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优孰劣:湖南与台湾高考古诗词命题比较(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蔡复斌 

台湾高考语文试卷一是系统性强,二是信息面广,三是注重语文素养。湖南试题也是颇有特色的,但在此就以诗词部分为例对台湾与湖南的试题进行比较:

一、湖南古诗词命题

   1、(2009年高考湖南试题15)古诗文默写(略)。

●作者评点:这种题型年年考,恐怕连实施过早期教育的学前班孩子也能做得出。我们的专家教授年年出这类题时能不能变换一下角度?

2、(09湖南试题14)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澡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引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作者评点:如果没有标准答案,这道题专家教授就能答得那么标准吗?中学语文老师真的也能做对吗?再说,标准答案就一定标准吗?试做一个统计,全省考生能够顺利答对的又能有几人?    

二、台湾古诗词命题举隅

1、(09高考台湾试题8)关于下引词作文意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A)隐含日暮花残的感伤

(B)记述醉酒迷航的惊惶

(C)叙写忘情游赏的愉悦

(D)描绘天真无邪的童趣

【答案】(C)

●作者评点:这道题考察理解诗词主要意思的能力,又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适中,又考查了学生的诗词鉴赏分析能力。

2、(09台湾试题16)依文意判断,文中横线处,最适宜填入的选项是(  )

孔子曰:“诗云:        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休也!”

(A)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B)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D)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答案】(D)

●作者评点:这道题结合古诗(《诗经》)考察阅读与鉴赏文言作品(《韩诗外传》)的能

力,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注重了语文素养的考察,做好了结合文章。

3、(09台湾试题20)岳飞《满江红》:“白了少年头”的“白”,即“使……变白”的意思,下列括号中的词语具有此种用法的选项是:(选项略)【答案】(A)(C)(E)

●作者评点:这道题从理解、辨析古今语法之特征与差异抓住使动用法来命题,考得较细,足见其试题信息覆盖面的广泛。实在是好!

09台湾试题在一套试卷中以多道选择题(客观型)考诗歌部分,且是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并举,诗文结合,古今诗兼顾,覆盖面甚广,信度高,题目难易适中,考生水平高低也能区分;09湖南试题只以两大题赏析题(主观性强)考诗歌部分,多年以来只考古诗,覆盖面甚小,信度较低,题目难易悬殊,考生水平高低实难区分。即使题型稍有变换的09上海语文试题,在题型的改进方面也似隔靴搔痒,未脱窠臼。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台湾试卷十分重视学生在这方面的素养,而大陆卷尤其是湖南卷却有点让学生无从下手。

作者认为,台湾的高考试题或许更能对语文素养作出科学的评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文发表于《现代教育报》(“高三语文版”)2009年11月17日第18期总第184期第一版○ 蔡复斌】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