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学目标刍议(人教版教学论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新课标下教学目标刍议 湖北省黄梅县刘佐乡中学 李卫民 教学目标的任务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特别是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表现上,要通过加强知识的、能力的东西,达到培养情感体验,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完成与编者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充分考虑与学生的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师必须首先考虑到作者,编者的意图和语文教学的总导向性,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是课时目标,它应该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链节,所有的课时目标之和就等于整个语文教学的.下面就结合我们湖北省黄梅县初中语文新课堂“五环”教学模式下,我的课堂目标定向的一些教学实践,谈几点较为粗浅的认识,以便商榷。 1、目标导学化 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做到导教,又要便于导学。要针对学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而不是要求,更不能成为教师给自己定的任务。比如:《枣儿》一文的目标体系中,有关章法目标的设置“使学生懂得以小见大的写法”,即是只注重教,而不注重学。应该换成:“说说本文‘小’指什么?‘大’又指的什么?”这样,引起了学生的注意,造成了悬念,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达到了导教与导学的目的。诸如:学习象征手法,领会借景抒情的方法,均忽视了导学,而只强调导教,都是不足取的。总之,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时刻关注学生,联系学生,体现导与学的有机统一。 2、导学全面化 这是知、情、行的有机统一,也是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包孕了知识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形成了整个目标体系。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找准切入点、突破口,统筹安排,整体把握。针对文本内容、特点,分层次、分梯度地设置目标、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发展目标的定位与组合。比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一课时的目标设置可定为三个梯度,即说明顺序的梳理、辨析、运用。通过课堂短文说明顺序的辨析,结尾让学生对自己所发明书的畅言、练笔。从而,既注重了高层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的落实,也促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形成。当然,导学的全面化,不是要求每课的目标、层次都要面面俱到,层次无遗,这要根据课堂本身内容来确定。总之,全面化的导学,全方位的设置目标,能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既强化了知识的导达,也兼顾了能力的培养,促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使其调整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3、问题操作化 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训练性,这是以往教学目的所不具备的。教学目标的问题操作化是对其表达的进一步规范和要求,正如河南目标教学专家武镇北先生提出的“三维结构模式”即“三维结构=行为要求+行为形式+行为内容”,这种规范化形式,规定了教学目标的表达要根据行为的要求,通过具体行为形式,使主体完成行为内容,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是某种行为。如此,促进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使目标得以操作,达到导学的目的。如:《桃花源记》一文“用三个字写出段意”这一目标表达,其中“用三个字”表明行为要求。“写出”表明行为形式,“段意”是行为内容。再如:“孔乙己”一文不采用“划分本文故事情节”这一目标表达,则是其行为要求不明,行为形式不准,只有共性而无个性,致使学生无法操作。应该改为: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为要求)划出(行为形式)本文故事情节(行为内容)。特别指出的是,在表述目标时,行为形式要使用外显性动词来完成。如:划出、写出、说出等,而不采用内隐性动词,诸如总结、概括之类。总之,问题操作化使用目标面向课堂,针对学生,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得以参与到整个教学中来,无疑是整个教学目标体系中具有导向性的重要环节。 4、操作系列化 教学目标的设置,旨在使主体参与,得到学习过程的体验,既要利于导教,又得便于导学,应该使条理清晰,有序分层的统一体,这就必须形成一个系列,引导学生按一定方法,循一定顺序去开启思维、探究问题,其表现有二:一是指整个目标体系要层次化,形成总系和支系,分层次、呈梯度发展,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避免杂乱无序,简单罗列。既要注重知、情、行的有机统一,又要兼顾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形成以认识层次为经线,“情”、“行”落实为纬线的“三维”目标运行机制,做到环环相扣,有的放矢。比如:学习了侧面描写天气之热的写法后,可以围绕侧面描写“冷”来设置目标,学习了散文《背影》之后,不妨以《我的父亲》习作进行引达。二是指在诸多目标中,要确立主干目标,并以此为中心,分层设置其他目标(分支目标),进而形成通过分支目标的导学,达成主干目标,体现分支目标的“台阶”作用,体现主干目标“金钱穿珠”效应。如:《变色龙》一文的主干目标“用一句话写出奥楚洛夫又哪些思想性格?”可以通过两个分支目标达成。即:“①奥楚洛夫对狗咬人一案是如何审理的?”“②奥楚洛夫的几度变色是围绕什么进行的?” 5、系列个性化 制定目标,既要考虑知识的导达,又要体现能力的训练,每条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活动的具体要求,甚至是主体各种感官参与的特殊指向,无论是导学激疑,体验思考,还是训练调整,必须是明确的要求,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如:“概括本文段意”“划分本段层次”“理清情节结构”等目标的表达,均无具体指向要求,都是缺乏个性的目标,学生对此会不知所措,甚至无所适从,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五化”的有机统一,使教学目标趋于规范、科学,从教学交往的整体上看,一方面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教学关系的优化;另一方面缩短了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优化。 教学目标“五化”的有机统一,要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只有做到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才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过,教学目标的设置,首先要依据课标和教材要求,然后再根据师生的适应力进行适当调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驾驭教材。只要做到“五化”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就能真正起到引导、控制和评价教学全过程的作用。 不能否认,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教学目标的任务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特别是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表现上,要通过加强知识的、能力的东西,达到培养情感体验,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