1962年,安藤取得“方便面制作法”专利,并据此向113家同业发出警告。但到1964年,安藤成立日本拉面工业协会,把方便面专利转让给业界。安藤说,此举是为了把行业做大,从而给庶民提供价廉物美的方便面。

6、易中天先生以“楚王问鼎中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刘备借荆州”等典故为例,将湖北人的文化性格总结为:自强不息、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生命顽强;耿直豪爽、热情仗义;敢作敢为、足智多谋。对地域文化,易中天先生认为,“文化”这个词中更重要的是“化”这个动词——以人类文明化成天下。各民族、多地域文化融汇为中华文化的和谐结构,荆楚文化正是这多元中的重要一元。他不赞成“推广地域文化”的概念,“应该是交流、展示,而不是推广。地域文化正是要强调并保留各地的优良传统、个性特征和魅力,并统一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前提下,才能形成真正的和谐文化。”

【构思举例】

这道作文题是比较开放的,可以选取的主题很多,允许海阔天空,各抒己见,只要于文有据。

下面举出三例以启迪思维。

其一,以“应时与发展”为内容,从三者的发展与时代社会的关系进行阐发。热干面曾经的辉煌,与其顺应时代、应时而动是密不可分的。热干面诞生于二十世纪初叶的大武汉,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南来北往的人流中为生计奔波的普通民众居多,商业的繁荣聚集了大批的市井阶层,所以热干面一开始就将消费群定位于市井百姓,设摊简易,价位低廉,口味大众。正因为摸准了社会脉搏,所以一炮而红;而后来,社会进步了,变革了,而热干面对此视而不见,赖以生存的敏锐与应变丢掉了,故而江河日下。同为本土饮食的北方面如手擀面,抛开机器,纯手工制作,满足了当今民众“返璞归真”的消费心理;拉面现拉现做,兼顾了消费者的“现场感”与“安全感”两大需求。所以它们在大都市立足并不奇怪。方便面就更无须说了,它卫生便利,适应了社会节奏加快的变化;它口味众多,装潢别致,推出青春偶像作为代言人,将消费群瞄准追赶新潮的青年;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模经营,营销方式灵活等等,所以它后来居上、咄咄逼人也就很自然了。从三者的对比中,热干面对自身应有清醒认识,不必恋栈,不必怨艾,取长补短,奋起直追,力创第二春。

其二,选定“饮食与文化”为主题,写文化散文。热干面诞生于偶然。上个世纪初,汉口长堤街关帝庙一带有个姓李的熟食小贩,一天出市后还剩下不少面条。他怕馊了,便把面条煮了一下,捞起来晾在案板上,谁知不小心碰翻了麻油壶,油全都泼在面上。李包懊丧之余,灵机一动,便索性将面条与麻油拌匀,然后扇凉,第二天上市时将面在水里烫几下,捞起来放在碗里加上作料。这一天的面条比哪天都卖得好,一个新的小吃便在偶然的失手中诞生了。热干面的诞生反映了湖北人性格中的机智与应变,善于化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北方面原汁原味,不贪大,不冒进,不卑不亢,顽强地在大都市安营扎寨,体现了北方人忠厚、实在、忍耐、沉着同时不乏灵活的文化底蕴。方便面代表时尚,代表节奏,代表自信,代表着现代工业文明。三种文化各有所长,热干面文化要适时增进北方文化的实在坚韧、新生文化的自信新锐,这样才会散发更久长的文化魅力。

其三,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不适用于商品规律”的角度立意。“蔡林记”等一大批老字号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迷航乃至消失是令人痛心的,这样的局面凸现的其实是历史的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商品经济之间的矛盾。要老字号去旧立新,用现代商品经济的那一套法则去生存,无疑是割断历史,无视文化。老字号之所以成为“那一个”,是因为其特色,其个性,其稳定性,而商品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批发制造,速生频变。要让承载深厚文化的老字号与一身轻的新生经济共舞对老字号是不公平的,所以不能用商品经济规律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任其自生自灭,而应许以更宽容、更人性化的方式,扶植、保护老字号,这才是对文化、对历史负责。

【误区指正】

这道作文题最容易在以下两方面出现问题:

一是片面化。材料涉及的对象是三者,但写作者(特别是湖北学生)容易受情感左右,先入为主,围住热干面大谈特谈,而将其他二者撇在一边,置之不理。这样剪材,不能说是离题,但至少算不上全面得体。显然,只谈一点并不符合材料的重心,也不是命题者的初衷,更不没有显示出横向分析的宽度。不是说不能重点谈其中一方,但要注意分寸,可以侧重于一方,兼顾其他两者,联系观照,有详有略。如能做到三者合理搭配,全面顾及当然是上选。另外,片面化的第二种表现是看待问题绝对化,如可能把热干面的衰落归咎于方便面的入侵,将热干面与方便面对立起来,提出驱逐方便面以保护民族品牌等等。这样立论,爱国之心固然可嘉,但理性不足,须知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回避竞争、排斥对手是短视的,也是注定行不通的。所以立论时辩证思维、理性思想不可或缺。

二是政治化。高考作文会与政治热点挂钩,不少人的潜意识里就是这样认为的。生硬地将作文与政治牵手贻害无穷。关于热干面与方便面之争,有人会上升到“经济侵略”“文化侵略”的高度来看待,高喊“狼来了”“该出手时便出手”;有人从热干面的衰落看出了崇洋媚外,世风日下,民族文化比不过外来文化,“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还有人从老字号的消亡看出政府漠视传统文化,严厉批评政府无能,行政不作为;当然也有人从热干面、北方面、方便面“三足鼎立”之势中读出了“和谐社会”。高中生思维即敏锐又不乏偏激,特别是碰到涉及到本民族利益的一些问题(如材料所说)时,思想很容易激进,动辄以“爱国”“责任”架空理性,剑走偏锋,激扬文字。实事求是地讲,作文与政治对号入座的情形并不多,作文也并不是政治的附庸,要将关注社会与仰政治鼻息区别开来。作文有必要坚持就事论事,反对上纲上线;坚持客观冷静公允,反对冲动简单粗暴;坚持开阔视野,个性思考,反对定势思维,从众跟风;坚持为情造文,反对察言观色。

【优秀例文】

半世繁华半世愁

武汉市汉南一中  王颖

小时候,早点中最熟悉的,莫过于浓郁的芝麻酱香,吃前轻舔一口,沙沙的质感。吃过热干面,小伙伴们都成了小棕猫,还撅着嘴,嫌吃不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长大的我们,都忙着尝新鲜。一大团和好的面,或顶在头上,或托在手中,方正的刀在来来回回,短短扁扁的面条儿跃起,像小白娃娃,排着队跳入锅里。还有拉面馆里的戏法,每天都上演着“面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数”的奇妙。生活节奏越快,我们越需要速度,方便面由此登堂入室。时至今日,热干面、北方面、方便面已呈“三足鼎立”之势。

昔日的繁华,沉淀的记忆里,像老照片中穿旗袍的女子,独立守着蒙尘的美丽;像江南古镇的青石街道,沉默地等待跫音响起;又像倾圮的女墙,遥望淮水东边的明月,追忆……

无奈。岁月为何要侵蚀百年的蔡林记?为何要一点点剥夺几代人的思乡情结?

百年老店仿佛已是风烛残年,心未老,却又不得不退出繁华,已渐行渐远的繁华。然而还有什么能在余香泗溢中支撑起我们的思念,我们的乡情?方便面?不,它就像一个八十后的嘻哈少年,过于浮躁,容易上火。北方面?也不是,它来自北方,终究只是过客,美味却缺少历史的沉淀,岁月的洗练,根基毕竟太浅。

两年前,我去广州旅游,吃着一棵棵小白菜,甜甜的番茄,甚感欢喜。然而吃了几餐饭后,便再没了食欲。直到最后一天,一盘得辣麻婆豆腐,才令我食指大动。回到家,路过早点,闻到熟悉的香味,突然一种久游而归的心情泉涌而出,我们的心一下子瘫软了。

现在,排档和饮食摊都掺杂作假,制作失范。原来熟悉的味道一点点变得陌生,让人不知所措。如何才能留住它?或许,在这“效益”时代里,如何也留它不住了。但我是不舍的,所以江城人都是不舍的,那承载了多少豆蔻年化、晏晏言笑的郁香,在无奈与落寞中,一点一点地飘散,飘散……消逝!

试问多年以后,我们离开了家乡,思乡情结寄托何处?

想必,蔡林记亦是不甘服老,热干面更不愿就此败落,它们渴望中兴,它们在为身上所承载的而担忧。

江城人都还在惦记着、挂念着、关注着……我们不愿让它像北京的胡同,在几抹斜晖中没落,也不愿让它像乌衣巷与虾蟆陵一样,成为一个历史的符号,我们在盼望,盼望着它的中兴。

我们心中的乡情永远鲜活,永远散发饱含情感的酱香。

半世年繁半世愁。

穿过岁月的,还有那一世的乡情。

【例文点评】

此文以热干面情结为线娓娓道来,有对热干面美味的留恋,有对热干面衰败的哀伤,有对热干面中兴的期待,内容饱满,情感真切,语言优雅,显示出古典文学的滋养。

评分:23+24+9=56。

热干面:前世今生

武汉市汉南一中  尹诗

热干面,顾名思义,是一种又热又干的面条。热干面是武汉的特产,大街小巷随处有卖,还从未听到过没有尝过热干面的武汉人——可以想象热干面在武汉的普及程度了。

据传,热干面是在极偶然的情形下被“发明”的——有一个卖面条的小贩,由于生意不太好,当天的面条没有卖光,夹生面条又不可以隔夜,否则会变质,如果丢了,又嫌可惜。于是小贩把面条抹上一层香油,晾在担子上,第二天在开水中一烫,捞起,加上各种调料、酱汁,没想到味道竟是出奇的好!于是热干面就这样流传开来。

一碗热干面、两根油条、一杯豆浆,武汉人亲切地称这为“过早”。然而,在街头巷口买到的热干面并不是“正宗”的热干面,正宗的热干面,光调料就有一十二种:虾米、叉烧肉、大头菜、葱花、纯碱、白醋、味精、酱油、芝麻酱、芝麻油、小磨芝麻油、辣椒面,制作起来也不容易,怎么也要六七道工序。做出来的热干面油润、滋味鲜美,而普通早点铺不仅调料不全,还偷工减料,一些早点铺为了降低成本,甚至用便宜的花生酱来替代芝麻酱,使热干面的香味大打折扣。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面点入侵武汉,早点领域,不是热干面的天下。越来越多的人盯上了外来小吃:桂林米粉、河南刀削面、天津狗不理、“康师傅”“好劲道”等。而热干面,由于样式单一,已不被时下年轻人青睐。难道热干面就这样淡出我们的视线吗?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有人尝试以热干面占领外地市场,却往往以失败告终,原因无他——味道不够地道,没有特色。表姐曾经在深圳吃过热干面,令她“非常难忘”,当她质疑店主面里为何没有芝麻酱时,店主一点茫然:“芝麻酱是什么?”——原来遇见了“盗版”。

于是,又有人决定效仿方便面,在速食领域开创一片大地。可是由于技术不过关,难以保质,“大武汉”牌热干面仅仅昙花一现便再没出现过。

其实,要改变热干面现在的局势,无外乎“创新”二字。

首先,可以选用新型原料——面条为什么非得用小麦做不可呢?玉米、大豆,甚至高粱都可以尝试啊!

其次,按照营养要求调整配方,做到科学化、营养化、合理化。

再者,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新品种。“红烧牛肉味热干面”、“酸菜鱼味热干面”,甚至“巧克力味热干面”——加入一些流行元素,可以迅速打开年轻人的市场。

积极研究使热干面长勺保鲜的方法,使用现代机具,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使生产机械化、储存包装化和食用方便化。

如果经过一番整顿创新,重新杀回市场,“改版”后的热干面一定会风头更甚。

【例文点评】

此文对材料把握较为全面,视野开阔,热干面的历史、现状,热干面的无果而终的突围以及作者的破冰之道,一一涉笔,从容不迫。层次明晰,语言流畅规范。为热干面开的处方体现了一定的创意。

评分:21+22+7=50。

乡味——热干面

武汉市汉南一中  郑薇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是孟郊的句子,人与疲马羁禽无异,高飞远走,疲于津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叶落归根,游子们为的是一份乡味,难改的也是一份乡味,乡味并不单纯指家乡难懂的土话,还有那些家乡的风味小吃——那给你味蕾以最原始的刺激的味道,那伴陪你度过懵懂少年,给佻人生最初的启迪的食物。

我出生于汉水与长江交汇的武汉,在这片普产水稻的平原上,武汉人却发明了一种既融合北方的炸酱面又有自己特色的早点——“热干面”,它的制作方面极为简单,把煮熟的面条在煮沸的水中烫一下,再配上调料,搅拌均匀便可食用。其实面条本身无味,全凭调配得宜,一抹金黄的面条静卧碗中,像是美人头上才梳栊好的发蓬,一根不扰,加上白的盐,黑的椒、晶状的味精,最好再来点鲜嫩的葱段,最后浇上武汉特色的芝麻酱:这不黏不稀的酱配上韧性十足的面条,别看那小小一撮面,七八样佐料加上去,硬是“扎实”(武汉方言,意为“了不得”),来往过客就是不饿也能连馨二三碗。

在六七十年代的武汉,最繁华的地方莫过于“六渡桥”一带了,往来商旅络绎不绝,小败走街串巷,大名鼎鼎的“蔡林记”就坐落于此,据上一辈人讲,那时候的“蔡林记”门庭若市,人声鼎沸,甚至有人为了一碗面大打出手,这样让人不分等级伸手抢购,不分阶级雅俗共赏的平民化食物,往往最能代表一方不土,一方人。

“热干面”将南北面食融会贯通,就如武汉人的八面玲珑,所以素来就有“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说;那面条特有的咬劲儿,就如武汉人身上所具备的坚忍不拔的意志,那芝麻酱厚重独特的醇香,象征了武汉这座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整碗面微辣的口感,免除汤汤水水的繁琐,更是将武汉人那股干脆豪爽的气质概括得淋漓尽致,有人说是古灵精怪的武汉人发明了热干面,也许更准确的说是那一碗碗鲜香的热干面孕育了独特的武汉人。

而在如今繁华的步行街,蔡林记早已黯然退场,只有街头那尊“买热面”的雕塑在诉说热干面昨日的辉煌。一种食物的兴趣与没落是由多方面原因所引起的,这早已无从考证,我只希望在这座日渐国际化的大都市中能保存一份道地的武汉味,让那归家的游子品尝到家乡的风味,让那归根的落叶找到曾经的回忆。

一方食物往往代表一方文化,这千锤百炼得从留传的精华,不能被遗忘,也一定不会被遗忘。

【例文点评】

此文从“文化性格”层面对热干面进行抒写,乡土气息浓郁,体现地域文化之美,有文化散文之情韵。语言干练传神,长短交错,富于变化。不足之处处理材料时有所偏废,对其他二者未有着笔。

评分:20+23+9=52

也谈“入侵”

武汉市汉南一中  刘亚飞

“喂,问阿慧她们明天吃什么,我好帮你们带早点。”

“我吃拉面,他们都吃刀削面。”

“知道了,一碗拉面,两碗刀削面,再加自己一份热干面。对了,还有小希的方便面。

“不是吧,你吃热干面?最不好吃了……”

于是第二天早上6时59分,二碗拉面,二碗刀削面再加两袋方便面安静地坐在桌子上。

以上是昨天我和同学的一段对话。这看起来的确像是一段废话,可从这些“废话”中,我却看到了悲哀。

武汉的热干面是全国闻名,一个武汉人一生吃的热干面大略可以用吨汁,以致很多离开武汉的武汉人记忆里家乡就是热干面。

可是现在呢?热干面日渐式微,提到它我们就摆摆手说不好吃。一些后起的“侵入者”杀进武汉,像山西刀削面,河南手擀面,兰州拉面,还有方便面等都已在江城扎下了根。热干面的大本营——老字号“蔡林记”也不得不从最繁华的江汉路撤出。

这不仅仅是一个吃的问题。吃什么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不吃热干面而吃方便面也不见得就不爱国。但是,我从热干面的被冷落想到了另外一些问题,我看到了另一些现象。

不知何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变得冷冷清清;圣诞节,我们忙不迭地忙着买礼物,买贺卡,碰人就来一句“merry Christmas”;何时,中国的名著被丢入遗忘的角落,而手中捧着符号泛滥的韩国言情;麦当劳、肯德基门庭若市,而中国小吃前却门可罗雀;时髦少年只知有“情人节”,而不知“七夕”为何物……

中国,丢了吗?

不,没丢。地图上,中国还是雄鸡。但眼睛向四围瞟一眼,蓦然发现,我们丢的是“中国味”。

中国自古吃外国的苦头就不少,可为什么打心眼我们还对外国心怀崇拜和向往呢?

现在中国站起来了,是否还在挨打呢?我肯定地回答:“是!”只不过,现在我们一边挨打,一边大喊着“打得好!”

这是什么原因呢?还是那两个字——落后。是的,我们国家正在走向强大,今天没有什么国家敢小瞧咱们,在经济上、军事上我们不会挨打。但在思想上、意识上、文化上我们却自短三分。我不反对吸取外国文化,可是我们不必厚此薄彼,将自己的东西视为敝屣。纵观当今,我们的电影,我们的着装,我们的生活方式,都在走西方路线。我们的儒教蒙上了灰尘,只在遥远的日本、韩国走俏,然后再漂洋过海,再在国内热闹一阵子,我们更热衷于谈瑜伽,谈梵学。我们的唐装,可以在APE会议上闪亮登场,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是愿意穿阿迪达克,穿花花公子,甚至当红影星都以和服照当封面照。

美利坚有他们的开放,法国有他们的烂漫,日内瓦有他的坚守……中国呢?

文化“入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丢魂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例文点评】

此文从“文化入侵”的角度批驳了当今扭曲的文化心理,眼光犀利,鞭辟入里,多有警策之语,显示了作者对社会热点的深入关注和独到思考。可以改进的地方是,文中罗列现象过多,冲淡了深入的分析;另由“面”到“文化入侵”的过渡有些仓促,可以适当充实笔墨。

评分:22+23+8=53。

【共享空间】

这则作文材料还可衍生出其他话题:

发展才是硬道理。评价事物的生命力,能否发展是一个重要标准;看事物的前景,是否有发展的空间、发展的后劲又是一个重要标准。总而言之,发展是不变的准绳。就像热干面,虽然家乡人对其怀有深厚的感情,但由于种种原因,它还是被逐出主流市场,发展前景黯然。感情不能取代实力,发展才是硬道理。万事万物都要在发展上罄尽全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界之变是绝对的,因此事物要顺变、应变,而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事物才能适应竞争与选择,获得长久的生存。热干面的衰落、方便面的勃兴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多元共存优于一统天下。“一花独放不是春”。从某种程度上说,热干面终结一统天下的局面并非是坏事,“面类三分”可以互相竞争,取长补短,消费者也由更多选择的自由。一统天下体现的是单一、垄断与固步自封,多元共存更切合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困境的两面性。与其他许多事物一样,困境也不全然是坏事,置之死地而后生,“面壁十年图破壁”从古到今都在上演。热干面由盛而衰,固然是压力,是挑战,但又何尝不是机遇呢?

文化的包容。十三亿人只信奉一种文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社会日益开放的背景下,文化的渗透、碰撞、交融已成为一种常态。像2006年岁末发生的十位博士联名写信抵制圣诞节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排他主义,文化专断不合时宜。爱热干面的爱你的热干面,爱方便面的尽管爱你的方便面,各得其所。

其他的主题还有“共存、共荣与共赢”“老与新(老牌与新锐)”“优胜劣汰”“恋旧与革新”“传承与发展”“借鉴与发展”等等。



作者邮箱: zhangdy69@tom.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