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教《祝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教育叙事

再 教 《祝 福》

   朱守春      安徽省当涂县丹阳中学(邮编:243121)

备课随想:

     当我准备第二次教《祝福》的时候,不禁陷入沉思。清楚的记得当年在这课教学上所花的代价,整整四个课时呀!大师的作品要讲的实在太多。然而,尽管费时较多,但却有着很多的遗憾,虽然我的激情很高,但学生却没有真正动起来,只是被动的响应我。课后我就想,如果让我上公开课,难道只能截选其中的一个课时上吗?

     因此我觉得不能再按以往的思路备课上课了,我在反复玩味,该以什么问题什么方法来准确的切入,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并且尽可能的用一课时结束新课呢?在思索中我发现一个特殊的问题:即课文中“三”现象特别多,原来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三迭式”结构艺术来介绍环境、刻画人物。于是我决定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以组织学生讨论探究课文的结构艺术的应用和作用作为该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实录回放:

     师: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节选自《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在结构上运用了“三迭式”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

     其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选自鲁迅《彷徨》小说集中的《祝福》一文,作者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也运用了“三迭式”手法或描写环境或刻画人物。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并讨论其作用。

    师:请同学先说说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迭式”手法?

    生:课文三次描写了祝福的情景。

    生:课文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外貌

    生:对于鲁四爷课文写了他的三次皱眉,

生:还有鲁四爷在祥林嫂被抢后说的三次话。

    生:鲁镇人对祥林嫂三个相似的称谓。

    师:对主人公祥林嫂的主要经历活动有没有运用“三迭式”手法?

    生:课文写了祥林嫂的四次抗争,按时间顺序为:外逃帮佣、拼死抗婚、捐门槛、对“灵魂有无的疑惑”。

    师:有无不同看法?

    生:关于祥林嫂的抗争可以看作是运用了“三迭式”手法,因为外逃帮佣、拼死抗婚实际上都属于对改嫁的顽强反抗。

    师:同学们能够很快的在文中找出,现在我们归纳一下作者运用“三迭式”手法就内容的角度来讲具体可分为几类?

    生:(一)刻画人物: ①鲁四爷的三次皱眉、以及他在祥林嫂被抢后说的三次话 ②祥林嫂的外貌、三次抗争。

    (二)介绍环境:①鲁镇人对祥林嫂三个相似的称谓 ②三次祝福情景的描写。

师: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三迭式”手法有何作用?请同学们讨论分析。

生:鲁四爷的三次皱眉:第一次是听祥林嫂是寡妇时。认为祥林嫂克夫命硬,可见其维护旧传统的性格。第二次怀疑祥林嫂大概是逃出来的时候。不听公婆之命,私自出逃就是不守妇道,足见其顽固维护旧秩序。第三次是祥林嫂再度丧夫回到鲁镇时。其时祥林嫂在鲁四爷的眼中已是不洁之人,由于先前的勤快使他没有明确的反对,但却剥夺了祥林嫂参与祭祀活动的权利。

生:在祥林嫂被绑架后鲁四爷共说了三次话,第一次只说“可恶!然而……”。绑架者不把鲁家放在眼里太可恶,而“然而……”表明了鲁四爷认为祥林嫂的婆婆绑人是理所当然的,表现了其顽固维护封建族权。第二次“可恶!”这是对卫婆子说的,荐一个不守妇道私自出逃的人又合伙把人劫走,你这种人太可恶。第三次说:“然而……”意思是哪里还能找到像祥林嫂这样勤快的人呢?

师:是啊,三次皱眉,三次答话,寥寥数语,不作丝毫评价,却将一个冷酷、虚伪、极力维护封建礼教的卫道者的嘴脸刻画的淋漓尽致。

关于祥林嫂呢?

生:课文对祥林嫂进行了三次外貌描写,按时间顺序为:初到鲁镇、二到鲁镇、临死前的外貌描写。

初到鲁镇的祥林嫂“顺着眼”、“脸色青黄”、“两颊还是红红的”。虽然贫穷,甚至于备受婆婆的虐待,但毕竟年轻,还有活力。

二到鲁镇时的祥林嫂仍“顺着眼”但“血色已消,眼角还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精神”这是被迫改嫁却又丧夫失子对她打击的结果。

临死前的祥林嫂,“脸上消瘦……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从脸色和眼睛的变化可知“赎罪”的不认可和灵魂问题已经击垮了祥林嫂。

师:从二到鲁镇、临死前的祥林嫂的外貌描写的对比中我们看出了什么?

生:封建迷信对祥林嫂的毒害与打击远胜于“狼吃阿毛”。

师:是啊,三次外貌描写鲜明对照,使人深深的感觉到“狼吃阿毛”远不如礼教迷信吃人之悲惨呀!那么祥林嫂的抗争呢?(答出一点即可)

生:对改嫁的顽强反抗。逃出去帮佣,实际上就是不愿改嫁,在逼迫成婚的过程中祥林嫂的反抗也是非常激烈的甚至以死抗争。但这种抗争是按礼教的要求保全自己贞节的举止。

生:捐门槛。祥林嫂不甘心向命运低头,“想赎了自己一世的罪名”做一个和旁人一样的人。但这种迷信的做法不仅没使她解脱,反而使她对生活彻底绝望。

生:对灵魂有无的疑惑。这种疑惑实际上是她矛盾心理的反映,既想见阿毛,又怕锯身之苦,并非是对神权的叛逆和否定,而是对其十分的相信。

师:从这三种抗争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联系祥林嫂的结局谈。

生:祥林嫂是处处自觉不自觉的顺从礼教,维护礼教和迷信,可是最终却被自己所信奉的礼教所吞噬。这样写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师:祥林嫂两次到鲁镇做工,小说讲叙人们对她的称呼,先后出现了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这有何作用?第一次未言及祥林嫂的姓名,是不是作者的疏忽?

生:第一次未言及祥林嫂的姓名,表示当时妇女的地位低下。夫死子亡之后,再在鲁镇做工,大家仍叫她“祥林嫂”而不叫“贺六嫂”,是对其第二次婚姻的坚决不认可。

师:三种相同的称谓充分表现出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严重对立,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师:三次“祝福”情景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生:第一次描写表明了富人们为迎接福神求的幸福生活,却要使象祥林嫂那样的女人们没日没夜的劳动。

师:也就是说通过环境描写揭露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生:第二次是对鲁四爷家“祝福”情景描写。在这次祝福的描写中,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的祥林嫂,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吧,祥林嫂!”这样的一句喝令,它粉碎了祥林嫂所有的希望。

生:第三次“祝福”情景所造成的气氛与祥林嫂死的惨象形成鲜明的对照,加深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师:三次“祝福”情景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师:课文运用三迭式手法,总的表明了什么?

生:通过对人物环境的介绍揭露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说明了祥林嫂的悲剧是社会悲剧。

师:作者在文中运用三迭式手法,客观冷静地告诉我们:虽然封建社会已经推翻,但封建礼教和封建意识依然统治着中国的广大农村,要想使万万千千的祥林嫂免遭悲惨的命运,只有唤醒这些下层民众的觉醒啊!

教后反思:

    从来没有过的畅快,一篇长文就这样在学生积极的参与、热烈的回答中结束。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巧妙的切入,统摄全文的关键一问是多么重要啊!它能以这一问剖析了全文,略去了许多的烦琐与重复,它能紧紧的扣住学生的心扉,激起学生问难质疑的兴趣,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生本的碰撞中获得新知,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重视了结论,更重视了过程。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参与意识特浓,问题的难易切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在小组讨论或问答质疑中就能解决课文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牢牢抓住话语权,只是个别问题的提出者及讨论中的组织者,并在学生的思路阻遏时作适当的点拨、归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改变了这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 “我”写“你”抄的这种课堂教学的“单边活动”,真正做到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从这节课中,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位为知识的贩卖者,不能冷静的把教案、教参中的知识硬性灌给学生,而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的努力的改进自己教学中的硬伤,要有自己的思考,要努力做一个“研究型” 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否则的话,离开教参不知如何上课,自己的教学能力也永远难以提高。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收益是让我更有信心仔细研究教材,以期找出更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让我时刻注意到不要盲从教参,要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认识到真正的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重点在于帮助和引导。(3300字)

(E-mail:shouchun1234@163.com)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