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莫让分数蒸发掉(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论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中考语文 莫让分数蒸发掉 江都市丁沟镇中学 李存竺 邮编 225235 中考在即,所有的老师学生都使出浑身解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迎考之中,以期取得优秀成绩。然而,每次考试之后,总有“几家欢乐几家愁”。欢乐者无需多说,这“愁家”嘛,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叹息、懊悔、怅惘……不一而足,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生,课堂反应挺积极,平时作业都会做,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尤其是语文学科,这似乎不可思议,令人费解,然而,追究起来,又恍然大悟众口一词——都是“粗心”惹的祸。殊不知,这“粗心”里头包含着多少潜台词,这“粗心”的背后,暗藏着种种杀机。 一、误读 这类现象往往发生在图表解读和文学常识、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的判断上。明明图表显示的信息是此,而考生却读成彼;明明文章采用的是“欲扬先抑”,而考生偏偏忽视了考题中的“欲抑先扬”。这样答题,自然失分。事后一查点,后悔晚矣,不是不会做,都是“读”上惹的祸。 二、误写 这一点表现得最明显的是在错别字订正和名言佳句默写上。错别字张冠李戴、笔下走形,形近字混淆不清、模棱两可,冷繁字或不会写或缺笔少画。如把“雍荣典雅”订正成“庸(慵)容典雅”,其中的错别字“荣”仍未订正成“容”;默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殆”误写成“惘”“怠”等等。 三、误思 这种错误通常表现在修改病句和阅读理解上。有的病句需要整体把握通盘考虑,找出病因加以修改,而学生一下笔就被句首没语病的地方牵住注意力,自以为是地修改一番。如病句“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尽一切可能,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来维护少年儿童”。一见此题,不少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认为句首的内容语义重复,将两个“尽……”删去其一,而让句末的语病逍遥法外。阅读理解时,对文章的线索、中心,尤其是作者的情感不能深入思考深刻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只停留在表面,远远达不到应有的理解水平,自然难以得分。 四、误解 这一现象在成语运用以及文言文翻译中尤为突出。前者包括对成语的误解和对含成语句子(语境)的误解;后者包括文言字词的误解、对文言句子和句式的误解。这些误解都是造成大错的致命点,不可小觑。 粗心造成失误,失误的根源主要是紧张、马虎、不实。如何克服呢? 首先,考生进考场后,一定要放松心情,答卷之前先浏览整份试卷,模式题型甚至分数比例都已是公开的秘密。关键是内容,熟悉的一目十行,生疏的小心在意,做到心中有数,因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考生把心思迅速集中到试题上了,紧张之感自然消除。其次,有的学生平时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够重视,造成“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的现象,老师及家长要不惜一切代价纠正学生的大而化之,不重细节的毛病。可话说回来,紧张也好,马虎也罢,归根结底是学得不扎实,练得不准确。俗话说得好“家中有粮,心底不慌”。考生若平时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考试时就很少出现分数被蒸发掉的现象。 希望各位考生抓紧考前宝贵的时间,踏踏实实地复习好,堂堂清,课课清,天天清,坚持到底,不言放弃,就一定能用优异的成绩,向父母回报,给自己一个交代。 江都市丁沟镇中学 李存竺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