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四个原则”(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冯会合 高考现代文是高考的关键,可以这样说,能很好的完成高考现代文的题目就说明我们考生的语文能力已经具备。因为高考现代文是对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体检,它要求考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也正是如此,一些基础较差的考生对现代文阅读的题目是一筹莫展。 其实我认为高考是一种“应试性”的检测。它面对的是所有考生,不可能过分的强调抽象,在题目的设置上是越具体越好,越好操作越好,或者说高考现代文的题目考察的是基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同时还是通过具体的文本来实现的,所以我们的考生是可以通过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和严格的训练来达到目的的。而实际上我们的考生也的确做了很多的题目,并且掌握了很多解题技巧,可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还是不得要领,得分也是不尽如意。 究其原因是我们考生除了掌握这些之外,还应该懂得一些应对现代文阅读考试的“原则”,这些“原则”说到底既体现高考出题者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了考生平时的语文学习需求;如果不明白这一点,要做好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目也只能是“隔靴搔痒”,不能触及深层要求的。下面我试着从这个角度来谈谈一下这些要求,或者说是几个原则。 我们首先要说明的是这四个原则是一些解题的外在要求,就是我们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注意的规则,这些规则可以让我们的答题更符合出题者的要求,而并不是告诉考生如何理解文章本身,把握文章的情感,推敲文章的主旨,打个比方就是我们给的是装修房子的设计和图纸,目的是给人的效果更好看些。 我们讲的第一原则就是“文本原则”。这个原则是现代文阅读的最基本的要求,所谓“文本原则”就是我们在做现代文阅读时要紧扣原文,理解原文时始终不离原文,这实际上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注重文本,理解文本,探究文本。高考现代文阅读也是对通过文本来检查我们的语文能力,在设置题目时一般不会背离这个条件,因此我们在答题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就是在答题时尽可能运用文本中的内容来解决,不一定要“另起炉灶”来解答问题,当然我们也不反对考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分析、作答,而对于一般的考生而言,我想这个原则可能更实用些,更容易操作。这里我们在运用文本来作答时要注意这几类词和句子,“显志句、过渡句、评价句、情感句、原因句、对比句”,这些句子都是我们在解题可能用得上的,当然“文本原则”并不能保证所有答案都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的语文理解能力,不过坚持这个原则,我们就不会觉得高考现代文阅读很难了。 第二个原则是“两面原则”。所谓“两面原则”就是在答题时要考虑两个方面,也就是要从内容和形式或者说结构来考虑。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文章包含内容和形式,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我们才可以说很好地把握了,因此在高考的题目的解答时不管是句子的理解还是文意的评价都应该考虑这两个方面。 如09年安徽卷中的13题,问“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是:“细节描写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这里答案中的前半部分是从内容角度来讲,后半部分是从文章的结构角度来说的。 第三个原则是“分项、分条原则”。“分项”是指在回答问题时要一项一项地回答,最好不要综合起来回答,因为高考中给分的原则是“采点给分”,也就是每一问都应该有得分点,如果不是一问一答很可能就会失去一些得分点,换句话就是高考题目中问几问,你就应该分项答几问,哪怕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应该明确回答。04年湖北高考诗歌鉴赏中有一个问题,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在得分点中就有回答“同意或不同意给1分,没有就要扣分”; 而“分条”是相对于题目的分值来说的,一般来说高考题目中一个得分点是2分,也就是题目是6分,那么你就要答出3条才行,当然有些文章中的列举类的题目是“一个得分点只有1分”,不管怎样,我们在答题时考虑这个方面,答题就更能符合得分的要求。 第四个原则就是“共性和个性原则”。所谓“共性”就是从文章的普遍性来考虑。比如说,“比喻”的作用就是为了使之更形象更具体生动,这点就是所有使用比喻的共性作用;所谓“个性”是指在具体的文章中表现的内容是不相同的,就像“比喻”的作用,对于不同的文章,“使什么更具体生动形象”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高考答题时不仅要答出了共性,还要答出具体的个性。 如09年全国卷2中的17题,问“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题有6分,就需要我们至少要答出3条,有2问,分两项来展开,同时还要注意共性和个性,因此我们在答题时应该为:⑴是最后一段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⑵是运用这些手法是文章更生动形象,化深奥为具体,⑶是其中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写出了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运用比喻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到了提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我们上面说的“原则”或者说“要求”只是从答题的规范和得分的恰当来考虑的,至于对文意的把握还是我们每个考生的语文能力来起主要作用的。只是我们如果不知道这些,那么我们在答题时就会出现无谓的失误,所以我在这里说的权当给考生一些提醒吧。 作者邮箱: wolaikankan008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