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醉花阴》教学反思(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反思 手机版


 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颁布以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又一轮新课改的高潮,大家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学习研究,在新课程指导下进行着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新课程犹如教学航程中的一盏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使我们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课堂更新更活,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现以我主讲的公开课《醉花阴》为例谈谈我的几点教学思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新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在学习的目标和学生的发展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组织者。所以在备课之初,我就把学生当成一个重要内容去备,认真思考了我的学生目前的学习程度,认识水平,从实际出发去考量学生,我们之前学过李清照的一些作品,如《一剪梅》、《声声慢》等,因此学生对李清照及其作品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于是我就以李清照的《声声慢》导入课文,学生接受起来就显得非常容易,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我设计了美读和鉴赏诗歌情感两个目标,重点让学生在读与品中体会词的韵律美与词人的人情美,意境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体悟诗词的博大精深。我组织学生先是自由诵读,再个别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读的积极主动声情并茂,在美读中促进了对诗歌的理解,朗读非常成功,赢得了师生的阵阵掌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始终牢记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角,我只是一个组织者而已,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求自己想要的答案,不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而是让他们去探寻,我只起到点拨的作用。在讲课过程中,我把问题放给了学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培养其协作探求能力

新课标强调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共同的任务,明确自己的责任,实行分工合作的互助式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目标中,强调要“养成独立思考,执意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强调要“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在讲课过程中,我注意到这一点,遇到较难的问题就让学生分组讨论,已达到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分析词中意象的时候,我就把意象分成了四组,“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东篱、酒、暗香、西风、黄花”,让学生讨论每组意象分别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怎么就传达了这种感情。全体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前后位四个学生为一小组,把讨论的结果写在纸上,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生代表发言积极主动,其他人员随时补充,全班同学都动了起来,大家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生生互动,效果很好。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充分参与,共同探讨协作的情况下,四组问题很顺利地解决了,因为学生把探讨的要点写在了纸上,回答问题可谓是有备而来,答案组织很有条理,此起彼伏的补充---质疑---补充的过程,也是大家探讨协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正确答案形成的过程,而我在这中间也只是一个组织者而已,却已把一个完整生动的课堂呈现了出来。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积累

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强调在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用普通话流畅的朗读,恰当的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讲到意象“薄雾浓云”时,学生说到这是李清照当时看到的天气状况,天上薄雾飘飘,浓云滚滚,很阴沉的样子,给人的感觉是压抑的,所以可以想象词人的心情是郁闷,愁苦的,我于是提醒学生我们这里前几天下的一场浓雾,学生很有经验的说着自己的感受,体会就更深了,另外,有同学想到,这里的“薄雾浓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后文“瑞脑”香散发出的烟雾呢?因为大多学生是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的,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并对于这种联系生活积极思考的行为给予了表扬。还有的同学在谈到“佳节又重阳”时,联想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讲到“东篱把酒”时,联想到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讲到“帘卷西凤”时,想到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学生能很好地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来阅读文本,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方法,收获了自信,正是所谓的自己动手摘桃子,品味到的才是无比的香甜,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了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师生互动碰撞智慧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事情发生,不要怕学生信马由缰,离题万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善于抓住课堂上偶发的这些小事件,小问题,小细节,并合理利用,加以引导,往往正是这些没有事先准备好的东西更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比如,在课堂上学生讨论意象“薄雾浓云”时,有个学生提出,这是不是“以哀景衬哀情”的写作手法,我当时顿了一下,因为在课前我没有准备这一点,但是我还是立即给予这位学生以肯定,因为在前面讲到晏殊的《蝶恋花》时提到过这种手法,学生很会联想,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学生得到了我的鼓励,由此又联想到下片中“菊花”“酒”“暗香”是“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这样,即没有否定学生的思考,又因势利导,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进入21世纪,人类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教师,学生向老师学习、老师向学生学习已成为必要和可能。希望新课改的课堂能变得更民主,更开放,更接近我们的生活,能更好的促进师生的进步和发展。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