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的民主——论贾母在大观园中的“民主”作用(人教版选修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论贾母在大观园中的“民主”作用

贾母在《红楼梦》众多人物群像中无疑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平儿的有名无姓相反,她的有姓无名体现着尊贵和权利,就像历代皇帝的名字鲜为人知,却丝毫不影响其威镇九州一样,贾母就是荣国府的太上皇:候门小姐的出身给她打上了尊贵的烙印;贾家的富贵的因袭使她集尊、富于一身。儿孙满堂,尽想承欢于膝下又使她可以安享晚年。于是,她的生活在富有阶级感的同时也富有了时代的色彩。作为荣国府的至高无上的老封君,他身上有许多封建的东西,但作为一个老太太,一个富有的老太太,一个尊贵的老太太,又使她有能力有条件有机会为大观园的儿女们提供可发展民主的环境,营造可开展民主生活的氛围。而上年纪人“隔代爱”的心理需求又使她对孙辈的“缺点”(即民主思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认为没什么了不起,或者根本就不承认。这样,不仅使她的封建意识变了味,而且在客观上成了大观园民主思想的保护伞,起到了荫护大观园民主的作用。

一 、既富且贵的贾母为“民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 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四句“俗谚口碑”在《红楼梦》中是被当作“护官符”展示出来的,但却无疑表明了四大家族的权势与富贵。他们彼此用婚姻的纽带紧紧连结,然后上通朝廷,下结州府,互相勾结,盘根错节,既世袭官爵、占有大量的土地,又放高利贷,形成一个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三位一体的剥削集团。而贾家不仅有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盛过去,更有着在四大家族呈衰微败落景象时却还维持着一定的财势局面的现在。他们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轻罗软缎,用的是金盘玉盏,住的是殿阁楼阙。他们吃一顿饭的钱,在刘姥姥眼里就够“庄稼人过一年的了”;他们通府上下不过几十个主子,全府却有四百余号人丁;姊妹们每人身边就有十一人服侍。其奢华可想而知,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充分说明了贾家的富贵和贾家人的尊贵。而贾母作为贾家的最高统治者,其富贵的程度就更不用说了。富贵的贾母在贾家拥有特殊的地位和至高的权利,他的话就是法律,就会理所当然的受到尊重并得到执行。这就使她不仅有能力而且有条件为大观园的儿女们提供理想的,当然也是赖以滋生民主思想的生存空间。看到黛玉幼年失母,她即“遣了男女船只来接”;想到湘云寂寞,隔三岔五即接了来家。如果她没有丰裕的物质基础,如何承担黛玉的抚育费用,如何大兴土木建起有楼台亭榭的省亲别院以至后来发展成众儿女滋生、发展民主的乐土?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论昭示人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艺术的发展规律也告诉我们:当人们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需求之后就有了精神上的追求。贾母的物质生活无疑是充裕的,充裕的物质生活决定了她的享乐主义,而她的尽情享乐在客观上便起到了营造活跃的、自由的民主氛围的作用。第二十二回“贾母因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一发喜乐,便命速做一架小巧精致的围屏灯来,设于堂屋,命她姊妹们各自暗暗的做了,写出来,粘在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贾政罢朝,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大家说天取乐。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唯唯而已。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质,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钳口禁语。黛玉本性娇懒,不肯多话。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贾母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他去,好让她姊妹兄弟们取乐……”后贾政走后,“只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锁的猴儿一般。”以上这些无不说明既富且贵的贾母在客观上起到了为民主思想提供了滋生、发展的土壤的作用,她是大观园儿女们民主思想的保护伞,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折射的民主。

二、慈爱的贾母为“缺点”——民主思想的滋生、发展提供了爱的荫护

    在整部《红楼梦》众多人物之中,人们喜爱黛玉但腹诽她的爱耍小性子;气宝钗替代了黛玉成了宝黛婚姻的阻碍,却赞赏她的豁达大度、充满同情与怜悯的美德;恨凤姐的毒辣、狠毒却欣赏她的精明能干;而对贾母,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她对孙辈的慈爱:她溺爱孙子,怜爱外孙女,宠爱孙媳,甚至对女奴她也偏爱有加。我们且以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为例来说明贾母的慈爱。先看贾母对黛玉的爱: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的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肉叫着大哭起来。贾母对黛玉的爱由此可见一斑。但正如贾母自己所言“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她对黛玉的爱是一种爱屋及乌的怜爱,是将对女儿的爱移注于黛玉。另外,黛玉已无可依托,只得来投贾府,过那寄人篱下的生活,确实不由不激起贾母这位黛玉的外祖母的怜爱之心。再看贾母对凤姐:黛玉连忙起身接见(王熙凤)。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从那满脸堆笑的面容上,从那充满戏谑的玩笑中,我们便可看出贾母那种对王熙凤的行将溢出的宠爱。最后再看贾母对宝玉:“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亲与他带上。”宝玉摔了那被合家人视为命根子的玉,贾母又是急,又是怨,又是哄,又是亲手与他带上,体现出了她对延续贾家香烟,关系贾府命运的孙儿的一种异乎寻常的溺爱,也正是这种溺爱,怜爱铸就了红楼“二玉”的叛逆,也更是这种宠爱、疼爱使王熙凤在整个贾府显得那么的春风得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女性意识。试想:如果没有贾母,大观园中初步的民主思想何以滋生、发展?而曹雪芹的初步的民主思想的创作意图又何以得到实现?他所提出的尊重妇女的历史主题岂不成了一纸空文?因此,可以毫不夸饰的说,是贾母的慈爱让大观园民主思想有了形成的可能,她的慈爱就是大观园民主的保护伞,而她身上在客观上也体现了一种折射的民主.

   (一)溺爱 疼爱使其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开明: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人物所处的时代正属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统治阶级崇尚儒家学派.尊崇程朱理学,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红楼叛逆贾宝玉却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他蔑视功名富贵,把那些热衷利禄的所谓“读书上进的人”一律骂作“禄蠹”,说风行于清朝的时文八股是“最可笑的”,人们不过拿它“诓功名混饭吃罢了.”甚至把“文谏死,武战死”,“君子杀身以成仁”这些封建道德的最高信条,也说成是“胡闹”。断然否定了儒家的“学而优则仕”的科举道路。他不愿读书,对儒家经典抱有厌恶情绪,甚至把许多儒家的书籍“都烧了”,却“杂学旁搜”,对封建统治阶级严令禁止的“古今小说”、“传奇脚本”爱不释手。于是遭到了封建卫道者的镇压,然而在宝玉挨打之际同样处于封建阵营的贾母却凭着对孙辈的慈爱之心,对宝玉百般回护。她先把对宝玉的疼爱化作了对贾政的恼怒:“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接着充分利用封建“孝道”为思想武器,充分发挥她在贾府唯我独尊的太上皇地位,对贾政严加斥责,“你原来是和我说话呢吗?我倒有话吩咐?只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叫我和谁说去!”并啐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然后通过贾政的亲随小厮传下一道命令:“以后倘有会人待客诸样的事,你老爷要叫宝玉,你不用上来传说就回了他说,我说了:‘一则打重了,得着实将养几个月才走得;二则他的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见外人,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于是宝玉“日日只在园中卧游”,自由的“杂学旁搜”。在贾母的荫护下贾宝玉才有了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才有了“摆脱”封建教育禁锢的可能。

    还有,在封建时代,人们强调郎才女貌,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认为女孩子学不学习,有没有才能都没有关系。但是,在《红楼梦》中,居住在大观园里的女孩子几乎个个是才女。钗、黛自不用说,就是“四春”中的惜春也有发展爱好,施展才能的机会。在第四十回中当刘姥姥与贾母等同游大观园时,因贾母问及园子好不好?刘姥姥说园子比画儿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了一张,好带回家去给乡下人长长见识时,贾母指着惜春笑道:“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她就会画,等明儿叫她画一张,如何?”后又吩咐说,“单画园子,成了房样子了,叫连人都画上,就象行乐图儿才好”。不管贾母让惜春画园子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单就事情本身来看却在客观上起到了知贤任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可以说是贾母的溺爱、疼爱给了大观园儿女们一个相对开明的学习环境。也正是这种开明促成了叛逆者的叛逆,使贾母在充当保护伞的同时,体现了一种折射的民主。

   (二)溺爱、怜爱在客观上促成了叛逆者的叛逆: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曹雪芹在他的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两个中心人物,通过这两个中心人物在对本阶级的叛逆中,走完自己的悲剧道路来达到批判封建社会罪恶的目的。而宝黛的叛逆性格的形成、发展在客观上却与贾母的溺爱、怜爱有着密切的联系。

    贾宝玉生在侯门公府,按其地位和身份来说,是地地道道的贵族公子,是贾府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成员。但是,由于“老祖宗”贾母的特殊溺爱,使他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缝隙中,有机会接触被压迫的奴隶、社会上一些出身比较寒微的人。两个世界的两种人物对他发生影响的结果,使他的叛逆有了最初的萌芽。而当贾府的统治者发觉后千方百计的威逼、利诱、嘲讽、规劝甚至暴力征服让他“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时。又是贾母,这位贾府的太上皇出面干涉,从而使贾宝玉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且逐渐形成了一套尽管零碎但却颇具规模的跟封建正统主义思想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而大观园中的另一叛逆形象林黛玉的叛逆与贾母也不无关系。林黛玉幼年丧母,父亲“爱女如珍”当作养子。使她少受一些系统的封建教育,固然成为她后来的叛逆的一个必备条件。但因为贾母的疼爱,将其接来家中。因为贾母的疼爱,便违背“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的古训,将其和宝玉安排在一起居住。使她有了和宝玉两小无猜的情谊和互生爱慕之心的可能。当她在叛逆的路上越走越远,在勇敢追求爱情的路上因爱情的猜忌和宝玉发生了口角时,又是贾母——这位集祖母与外祖母一身的老祖宗从中极力撮合,从而使黛玉和宝玉一样把希望寄托给了老太太,那个“心肝肉”地疼爱着她的老太太。等待着老太太的赐婚的宝黛依赖着贾母的疼爱圆着他们的追求自由恋爱的爱情梦,做着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梦。设想,如果没有老太太的“念及小女无人依傍,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没有贾母的“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里,把林姑娘暂且安置在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给他们收拾房屋,另做一番安置”以及因宝玉说“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又何必出来闹得老祖宗不得安静”后的“也罢了”;以及“元妃忽想起那园中景致,……却又想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人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又怕冷落了他,恐贾母、王夫人心上不喜,须得也命他进去居住方妥”;和后来的“那贾母见他两个都生气,只说趁今儿个那边去看戏,他两个见了,也就完了,不想又都不去。老人家急得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一世里造下的孽障,偏偏儿的遇见这两个不懂事的小冤家儿,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的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几时我闭了眼,断这口气,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他娘的,又不咽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起来了。”后又让凤姐去说和。(第三十回)如果没有老太太,宝黛的爱情何以能滋生、发展?黛玉又怎会在勇敢追求爱情的同时在叛逆的路上越走越远?因此,可以说是贾母的疼爱促成了叛逆者的叛逆。贾母在爱的掩盖下客观上站到了叛逆者的一边,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折射的民主。

   (三)宠爱、偏爱在客观上使之达到了对女性意识的张扬:

毋庸讳言,在整部《红楼梦》中曹雪芹在批判封建社会的时候,提出了尊重妇女的历史主题。作为封建礼教牺牲品的女性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必须恪守“三从四德”。然而大观园中的女性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平等观念、要求婚姻选择自主的倾向和主张解放个性的思想。而这在不同程度上都与贾母有着联系。

作为满脑子封建思想的贾母应该很清楚“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但在贾府拥有主宰家政大权的不是她的长子贾赦,总管家政的也不是贾赦。何也?只因贾母不喜欢他,便让次子贾政总管家政;在贾府,当封建卫道者贾政要用鞭子将宝玉打入封建正轨时,是贾母,这个同样站在封建阵营的老祖宗横加干涉,怒斥贾政,导致了封建教育的直接破产;在贾府,当贾赦想讨鸳鸯为妾时是贾母出面干涉从而导致了贾赦意图的无法实现---从这些事实我们可以看到在贾母身上所隐含的女权意识。而她的女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到了她身边的人。在她的爱的荫护下大观园中的女性意识得到了张扬。

大观园中的女性意识首先表现在女性有要求和男子平等的愿望。宝黛爱情之所以动人就在于他们的爱的追求是要求彼此了解、志趣一致。在以男性为主宰的封建社会,在女性从来都是被蹂躏的对象、被视为有生命的玩物的时代无疑是一种进步,是一种女性意识的张扬。在宝黛爱情的发展阶段,当宝玉对爱还不够严肃不够专一,摇摆于黛、钗之间又加上史湘云时。黛玉因宝玉独选中张道士敬献的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而与宝玉发生了口角,这口角无疑是由爱情的排他性引起的,体现的是要求对方对爱情专一的心态。这在当时那个社会,就不仅仅是一次口角,而是一个有着独立的意志的知识女性在追求爱情的时候要求彼此平等的心灵的对话。然而,作为封建老封君的贾母只看到他们“两个都生气”的表象而不,深究其“生气”的原因,便极力撮合让他们和解。这便在客观上满足了黛玉追求爱的过程中的平等需求。黛玉的女性意识的实现与贾母对她的疼爱不无关系,她的爱起到了对黛玉的女性意识的张扬作用。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大书特书且塑造的比宝玉形象的多、生动的多、深刻的多的人物王熙凤的身上同样也体现了一种女性意识,而她的女性意识更是在贾母的宠爱下得到了张扬。

凤姐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代表了贾琏对凤姐态度的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的百依百从,第二阶段的冷淡和第三阶段的休弃。我们且不论后一阶段,只说前两阶段。从“百依百从”和“冷淡”(既家庭关系方面的平起平坐)即可看出,她不依附于贾琏,不承认男子的核心地位。甚至,她要做核心,要主宰男子,主宰一切。这样的思想无疑体现出了女性要求个性解放,要求人格自由的历史内容。她发现贾琏与鲍二家的奸情、闻知贾琏偷娶后之所以“气得浑身发软”“歪在枕上出神”都是爱情的排他性和嫉妒心理的反应,体现出的是女性要求主宰自己命运的意识。她这种女性意识的实现同样凭借的是贾母的宠爱。在生日迫醋把贾琏逼急了要杀她时,她先是撂下众人,跑到贾母跟前,爬在贾母怀里,只说“老祖宗救我”。然后凭借贾母的“你放心,明儿我叫你女婿给你赔不是”的承诺达到了收服贾琏的目的;在计赚尤二姐入大观园后,又是凭借贾母给她的令箭“既这样,凤丫头去料理料理。”而整死二姐,除去眼中钉。假如没有贾母的宠爱,凤姐的女性要求如何能得以实现?恐怕连小命都难保吧!贾母殡天后凤姐的遭遇不就是明证?可见,正是贾母的宠爱,使王熙凤要求个性解放、要求人格自由、独立的女性意识得到了张扬。

贾母的慈爱除了给予她的孙辈们外,还给了受欺凌、受侮辱的女奴晴雯、鸳鸯等。有着火暴性格的晴雯,因为贾母对她印象还不错,对她很是偏爱,认为“这些丫头们,那模样儿、言谈、针线多不及她,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便将其拨给了“大观园的凤凰”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的叛逆的宝玉。从而使她在和宝玉的接触中更自由的发展个性,追求人格的自由与人格的尊严。如果没有贾母的偏爱,安排她走丫头——通房大丫头——宝二姨娘的道路,她的平等要求、人格自由等个性解放意识恐怕早就被扼杀,而不会等到抄检大观园之时了。

而另一女奴鸳鸯蔑视统治阶级“威严”,拼死抗婚的举动不仅是对封建礼教的反叛,而且体现了追求婚姻自主,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个性主义特色,而这却竟也得到了贾母的“支持”:贾母听了,气得浑身乱颤,并对邢夫人说:“我听说你替你老爷说媒来了!你倒也‘三。从四德’,只是这贤惠也太过了!你们如今也是孙子、儿子满眼了,你还怕他?劝一两句都使不得,还由着你老爷性儿闹?” 言语中充满了讥讽。羞得邢夫人满脸通红,无言以答。这固然是因为贾赦“算计”了她的人去,而这人又是她生活中离不了的,带有惟我独尊的自私心理。但“好人也要”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贾母对鸳鸯价值的认可,及发字内心的喜爱。也正是贾母对身边人的这种偏爱使她不惜伤及媳妇的脸面,坏其儿子的“好事”,直接出面干涉。促成了鸳鸯抗婚的胜利,同时也张扬了鸳鸯这个女奴身上的要求婚姻选择自主的意识,在客观上体现出一种折射的民主。

贾母虽是《红楼梦》中的次要人物,但她在荣国府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及封建老太太那种倚老卖老,不调查不研究,常常凭听汇报办事情、下命令,不管正确与否,别人都只能执行,不能违逆的情致,却使她在客观上成了大观园民主思想的保护伞。她无意中保护甚或参与了大观园的民主进程,使我们不得不说:她的身上也有一种折射的民主。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