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课堂于学生 ---刍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在我省,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已三年有余了,几年来,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坛上呈现出一派新气象,师生教与学的行为已出现了可喜的变化。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教师教学行为与新理念相悖的现象还是不少见的。例如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在今天的课堂上仍不难找到其影子,笔者就曾有过这样的教训,这是与新课程背道而驰的,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认真思考,加以纠正。

   我们常常是借口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弱,或是深怕学生学不懂,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怕课本教不完,以致赶进度,急于把课本教完,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结果可想而知。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切实领会新课程理念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理念,过于看重接受式学习方式,冷落和忽视了发现式学习方式,冷落了发现与探究。没有认识到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同时,也是传统课程观教师教教材旧观念(而不是用教材教)在作祟。至少说明了教师在运用新理念教学上还没有大胆地迈出步伐,还缺乏勇气。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学生只有亲自参与学习、钻研、感悟、理解、思考、训练等活动,才能获取属于自己的知识,形成技能。

   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也认为,认识不是来源于客观现实本身,而是来源于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知识,是主体性的人的创造。所谓“建构知识”,是指知识是不能简单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由以上理论可见,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是无法真正达成教学目标的。

   那么,为了适应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需要,我们应怎么办呢?笔者以为,我们应彻底转变观念,与旧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决裂,“放下镣铐跳舞”,还课堂于学生,对此我深有体会,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为例,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抓住以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时,重点研讨了描写了背影段落(第6自然段),让学生揣摩的就有这样的问题: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作具体分析。学生对问题做出几种不同的回答,有的说写外貌只是交代父亲的穿着打扮,有的说写外貌表现父亲的身份,有的说是为了表现生活的困难,更突出表现父爱,等等,说法不一而足。经过讨论、分析、思考、比较后,学生才逐渐的认识到外貌描写突出了生活的拮据,呼应了上文家庭惨境的内容,更表现了父爱的真挚、难能可贵,这样学生就有真切的感受、理解,认识就会更加全面深刻了。与此同时学生也得到了思维训练。在引导学生体味这篇散文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时,我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去体味、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学生回答不好,我也不越俎代庖,学生的表述初始时可能只是点到了问题的皮毛,并没有触及关键,不够全面,不够准确,我允许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理解,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理解、荒谬的理解,然后,通过学生不断的思考、争论、比较、辨别,教师的启发、引导、补充,使学生获得全面、准确的认识,并自己组织语言作出最贴切的表述。如理解“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一语言描写时,学生或说表现父亲乐观,或说表现父亲的自信,或说父亲劝儿子不要伤心,或说父亲教育孩子不要悲观消极,诸如此类。对错误的回答我并没有表露出失望,也没有急于将现成的答案告知学生,“灌输”给学生,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没有多大的收获了。我首先指导学生紧紧围绕文章中心去理解,切中肯綮。然后学生在对多种不同的理解进行比较后,最终学生找到最为准确的理解,即这段语言写的是父亲怕儿子过于伤心,劝慰儿子,表现了父亲对儿子体贴入微。在这里,学生很可能会用到很多词汇,但“体贴入微、无微不至”无疑是最为贴切的,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体味、思考、比较、遣词造句,领会了父亲的深情,思维、语言得到了训练,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个十分平常的例子,做法也没有什么突出新奇之处,然而却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做法,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方面,如精讲多练,以学生的多读多讲多练代替教师的多讲,可以多尝试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等,所有这些做法,都是对学生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我们应学习新理念,贯彻新理念,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还课堂于学生。

   时代在进步,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 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 顺应潮流,勇于改革,锐意进取,迎来新课改的春天。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