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命题改革构想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作者:  红荻 - jhzxlj 

韩先生:您好! 

我是江苏一县中语文教师,是李镇西先生向我推荐来贵地的,我读过您的许多文章,今天又能在网上与您交流,感到既荣幸又亲切。 

我知道您非常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我也认为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失败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镇西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人文精神教育不可利用训练、检测、评估等手段进行量化,并认为这是对教育简单化、庸俗化的操作。我以为,对语文教育进行量化操作恰恰是需要的,不能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而取消检测评估,关键在于用什么手段来进行量化操作,即这种手段也应是具有“人文性”的。我作为基层教书匠,痛感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和现行语文检测手段的失范(包括高考),作些浅薄的思考,以求教于您。祝您的坛子人气旺旺。我的电邮是: jhzxlj@263.net 

高考语文:可不可以这样考? 

——高考语文命题改革构想 

尽管各界有识之士对语文高考命题的批评从未间断,对高考这根“魔棒”指挥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弊端的指陈日趋激烈,然而时至今日,所谓的语文高考改革也只是体现在考不考默写、考不考拼音、增加一条新诗欣赏题、减少一道标点题等局部的缝缝补补上,笔者无意“只破不立”,重复这些批评和指陈,只是想站在一个从教10年的高中语文教师的角度,对高考语文命题作些构想。 

语文基础知识题和基本能力题犹如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对于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来说该是应付裕如的。可是目前高考这部分所谓“标准化”语基题(如词语辨析、虚词用法、成语使用、语病等)却过于精雕细刻、繁琐刁钻,完全是一种极其严格、脱离现实的书面语要求,也是命题专家们挖空心思的产物。不要说学生如临大敌,教师望而生畏,即使是大作家、中文系教授也手足无措,这种考法根本无法体现检测效度和区分度,更使学生对母语心生恐惧而厌学,结果是语文考试手段越是花样翻新,学生语文素质越是大幅滑坡。笔者以为既然语文能力的高下主要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上,而阅读和写作都能体现出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掌握,坚决地剔除这部分“反语文”的题型也许是唯一可以正本清源的做法。 

阅读理解和鉴赏理应考查出学生的文化底蕴、精神深度、思维品质和创造潜能,但现在这部分的题目却是整体感悟概括少,细部把握肢解多;主观性体会发挥少,技术性操作设限多。标准化客观题的“暗藏玄机”和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更使大多数学生白白花费心思而得分甚少,仅有的一些主观表述学生也往往因“扣不到”命题者事先拟定的所谓“点子上”或超过了规定的字数(奇怪的是这类题目一般都作诸如不超过14个字、21个字之类的规定)而前功尽弃。笔者以为阅读理解和鉴赏题应该大幅度增加题量且应以主观题型为主,评分标准在便于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灵活开放,并注意拉开层次差距,使阅读真正成为激荡情感和张扬个性的活动。 

高考作文成为全社会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笔者以为,目前高考作文出现的问题主要是:题型单一,覆盖面窄,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题量太少,分值太集中(只有一题占60分),考生因审题等偶然因素极易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惨况,增加了考试的或然性;对一篇因文题宽泛、指向不明而“作成”的完整文章而言,更容易导致“见仁见智”,加之作文评判标准又笼统无边,高考作文评分实难操作,人为因素太大,增加了考试风险,有失客观公正。特别是近三年,高考作文为求创新,过于迁就学生,刻意减少限制,淡化文体,泛化题材,在产生部分创新之作的同时,更为大量学生宿构套写、胡编乱造提供了条件,让人真伪难辩,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写作能力,甚至出现了失控的局面(各地高考满分作文登报后被检举是抄袭模仿之作的尴尬事例不胜枚举)。所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高考作文成绩的公正性和可信度,更不利于中学作文教学。既然高考作文主要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逻辑思辩能力、组织结构材料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审题立意能力、创意策划能力以及作为这一切能力最终体现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命题的原则就应当努力剔除非语言因素,体现创造力。笔者以为可将高考作文要求进行分解,使题目多样化、小型化、精确化,增强操作性。 

下面笔者不揣浅陋,对语文高考命题作粗略构想: 

一、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部分(分值为20分): 

1、考默写。默写“关乎学风”,更关乎人的素养,作为前人智慧情感结晶的经典名作或诗文佳句及其作者理应成为学生掌握的内容。 

2、提供各类句段,让学生按各种修辞要求、情境要求进行扩展、缩写、仿写、续写、改写、转述、造句、重组,通过这些小型、专项的语言实际操作,对学生语言思维品质、表达能力和语言机智进行微观具体的考查;或提供一段在词语使用、语句连贯、语法规范等方面有毛病的“缺陷文”要求学生纠错,考查其基本语用能力。 

二、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考查部分(分值为60分): 

1、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包括给文言文加标点、词语解释、文句翻译等。 

2、古诗文欣赏考查,提供若干首古诗词,要求学生翻译解释,进行专项阅读或比较阅读,就艺术特色或取材立意写短小的文学评论或心得体会。 

3、提供若干段现代文阅读材料(以文学作品、社科论文为主),出一些要求学生对其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发挥的阐释性题目;并结合作品阅读,考查学生基本写作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对作品结构方法、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进行判断、分析、品评;或者要求学生概括归纳、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比较阅读等;也可以考查文章中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三、写作能力考查部分(分值为70分): 

1、考查学生对写作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如提供若干段写作素材,规定具体写作要求(题目、主题、体裁等),让学生对这些素材取舍裁剪、归纳组合,并说明选材取材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写作问题的能力;或进行提炼压缩要点、归类比较异同、拟订标题等语言实际操作活动。 

2、提供真实、具体、可感的情境,或者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规定具体描写叙述方法、说明方法或论证方式,要求学生写三四百字的短小文章,如速写、特写、小杂文、感想文、说明文、随笔、小品等。这些短小文章应用性强,且门类质地单纯,指向明确,少有枝叶,有什么写什么,写完了就搁笔,类似“美术中的炭笔画”(叶圣陶语),对学生写作功夫的考查可“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样阅卷时更易操作,评价也相对能精确一些。 

3、提供素材,让学生按要求进行综合思考、策划创意,确立文章观点或主题,编写作文(说话)提纲和方案,考查学生整体感知、审题立意的能力。如去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试题,提供各国历届世博会主题的材料,请考生为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说说自己的设想,写一篇文章,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上题型并非新创,不少是现行各类语文试卷中的既有题型。笔者只是设想减少直至取消争议极大、技术性极强且已对语文教学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所谓“标准化”试题,增加主观题,特别是作文题的数量比例,对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意铸语的能力进行真实、全面、公正、易操作的考查,使高考语文命题更趋科学合理,使中学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性、人情、人文的轨道上来,真正使那些好读书、会读书、勤思考、勤动笔、悟性强的学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相信这种考法会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因为这实际并未增加题量和难度,而且将使语文学习摆脱那种繁琐不堪而又神秘兮兮的所谓标准化试题,更不会有深文罗织、令人窒息的训练,学生定能从这种考试导向下的语文学习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表达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至于增加主观题会带来批改评分的难度和随意性问题,笔者以为关键是加强阅卷的人力经费投入和组织把关工作。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一些问题,总也比目前高考试卷的不良导向要好得多,我们绝不能因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放弃对高考语文的根本性改革,从而牺牲教育,牺牲学生。 

---------------------------------------- 

( jhzxlj 于 2001-05-22 18:20:58修改过本帖 )

 

 

    

  RE: 高考语文命题改革构想(兼向韩先生问好)  回 复 

 

作者:  韩军 - hanjun (浏览次数: 184 次)

发表日期:   2001-05-22 20:28

红荻你好, 

大文已经拜读,很有感触,我突然想到,你能否根据自己的设想,出一两套题,让大家看看? 

这许多年,对语文高考试题的议论、批评已经非常多, 

可是像你这样不是仅仅立足于批评,而是立足于建设、建议的,却并不多。 

其实我也是批评者之一。 

可是,也有一个现象,就是,好的、让大家叫彩的试题试卷,就是没有问世。 

对高考试题的议论应立足于建设,尤其立足于下水。 

既要在岸上指指划划,又要下水扑腾两下子。 

我觉得,有两点须注意, 

一,高考试卷今天这种出法,实际上埋藏了一个非常特定的文化政治的背景心理,如葛兆光、钱理群、王晓明三位先生都深刻地谈过。 

二,如果说高考今天这种出题模式稍微有点可取之处的话,那么,铺天盖地的应试浪潮中涌现出的克隆、模拟,也会把它这“一丁点儿”可取之处挥发掉、夸张掉、最终淹没掉,真理往前一步就是谬误。 

你其实已经揭开了一个有益的话题。 

真希望这个问题能够深入下去。 

---------------------------------------- 

韩军

 

 

    

  答红荻  回 复 

 

作者:  李镇西 - l_zhenxi (浏览次数: 178 次)

发表日期:   2001-05-22 21:34

很高兴能与你探讨这个有意义的话题。 

你可能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当然,也可能是我没有表述清楚。我坚决反对把人文精神教育技术化,但决反对科学的考核。充满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当然要有其积极的成果,而这成果是可以考核的。 

我完全赞同你对目前语文考试中“标准化”的抨击。 

我有个比较极端的想法:语文考试,只考一篇读书随笔(或者评论)。指定一本经典,让学生写评论。这样既有利于大体统一评分标准,又同时考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当然,我这只是比较浪漫的设想。是不可能通过的。因为在具体操作上会有相当多的不便。思想家总是考虑怎样做最好,而政治家则考虑怎样做才行得通。我往往只是从思想家的角度看问题。 

其实,即使语文试题出得非常理想,也还有一关是迈不过的,那就是语文教师的素质。目前的试题,是与目前的教师素质相吻合的。如果按你说的那样出题,到哪里去找合格的评卷教师呢? 

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高素质的教师呼唤高素质的教师,否则,一切都等于零。 

说实话,我远没有你和韩军那么乐观。对中国的教育,我是很悲观的的;对中国社会,我是很绝望的。 

---------------------------------------- 

 

 

    

  RE: 答红荻  回 复 

 

作者:  li_yongning - li_yongning (浏览次数: 158 次)

发表日期:   2001-05-23 13:31

绝望是一种境界,在今天的中国。 

---------------------------------------- 

李永宁

 

 

    

  韩军老师  回 复 

 

作者:  红荻 - jhzxlj (浏览次数: 146 次)

发表日期:   2001-05-23 22:37

韩军老师 

谢谢您百忙之中的回贴,您的建议很让我受启发,只是我近年一直从事着我所激烈批判的勾当——违心地搞高考应试训练,无力(也无空)完成您交代的任务,我想等有时间,静下心认真做这件事,也恳请您和这个坛子上的各位网友能不吝赐教,助我完成这项工作,红荻感激不尽。 

---------------------------------------- 

 

 

    

  镇西先生  回 复 

 

作者:  红荻 - jhzxlj (浏览次数: 143 次)

发表日期:   2001-05-23 22:46

镇西先生 

对不起,可能是我误会您的意思了,请原谅。 

您说的教师素质问题,我深有同感,我甚至觉得以目前自己的实力其实亦难以胜任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您能继续读书,而且读博士,真让我既尊敬又羡慕! 

---------------------------------------- 

 

 

    

  RE: 镇西先生  回 复 

 

作者:  李镇西 - l_zhenxi (浏览次数: 139 次)

发表日期:   2001-05-23 23:17

红荻如此客气,让我……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