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立言,能近取譬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 陆洋

【原文】孟子谓戴不胜曰:(1)“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2)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欢楚人咻之,(3)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4)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5)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6)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7)

【注释】(1)戴不胜:赵注云:“宋巨。”(2)傅:朱熹《集注》云:“教也。”(3)淋(xiū休):焦循《正义》训为“喧哗”。(4)挞:责打。(5)庄岳:朱熹《集注》云:“齐街里名也。”(6)薛居州:赵注云:“宋之善上也。”(7)独:王引之《经传释词》云:“独犹将也。”

【译文】盂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君达到善的境界吧?让我明确地告诉你。有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语,是让齐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人教他,许多楚人吵扰他,即使每天责打要他说齐语仍不能做到:带他到临淄的闹市里住上几年,即使每天责打要他说楚语也不能做到。你说薛居州是善士,要让他居住在国君的身边。如果在国君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国君和谁去做不善的事呢?如果在国君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国君和谁去做善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段意】戴不胜与薛居州都是宋国的大臣。据清代学者崔述的研究,孟子来到宋国,是在他离开齐国之后(《孟子事实录》卷下)。当时的宋国,正处在周围各大国的虎视眈眈之中,宋国的君臣们想振兴国运,却又缺乏良策。孟子认为,如果单纯比实力,宋无论如何不是大国的放手,若要坚决保卫国土(参见本书《梁惠王》篇孟子与滕文公的两章谈话),就必须得到民众的拥护,“效死而民弗去人所以,孟子多次向来国的君臣进言行“仁政”。此章所说的是,要施行善政,必须摒斥奸佞,迸用贤达,否则,“小人众而君子独,无以成正君之功”。(朱熹《章句》)

【读解】孟子的本意还是在政治方面,用“近来者赤,近墨者黑”的 道理说明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的重要性,从而说明当政治国的国 君应注意自己身边所用亲信的考查和选择。因为,如果国君周围 以好人,那么国君也就会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相反,如果 国君周围多是坏人,那么国君也就很难做好人了。这里的道理并 不深奥,实际上也就是《大戴礼记•曾子制言》所说“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的意思。所谓“昔孟母,择邻 处”,“孟母三迁”不也就是为了找一个周围环境好一点的地方以 利于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吗?孟子是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熏陶,早 有切身体会的了,所以说得非常在理而又举例生动形象。

  我们感兴趣的不仅仅在他的政治的意图上,而且还在他所举 的例子上。这实际上是一个学习外语的问题了。原以为学习外语 是在“出国大串连”的时代才时髦的,却没想到早在两千多年前 的孟子就有这方面的论述了。而且,不管孟子所举的例子是真实 的还是假设的,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却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达官 贵人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外国语”。(我们当然知道,所谓“外 国”是指当时的概念而言,实际上是汉语的方言。)

  我们这里研究而加以肯定的是他所强调的语言环境问题。诚 如孟子在本章中所论,语言口耳之学,语言环境至关重要。这是 凡有过学习外语经历的人都深有体会的。孟子的分析具体而生动. 读来很有亲切感。我们真该把他的这一段论述收入学习外语方面 的入门教材中去。

【原文】戴盈之曰:(1)“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2)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己,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3)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精损之,(4)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己。’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1)戴盈之:赵注云:“宋大夫。”或说其即此篇前章的“戴不胜”,恐非。(2)今兹:今年,《吕氏春秋•任地》高诱注:“兹,年也。”(3)攘:《经典释文》云:“攘,盗窃也。”(4)损:朱熹《集注》云:“减也。”

【译文】戴盈之说:“田租十分取一,取消关卡、市场的税收,今年还办不到,我先减轻征收,等到明年再完全改正,怎么样?”孟子说:“现在有个人每天偷他邻居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那人说:‘我先少偷些,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完全改正。’如果知道这样做不符合正道,就赶快改正,为什么要等到明年?”

【段意】戴盈之觉得自己的做法不恰当,俱又下不了决心马上改正,孟子就用偷鸡的故事作比喻来开导他。朱熹说:“知义理之不可而不能速改,与月攘一鸡何以异哉?”(《集注》)

【读解】好一条偷鸡贼的逻辑!好一则偷鸡贼的寓言! 这条偷鸡贼的逻辑就是改错分步,明明认识到不对,但就是 不愿意彻底改正,而以数量减少来遮掩性质不改的问题。

  这则偷鸡贼的寓言生动幽默,看似荒唐可笑,实际上是人心 写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戒烟、戒赌、戒毒,还是“反腐 倡廉”中披露出来的一些案子,其当事人不是多少都有一点这个偷鸡贼的心态和逻辑吗?

  改恶从善,痛改前非。好一个“痛”字了得!

【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1)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2)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3)施从良人之所之。(4)遍国中无与立谈者,(5)卒之东郭墦间,(6)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7)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8)而相泣于中庭。(9)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10)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注释】(1)齐人:朱熹认为,此章“章首当有‘孟子日’字,阙文也。”(2)良人:赵注云:“夫也。”《仪礼•士昏礼》郑玄注:“妇人称夫曰良。”(3)蚤:同“早”。(4)施:赵注云:“施者,邪施而行,不欲使良人觉也。”(5)国:此指城。(6)墦间:赵注云:“郭外家间也。”(7)仰望:仰赖、指望。(8)讪:朱熹《集注》云:“怨詈也。”(9)中庭:犹言庭中,即堂阶前。(10)施施:朱熹《集注》云:“喜悦自得之貌。”

【译文】齐国人中有户一妻一妾住在一起的人家,她们的丈夫出去就必定吃炮了酒肉才回来。他妻子询问他一同吃喝的人,则说都是有钱有势的。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去就必定吃饱了酒肉才回来,询问他一同吃喝的人,都是有钱有势的,但从没有显赫的人来,我要暗中看看丈夫的行踪。”早上起来,她悄悄地跟着丈夫出去。满城中没有站下来和他交谈的,结果他去了东郊的墓地,向上坟祭奠的人乞讨剩余的供品,不够,又张望着向其他人乞讨,这就是他吃饱喝足的方法。他妻子回来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依靠着过一辈子的人,现在却做出这样的事来。”便与他的妾咒骂他们的丈夫,在厅堂相对哭泣。他们的丈夫还不知道,洋洋自得地从外面回来,向自己的妻妾炫耀。”由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富贵腾达的手段,能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不相对哭泣的,是很少的。

【段意】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寓言故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孟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抨击当时求取富贵者的行径极其鄙陋,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衣冠楚楚、自我炫耀,而暗中却卑恭屈膝、无所不为,令人感到羞耻。

【原文】任人有问屋庐子曰:(1)“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2)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3)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4)不揣其本而齐其未,(5)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6)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7)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8)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住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9)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珍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于则得妻,(10)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注释】(1)任:周初诸侯国名,其始封国君柏传是太峰的后裔,故地在令山东济宁县境,战国时其地入鲁。屋庐子:名连,孟子的弟子。(2)亲迎:古代婚礼仪式之一,此处概捐正式的婚礼。(3)邹:任与邹柏距约百里。(4)何有:犹言有何难。(5)揣:《方言》云:“度高为揣。”(6)岑楼:朱熹《集注》云:“楼之高锐似山者。”(7)钩:赵注、朱熹均释为“带钩”,带钩是古人系连腰带的小饰件,战国时代的古墓中常有出土。(8)翅:同“啻”,意为止、但。(9)紾(zhěn 疹):犹今言扭转。赵注云:“戾也。”(10)处子:犹言处女,古通称子女为“子”。

【译文】有个任国人问屋庐予说:“礼仪与饮食哪个重要?”屋庐子说:“礼仪重要。”任人说:“性欲与礼仪哪个重要?”屋庐子说:“礼仪重要。”任人说:“依据礼仪谋食就饿死,不依据礼仪谋食就得食,一定要遵守礼仪吗?依礼迎亲不能娶妻,不依礼迎亲就能娶姜,一定要依礼迎亲吗?”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去邹国把这事告诉了孟子。孟子说:“答复这个有什么难呢?不度量根基而比较未端,寸把厚的木块可以使之高过尖顶高楼。金子重于羽毛,难道是就一丁点金子相对于一车子羽毛而言的吗?选取饮食的重要者与礼仪的轻微者相比较,何止是饮食重要?选取性欲的重要者与礼仪的轻微者相比较,何止是性欲重要?你去答复他说:‘扭折兄长的胳膊去抢夺他的食物就得食,不扭就不得食,会去扭吗?翻越东邻的墙头去搂抱他家的少女就能娶妻,不搂抱就不能娶妻,会去搂抱吗?’”

【段意】此章的基本思想是摒斥形而上学的态度。礼仪与饮食、性欲相比固然有轻重之分,但它们各自内部还有大小轻重的区分,不能因为不恰当的对比而怀疑礼仪的重要性,在具体情况下要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