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教案2(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柯智育 第二节 词 类 一、词类的划分 我们知道,传统的语法学分为词法学和句法学两部分,词法学研究的是词的结构、词形变化和词类。句法学研究的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词类是词法研究的对象,这里主要讲词的类型和特征,弄清词的类型和特征,掌握词性,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词语,准确造句,从而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词类划分的标准 给词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标准决定于不同的目的。语法上的词类指的是词在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语法上区分词类的目的是为了讲述词的用法,指明词的外部结构关系,说明语言的组织规律。因此,分类的基本根据是词的语法特征,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包括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和词的重叠等能力。 1.词的组合功能(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所谓词的组合能力就是指哪些词可以同哪些词组合,怎样组合,组合起来表什么关系;哪些词不能同哪些词组合的能力。例如,名词常跟数量短语结合成“数量+名”的形式(一个人、三棵树、五支笔);动词、形容词常跟副词结合成“副+动(形)”的形式(不去、很好);介词常跟名词性词语结合成“介+名”的形式(把书、从北京);语气词只能跟句子结合,并且经常放在句末。根据词的组合能力就可以划分出某些词。名词就凭不能跟副词组合这一点和形容词、动词区别开来,可以拿一个“不”字来作测验,名词前面是不能加“不”字的,而形容词、动词前面则可以。如“不红、不说、不怕、不跑、不小、不短”,而“不桌子、不粉笔、不山”行不通。当然特殊情况总是要除外的。如“朋友不朋友”“区长不区长”,这是文言格式的遗留,属于文言格式的省略,前后名词必须相同,构成对举形式。 2.词的句法功能(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所谓词的句法功能就是这个词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能充当什么样的句子成分。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不常作谓语;动词常作谓语、动语,但不作定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谓语;副词常作状语。 3.词的形态功能(词的重叠等能力) 汉语严格说来,是没有形态变化的。因为形态是指词进入句子结构后在外形上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词尾变化或词根内部的元音交替变化。为了方便,为了习惯,我们姑且把下列情况称为词的形态变化。 (1)重叠 比如单音动词能重叠:看看、说说、笑笑;单音形容词也能重叠,但重叠后面一般要带“的”:嫩嫩的、绿绿的、大大的、高高的;双音词重叠时,动词一般是叠词不叠字,如:研究研究、考虑考虑、锻炼锻炼;形容词一般是叠字不叠词,如:清清楚楚、高高兴兴、老老实实、干干净净。这样就能把大部分动词、形容词区别开。 (2)肯定否定能否重叠 动词和形容词能够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如:去不去?走不走?好不好?高不高?其他词没有这种方式:钢笔不钢笔 x门不门x。 (3)能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4)词缀(有标志的词类) 某些词经常带“子、儿、头、家、者”等,我们可以判定它们是名词,因此,“子、儿、头”等构词成分可称为名词的语法标志。如“想头、木头、石头、苦头;石子、疯子、擦子、胖子;科学家、作家、教育家。”词缀“化”可称为动词的语法标志。如“知识化、年轻化、革命化”。 4.参考词汇意义 根据意义划分词类有时不准确,只能参考。如“红(形)红色(名)”“战争(名)战斗(动)”“充满(动)充分(形)”,词义差不多,但功能不一样,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词类。 (二)汉语词分类的基本面貌 根据词的组合能力和句法功能这一标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从功能上看,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从意义上看,实词有实在的意义,可以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状态、处所、时间、数量等。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没有实在意义,只能用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如“的、地、得、把、被、吗”,有的表示某种逻辑概念,如“因而、而且、和”等。除此之外,实词和虚词还有以下一些区别: 1.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句),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有了实词,我们就可以造一些简单的句子,单用虚词不能造句,虚词必须依附实词才能进入语句结构。如“他认识你”“你不认识他”是实词造出的两个句子,里面不包含虚词。当然,有了虚词,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表达更加丰富的意思。第一句加上虚词以后,说成“他认识你的”(“的”表示本来确实如此,用于陈述句)、“他认识你了”(“了”表示发生了变化,以前不认识,经过别人介绍或其他途径认识了,已然语气,用于陈述句和祈使句)、“他认识你吗”(“吗”表询问,用于疑问句)、“他认识你吧”(“吧”半信半疑或商量语气,用于疑问句或祈使句)、“他认识你呢”(“呢”指明事实,略带夸张,用于陈述句或疑问句)。用上不同的语气词,意思就各不相同。有了虚词,我们还可以把两个分句连接在一起,使它们发生特定的关系,如“他虽然认识你,但是你不认识他。”(转折)总之,用上虚词,句子的变化就多了,表达的意思也更丰富了。 2.绝大部分实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前移,也可以后置。例如“有”,可以组成“你有”“我有”“大家有”,也可以组成“有人”“有进步”“有文化”“有理想”“有吗?”绝大部分虚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固定的,例如“吗”“的”总是后置的(好吗?旧的),“也”“被”总是前置的(也去、被发现)。 3.实词绝大部分是开放类,虚词是封闭类。所谓开放类,指的是难于在语法书里一一列举其成员的大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所谓封闭类,指的是可以穷尽地列举成员的不很大的类如虚词、代词、数词、专用量词。副词属于半封闭性半开放性的,严格的副词有300个左右,宽一点的副词有500个左右。 根据各类词的不同语法功能,实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象声词、叹词十类,象声词、叹词是特殊的词类;虚词根据作用可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 (三)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分出来的类,因此,同类的词必须具有共同的语法功能,异类的词必须具有相互区别的语法功能。说同类的词有共同性,并不是说同类的词语法功能全部相同;说异类的词必须有互相区别的个性,也不是说异类词之间就毫无共同点。因为同类的词有不同的个性,所以大类之下可以分出小类来。例如,动词里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因为异类的词之间也可以有某些共性,所以有时我们又把不同的词类归并为一个大类,例如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谓语,都能受副词修饰,可以合起来称为谓词。 下面我们根据划分词类的标准来具体讨论各种实词的语法特点: 名 词 一、名词的语法特征 1.从词与词的组合能力看 第一,典型名词一般不与副词结合,不受“不”修饰。“不”有时也可以修饰名词,如“亲戚不亲戚”“人不人”“鬼不鬼”等,这是古汉语的一种省略形式,不是常见的,前后名词成分相同,构成对举形式,不能单说。特殊名词排斥副词的能力不强。如:已经星期三了、今天又星期天了、才星期五、最后、太前。 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今天我们在文学作品和口语中,发现了程度副词和名词结合的语言现象。如:很派头、很性感、特风度、很男子汉、很女人、很生活、很新潮、很传统、很逻辑、很感性、很理性、很文化、很文学、很散文、很天性、很中国、很外国、很东方、很女性主义、很学问、很青春、很绅士、很感情色彩、很专业、最中国、最权威、颇潮流、非常色情、非常智慧、最本色、最心腹、特知音、更青春、太理性、特农民等等。 ①要选教师代表,就选一个最老百姓的。 ②那个人很马列,在政治上没问题。 ③听说他很个性,六十岁还没结婚。 ④王老师穿这件衣服显得很风度。 ⑤我长得很丑,但是本人长得很中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和苦难都写在我的脸上。 ⑥凌峰的脸的确很中国,但凌峰的二郎腿也的确又很外国。 “很+名词”这种结构具有修辞特色,让人听起来轻松、幽默、活泼、洒脱,是一种鲜活的语言,带有浓烈的口语色彩。语义丰富。 有人认为这是名词转品(名词转化成形容词),有人认为是语病,违反了语法结构。有待讨论。无论怎样,这种新出现的语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现象推本溯源,与快节奏的生活相关。“很+名词”这种结构多见于香港、台湾、广州、上海等地,这从引例的作者、刊物及所描写的生活也能看出来。这些地方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考虑问题的思维有时呈跳跃状态。生活方式决定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决定语言表达。因此,我们觉得,这是生活节奏加快在语言领域的一种反映。“很+名词”这种结构是青年的语言,首先在青年中流行。纵观语言发展的历史,新潮的词语,总是由青年们首先使用,新颖的语法结构总是首先由青年们创造。 第二,名词结合数量短语往往受词义本身的影响。专用名词一般不受数量短语修饰,不能说三个屈原、五个雷锋。为了修辞的需要,可以受量词“个”的修饰,表指称。如“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江县出了个黄继光”“千万个雷锋在成长”。“个”在现代汉语中不一定是量词,有时是助词,如“吃个饱”“睡个舒服”。集合名词不受偏量修饰,只受全量或不定量词修饰,例如,十亿人民、一部分师生、一些亲友、一批军火。特殊名词一般不受数量短语修饰。 2.从句法功能看 典型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特殊名词有的可以作谓语(时间词):今天星期一。特殊名词除方位词外,还可以作主语、定语:北京很美丽、北京的秋天很美丽;也可以作状语:北京见、明天见、风里走、雨里行。 3.从形态特征看 (1)加“们” 汉语的名词一般无单数、复数之分,有少数名词只表示复数,如:父母、人民、师生,名词的复数表示法,在词尾加“们”。“们”永远是轻声,不读重音,凡是加上“们”的名词都加上“好几个”的意思,如“学生们”“孩子们”。特殊名词不加“们”。 注意:加“们”的名词一定是复数,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是没有加“们”的名词就一定是单数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汉语表示“数”的观念不是用形态,而是用词汇手段。“三个老师”中的“老师”绝对是复数,“一个老师”中的“老师”绝对是单数。这种确定是靠前面的“三个”“一个”来帮助的。又如: ①昨天他从图书馆里借了许多书。(复数) ②百货大楼的售货台里陈列着手表。(复数) ③我们学校的现代汉语老师都是师院毕业的。(复数) ④他们班的现代汉语老师是党员。(单数) (2)重叠 名词一般不重叠,只有少数单音节的名词可以重叠,重叠后,附加“每”的意思,具有量词的性质。如“人人”“家家”“户户”“日日”“天天”“夜夜”等就是“每人”“每家”“每户”“每日”“每天”“每夜”等意思。 注意:①方言名词重叠很多。如四川。②儿童语言。③亲属称谓。 特殊名词不能重叠,只有对举性的方位词可以重叠。对举性的方位词重叠后,失去了方位性,含有“各处”“所有”的意思。例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 二、有关名词的其他问题 方位词和方位短语的区别: 桌上(词) 桌子上(词)或(短语) 桌子之上(短语) 文炼(张斌)《处所、时间和方位》作了这样的区别: 1.不成词的语素+单纯的方位词=词桌上(处所词) 午后(时间词) 窗下 2.词(单纯、合成)+单纯的方位词=词 桌子上 屋子里 山上 树下 饭后 黄本处理成短语。我们也赞同黄本的观点,认为是短语。 3.词+合成的方位词=短语桌子之上 假期当中 汉朝以后 太平洋以东 4.短语+方位词(单纯、合成)=短语政治思想上 解放战争中 开会以前 注意:表示方向、位置的方位名词经常放在别的词或短语后边,同前边的词或短语构成“方位短语”,表示处所或时间。例如“会议室里”“桌子上边”“开会之前”“饭后”等等。方位短语经常同介词组成介词短语,表示处所、时间等,在句子中常作状语。例如:代表们在会议室里开会。 动 词 动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动词包括形容词、介词:好了伤疤、红了脸、他在家学习。后一句赵元任处理成连谓式,把“在”处理成动词。我们讲的动词是狭义的。 一、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 1.组合功能 一般动词受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不、没)、时间副词修饰,不大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说“很走”、“很继续”。助动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可以同程度副词结合,如“很想念”“很可以”“很爱”。有的动词本身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后面带上宾语或补语构成动宾短语或中补短语就可以了。如“很有道理”。 副词“很”都能修饰哪些词类或短语? “很”的语法意义有两种:A表示程度相当高(可以记为“很1”),这种“很”可以用其他的程度副词替换;B表示量相当多(可以记为“很2”),这种“很”不能用其他的程度副词替换。 (一)“很1”的修饰范围 1.它可以修饰本身不含程度意义的形容词,如“很大、很好、很红、很宽阔、很时髦、很辛苦”等。但是不能修饰本身含有程度意义的形容词,如:很雪白、很嫩绿、很笔直、很大大、很红彤彤等。 2.它可以修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部分短语。如“很喜欢、很想念、很感谢、很伤心、很留念”等(心理活动动词);“很有气质、很没风度、很费精力、很占地方、很解决问题、很令人讨厌、很受人爱戴、很耽误时间、很舍不得、很下不来台”等(动词短语)。受“很1”修饰的动词短语,动作性都非常弱,而且都不能带数量词语,但“很1”修饰状语为助动词的偏正结构的不受此局限。如“很能吃”“很愿意去”等。 3.它可以修饰一些非谓形容词(或称“区别词”)。如“很封建、很传统、很高级、很低级、很专业、很袖珍”等。“很1”修饰非谓形容词,有些可接受性大一些,如“很封建、很传统、很高级”等,这些非谓形容词可以说已经演变为一般形容词,有些可接受性小一些,如“很低级、很专业、很袖珍”等,这些非谓形容词只是功能临时向一般形容词方向发生了游移。 4.近年来,“很1”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的现象多起来了。如前所述。 (二)“很2”的修饰范围 “很2”的修饰范围比“很1”要狭窄得多。它主要是修饰一些带有不定指数量词的动词结构,而且动词之后多数要带“了”或“过”。如“很有几本好书、很到过一些国家、很去过几趟、很说了几回、很干了一阵子、很说了一会儿”等。如果数量词是确指的,则结构不成立。如“很有三本好书、很到过二十个国家、很去过八趟、很说了五回、很干了四阵子”等都是不可接受的。“很2”的这种用法,是由“很1”衍化而来的。 2.句法功能 动词经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带宾语的情况比较复杂,分别加以说明: 第一,动作行为动词带名词性宾语。例如:吃饭、走路、骑马 第二,始终动词、对待、处理等动词带谓词性宾语;个别心理活动或感知动词也带谓词性宾语。例如:开始干、继续革命、禁止吸烟、停止吵架、予以表扬、给以鼓励、加以解决、给予帮助、渴望幸福、希望成功、感到满意、觉得舒服。 第三,部分心理活动动词和个别行为动词既可以带名词性宾语,也可以带谓词性宾语。例如:爱祖国、爱清静、喜欢他、喜欢安静、通知你、通知出发。 第四,有的动词可以带双宾语。双宾语动词是封闭性的,只有十几个,与“给”有关。如:给你一本书/告诉他一句话/赔你三毛钱/送你一朵玫瑰花。 第五,有的动词可以带兼语。带兼语的动词往往有使令性、促成性。如:叫你去/派他去/使我高兴/找他来/请你去/劝他来/喊我走/鼓舞我们前进。 少数动词不能带宾语,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助动词不能带宾语。 第二,生理状态动词不能带宾语。如:醉、饱、饿、醒、困 第三,表示自身动作或双方动作的联合型动词不能带宾语。如:咳嗽、休息、出发、失败、游行/合作、比赛、相见、分离等,由于它们在意义上纯粹表示自身或双方的动作,所以一般不必要带宾语。 第四,内部结构是动宾式的动词不带宾语。如:吹牛、捧场、点名、道歉、逃荒、举重、转弯、撒谎、开幕等,由于它们在结构上采用了动宾型,本身带了宾语,所以一般不能再带宾语了。少数动宾型动词结合紧密,例如动员、起草,也可以带宾语,组成“动员群众、起草文件”。这类动词可视为及物动词。 3.动词具有形态特征 (1)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表示动态,但具有不平衡性。 动词+了=实现态(完成态) 动词+着=进行态(持续态) 动词+过=经历态(经验态) 动词重叠=尝试态(短暂态) (2)能重叠 形式:AA(单音):读读、说说、跑跑、笑笑; ABAB(双音):商量商量、考虑考虑; AABB(双音):蹦蹦跳跳、跌跌撞撞 意义:有尝试、短暂之意;表示委婉、轻松、悠闲。 二、特殊动词 (一)判断动词“是” 是+名词性成分=动宾短语 我是老师。 是+谓词性成分=动宾短语(“是”不能取消)或偏正短语(“是”能取消) ①我们的家乡是变了。 ②他是聪明。 ③我们的目的是发展生产。 ④划分词类的目的是讲述词的用法。 这种句式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是动宾短语;一种主张是把“是”处理成语气副词,认为这样的短语是偏正短语。主张动宾短语的如日本专家古川裕。认为是副词的,起肯定、强调等语气的作用,如张静、胡裕树教材。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使用说明(增订本)16页:“是”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结构是它的宾语(如第一种格式),“是”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前边,或者出现在主谓结构上,这个“是”的作用是表示强调,是一个语气副词(“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一类句子除外)不把“是”后边的非名词性成分看作宾语。把用在动词、形容词前的“是”处理成副词,用在名词前的“是”处理成动词,如何区别呢? 第一,从结构上看能否取消,能取消,意义不变的,“是”是副词,不能取消,或取消后意思变化大的,“是”是动词。例如“天气是好”,去掉“是”说成“天气好”也可以。“他是英俊”说成“他英俊”也行。“我是老师”,去掉“是”,说成“我老师”,句子就不成立了。可见,前例中的“是”是副词,后例中的“是”是动词。 第二,从作用上看,副词“是”起肯定、强调作用,动词“是”起判断作用。 在“是……的”句式中,“是”是动词还是副词,要看具体的情况才能确定。例如“这是国家的”,只能分析为动宾短语,“国家的”是“的”字短语充当宾语。“我是知道的”只能分析为动词谓语。“是”是语气副词,“的”是语气词,“是……的”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关键看能否省去。 (二)助动词 助动词是封闭性的词,数量不多,主要有: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 1.助动词与一般动词相同的地方 (1)都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我能够(愿意、应该) (2)都能受多种副词修饰:都可以、很可以、不可以 2.助动词与一般动词不同的地方 (1)助动词不和名词结合,不作定语,不能带名词性宾语。 (2)助动词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 (3)助动词在“助动词+动(形)”中,作状语,对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所起的作用是评议、评价。 (4)助动词在“不x不”中,表示委婉,强调的语气。如:不敢不去(强调)、不能不相信(委婉)。一般动词在“不x不”中,表示假设。如:不打不亲、不见不散、不走不行。 (三)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的语法特点: 1.都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2.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3.常作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动、形+〈趋向动词〉) 4.带宾语的情况:“来”和合成的趋向动词是带施事宾语的,不带受事宾语,是属于不及物动词(来了一个人、进来一群学生)。上、下、进、出常带处所宾语:上山、下山、进城、出门。 5.“起来”“下去”等少数趋向动词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有引申意义,表示动作的“开始”“继续”等状态。例如: 天气热起来了。(开始) 天气还要热下去。(继续) 车停下来了。(完成 |
闂佸憡甯楃换鈧紒鏃€鎸冲畷銉ヮ吋閸涱垳鎲ラ柣鐘辩劍瑜板啴鎮ラ敓锟� 闂佸憡甯楃换鈧紒銊㈡櫊瀹曘儱顓奸崨顖滄啣闁荤姳鐒﹁ぐ鍐偉閿燂拷 闂佸憡甯楃换鈧紒妞剧窔瀹曟濡歌濞肩姴顭跨捄铏剐$紒鈽呮嫹 婵°倕鍊圭湁缂佹梹鎸冲畷銉ヮ吋閸涱垳鎲ラ柣鐘辩劍瑜板啴鎮ラ敓锟� 婵°倕鍊圭湁缂併劉鏅犲畷銉ヮ吋閸涱垳鎲ラ柣鐘辩劍瑜板啴鎮ラ敓锟� 婵°倕鍊规灙闁逞屽墮閸燁偊宕h箛鏇犵煋闁瑰瓨绻傜换渚€鏌涢弽鍨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