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第五讲下)(苏教版九年级必修备课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胡善林

8.九上《出师表》  

一、作者: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 于向 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二、重点字词解释。  

中道崩殂:死(皇帝)   益州疲弊:民力困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实在;//时     不懈于内:懈怠  

盖追先帝殊遇:表推测原因;特殊待遇。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扩大,发扬    妄自菲薄:过于小看自己。菲薄:轻视,小看。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陟罚臧否:提升;//惩罚;//善恶,这里指评论人物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表明;//治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选拔;//给予    悉以咨之:都,全;//询问,  

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性行淑均:性格品行善良公正      必能使行阵和睦:军队。      

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     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  

臣本布衣:平民。    躬耕于南阳:亲自耕种。  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不求闻达于诸侯:做官扬名。闻,扬名。达,显贵。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猥自枉屈:亲自降低身份。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次拜访由是感激:由于这样;//感动激奋。  

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答应;//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遇到;//兵败。  

有一年:通“又”,表余数。    临崩寄臣以大事:托付;//国家大事。  夙夜忧叹:早晚。   恐托付不效:成效。  

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南方已定:平定,  

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武器装备;//勉励和率领。  

庶竭驽钝:表示希望;比喻低下的才能。  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凶恶的人。  

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用来……的事。//职责、职务范围中应做的事。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把;//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功效。 则责……等之慢:怠慢,疏忽。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   陛下亦宜自谋:想想自己的问题。     咨诹善道:询问  

察纳雅言: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         临表涕零:面对;//流泪。零,落下。  

三、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  

四、古今异义字: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指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古义:感动激奋。今义与“感谢”相近。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憎恨。  

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  

五、 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恐托付不效(成效)。不效(功效)则治臣之罪  

六、 成语及名句: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七、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怎样实施严明赏罚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说明蜀国当时所处不利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9)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

   (20)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2)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4)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5)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八、课文内容理解  

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内,“外”指相府;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和府中。  

2、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3、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6、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九、开放性试题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写出文中任一名句,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如:忠君报国,深谋远虑。  

2、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到横线上。(2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4、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  

9.九下《曹刿论战》       《左传》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语音:  

刿(ɡuì) 孚(fú) 辙(zhé)轼(shì) 遂(suì)盈(yínɡ) 靡(mǐ)    

   玉帛(bó)鄙(bǐ) 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   

三、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普遍   

四、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牢。  

2、牺牲玉帛    古义:古代是指牛、羊之类用于祭祀的祭品。  

今义: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两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9、必以信      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书信 。  

10、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11、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五、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六、重点字词解释:  

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              对曰:回答。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   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虽不能察:弄清楚。    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下视其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遂逐齐师:就,于是。//追击。  

既克,公问其故:已经。//战胜。//原因,缘故。    一鼓作气:振作。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难测也,惧有伏焉:推测,估计;///埋伏。  

望其旗靡:倒下。  

七、理解性背诵: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7、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本文叙述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有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这可以说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9、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八、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2、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3、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谨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5、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 浅陋 ; 曹 有远谋  //战时:鲁 不作调查,急躁冒进; 曹 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 茫然不知 曹 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7、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8、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9、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10、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11、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12、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3、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 国 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14、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否定了“公”前两次的回答,这是因为“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第一次寄托于近臣的拥护,第二次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九、开放性试题   

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如: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   

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   

3、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从纳谏、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4、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开放性试题,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5、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1)既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2)夫大国,难测也——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  (3)望其旗靡——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  

6、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 国 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7、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敬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敬佩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爱国将领:          评价:   

8、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9、选文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成皋之战、昆阳之战。  

10.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定名为《战国策》,体裁是国别体,长于议论和叙事。  

二、语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ɡ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三、通假字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四、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      古义:“旦日”的后一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义:诽谤。 

5、窥镜而自视        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        古义:躺着。         今义:睡觉地方。   

五、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六、重点字词解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用于比较。孰,谁,哪一个。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一次。  皆以美于徐公:以为,认为。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当面指责。      能谤讥于市朝:公众场合。  

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偶然进谏。间,间或、偶尔。   期年之后:满一年。  

七、课文内容理解: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纳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6、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7、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8、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9、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八、开放性试题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7、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魏征——唐太宗;曹刿——鲁庄公;  

8、历史上进谏难,纳谏尤难的反面事例:商朝的大臣比干,他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春秋时吴国的大臣伍子胥,他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以免后患,吴王不听,他坚决同吴王争论,最后被迫自杀;战国时楚国的屈原——楚怀王;西周召公——厉王。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