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漫笔:春夜别友人(本站论坛专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原帖地址:http://bbs.ruiwen.com/thread-36029-1-1.html

东方雪

5、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说到陈子昂,就会说到他写的《修竹篇》这首诗。说到《修竹篇》,就要说到这首诗前面的204字的序言。先看一下: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可以知道,这是一则针对东方虬所做的《咏孤桐篇》读后感。东方虬的诗已经失传,因此我们无法体会其中的风骨与兴寄。但是从这篇序及陈子昂的诗作里,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金风玉振的初唐诗歌是怎样真正确立起诗歌的骨架的。

《登幽州台歌》那样的有时间有空间有宇宙有自我的雄浑之作因为少见而难得,它是以文为诗的先声,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类作品并不是陈子昂创作追求的主流。尽管陈子昂豪爽直率,尽管陈子昂言多切直,但他的多数作品还是流露出含蓄而深情的美来。以《春夜别友人》为例:

这是一首送别诗。我们不会因为唐代盛产送别诗而断定那是一个流行离别的时代,尽管其间也遭遇到战火和薄情。我们只是对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漫不经心,总是一位交通工具不断升级,平移的速度越来越快,别离只是重逢的机缘,因而并不悲伤。在我们的意识里永远有下一次但是就是没有最后一次,因此我并不去珍惜一次次的握手与挥手。一句话,我们生活得太喜剧了。

但是读唐朝的送别诗,我们就会感受离情别意的真挚,不掺一丝杂质。在交通极不发达的一千多年前,任何一次告别都可能成为永别。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当然,我们还不能说交通不便是唐人情感深化素质提升的根本原因,问题的关键在于文化的传播与流传。再说,就是在唐代,送别诗的主题也有差别,比如王勃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别哭,天下是朋友们的天下,朋友是心灵的朋友,不因山岳江河而阻隔。这是一种气度。王维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再干一杯吧,走出了视线就真的走出了朋友的牵挂,很是现实。王昌龄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他关心的不是朋友怎么出发,自己怎么思念,而是期待朋友做一个使者,将自己高洁清远的情怀带给所有关心自己的亲朋。那么,陈子昂呢?

还是先看题目。“春夜”点明时节,用文化传统来审视分别的时间,春天再一次成为一个反衬的意象,以乐景衬托哀情。当然,这是从经验的视角得出的结论,陈子昂未必以为然。因为看一看诗句,是没有一个词可以看出“春”的影子的,倒是“夜”字在诗句中落实得紧。“别友人”是事件。题目就是分别时间、环境加上事件构成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那是简洁、朴实。

研读这首诗的核心应该是除揣摩作者的情感。首联写银烛金樽,色彩鲜明,可见为了告别的聚会之奢华。轻扬上升的缕缕青烟是一个动态镜头,表达效果却是一片寂静。而“绮筵”与之相对,读者尽可联想席间之喧闹与繁华。两者的对立既有友情的深挚,也有离别的悲伤。颔联有“离”有“别”,自然是酒席除去,骊歌声起。耳畔是一只送君送到大路旁,眼前是看不到尽头的山山水水。同样有景有情,情有离别之惆怅,亦有朋友之真诚。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月逐渐隐去,眼前的大树越发的清晰;银河的光芒逐渐消失,因为东方拂晓,太阳就要升起。这两句写得极其有感觉,非有敏锐之目之心不能传达,也可见宾主长夜无眠,相伴到天明。“明月”一词,既是写环境,也是写内心,因为它本身就是思情的隐喻。天亮就是正式分别的信号,在友人心里,皎洁的月光是最珍贵的东西,它驻留得越久越好,但这是不可能的。尾联作结,望着去洛阳的道路山重水复(有材料说,这首诗是朋友送陈子昂入京考取科名时写的。诗中的“洛阳”当指长安),内心想到的不是顺风仕途、似锦前程,而是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似乎很平淡,似乎很乏力,似乎很程式化,但是它的确发自肺腑。因为它不作浪漫的畅想和高调的表态,只是实实在在的怀疑。哪一年能相见呢?只有天知道了。

看完这首诗,我们可以对“兴寄”有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形于中的“情”需要寻找合适的外物来抒发,借景抒情是一种不错的办法,隐喻也是好的手段。那么“风骨”呢?如果说“风骨”是雄健有力的品质,这首诗的诗风并不能得以验证。而作者所倡导的汉魏风骨,当是一种现实表达的诗风,不作玄言,不作逃避。就这个层面看,这首诗还是有“风骨”的。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